练杨八五到底应该是脚下有根,还是脚下无根?这个不弄明白,就会错的一塌糊涂!

有人说:“推手欲不跌倒,先应去己之根。无根者,无固定之根也,如物飘于水,如球滚于地。犹如不倒翁,上欲轻,下欲沉,即拳谱所云:'飘飘荡荡浪里钻,上轻下沉不倒颠’。”
所以,很多人看完这里,就真的在练杨八五的时候往去己之根、放弃了脚下的功夫,去追求“借天不借地”的功夫了。其实练杨八五的“有根”、“无根”不是孤立的,它是相对的。

没有根,你如何能做到拳谱里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一直以为,很多人,甚至一些大师也是胡乱解释!主张太极拳习练者要像不倒翁一样,上轻下沉。如果“脚下生根”,步法就死了.不灵活了。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练杨八五无论是盘架时,还是推手中都离不开根。因此,如果练杨八五不从根本上解决根的问题,那初学者很难做到把这套拳练好。这套拳如果不从根练起,那这套拳就是无根之木,立根不稳、脚下的根劲无从立足。
练杨八五为什么要在拳架上有很多讲究呢?因为人体外形和内在按照练这套拳的要领的配合可以达到一种力学上的稳固结构,这时人体就可以变成力的传导体,作用在身上的力可以通过身体的这种结构将力传导到脚上,从脚上获得的反作用力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反作用于自己的招式当中。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想知道自己练的杨八五是否脚下生根了,可以让别人在你身上用力,体验一下这个力是不是可以精准的传到脚底。
练杨八五很有必要把每个动作在完成的时候定住不动,或者单独就每个动作定住不动。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准确的定式动作可以让经络在空间的走向非常有利于体内内劲的流动,特别有利于内劲下沉到足。
而产生“根”劲的前提恰恰是劲可以下沉到足底,也就是手-身体-足这条内劲运行的通道必须打通。然后从足底起来的“根”劲才可以通过足-身体-手这条通路发散出去。
纠动作一定是从下往上纠,如果脚的位置不正确,那么上半身动作纠的再好,劲都是不整的。而怎样做到脚的位置正确,重心位置正确,“三点一线”正确,就是要反复对着镜子纠动作,这样才会发现自己动作的问题所在。不断的提高拳架的准确性,要多打准确的拳,而不是多打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