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觋

巫觋,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李泽厚也认为儒家是巫师演化而来的。

基本信息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认为,儒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达名为儒。儒者,术士也。(《说文》。)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儒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 各种宗教仪式。他说:"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

胡适《说儒》中,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人部》对"儒"的解释为:"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而正是这个将儒释为柔,引来许多不同的说法,甚至于立场截然不同的大辩论。胡适认为儒者为殷遗民,而这些人于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为周代社会对有此类文化之术士之蔑称。因已遭亡国,其文化只能以柔弱之势存在。

据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考释,甲骨文的儒,象人沐浴濡身之形。上古原始宗教举行祭礼之前,司礼者必斋戒沐浴,以示诚敬。不仅证明了胡适的儒最早是殷商教士,是宗教神职人员的论点,也为儒教(非儒学)是宗教找到了证据。

李泽厚也认为儒家是巫师演化而来的。孔子自己曾经说过,"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也"。但同时,他也指出了自己与专门沟通鬼神的术士有所不同,"吾求其德而已"。 从孔子开始,"儒"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脱离了巫的知识范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开私学的教育家,人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及弟子把古代为贵族所垄断的礼仪和各种知识传播到民间,逐渐形成儒家学派。因此,儒家是承袭殷商以来的巫史文化,发展了西周的礼乐传统,是一个重血亲人伦,追求现实事功,礼教德治精神始终一贯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有人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国故论衡·原儒》)。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

甲骨文中"儒"的用法,一为"儒人",一为"子儒,人名"。其所指或为某一个具体的人,或某一类人群,以及他们的活动特征。准确理解需的含义,可能必须联系其具体所指之人子需的活动。

徐中舒在《甲骨文中所见的儒》中提出:"子需是距今三千多年前殷高宗武丁时人,需父辛鼎就是他儿子为他所作的铜器。"武丁时代的卜辞中有"王族"、"子族"、"多子族"的称呼。子需应该属于"子族"中的一员。"子需为王室主持宾祭典礼,祭祀人鬼(祖先),接待宾客,是一个专职的儒。"

殷王在宗庙里祭祀父亲小丁及祖先,子需充当司仪,敬酒侑食。如罗振玉《殷虚书契前编》载:"癸卯卜,叶御子需父乙,□月。"董作宾《小屯·殷虚文字乙编》载:"甲寅卜,□乎子需□缶于弇。"殷王能否行占,还得看子需能否到来。如《小屯·殷虚文字乙编》载:"子需其佳甲戍来。""壬申卜,□,翌日乙亥,子需其来。"

据此推测,子需应是武丁时代的一位著名儒者。但需却并不是他的本名,"需父辛鼎是子需的儿子为他制作的祭器。子需在小氏族中原来是以辛为名的,他为武丁充当宾祭司仪后,经常在殷王朝管理下的大氏族之间进行活动,地位显赫,受人尊敬,称呼他只称其职务,曰儒"。久而久之,"子需原来在小氏族中的名曰辛的代号,也就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他就从此以儒为名。"如此儒之徒在殷商一朝已经存在,他们频繁组织参与宗教活动,在王室事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并形成了一个专门化甚至垄断化的职业群体。

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证,孔子死后约十年,墨子才降生。公孟子所说的"古言服"之所指,因为时间距离太近,不太可能包括孔门之儒在内。后文墨子对公孟子所说的一句话,"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墨子·公孟》),明指公孟子之古,并没有超出周朝的历史;而真正的"古",更远在周之前朝。在墨子看来,儒的产生可以上推得更早,而孔子本人只是儒的一个后继者而已。

《墨子·公孟》说:"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章甫,殷商玄冠之名,是一种由缁布做成的礼冠。上古时代,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加冠之礼后,始戴缁布之帽。后面跟出"儒服"二字,便意味着,至少在《墨子》作者、编撰者看来,公孟子所穿戴的服冠就是儒服。

胡适在《说儒》中,根据"儒服即是殷服"的线索,大胆推导出:"周初的儒都是殷人,都是殷的遗民,他们穿戴殷的古衣冠,习行殷的古礼。"在这里,胡适表达了三层意思,首先,儒产生的时代是殷代,而殷之前似不应有儒。至于商王治下的殷人也不能被称作儒,他们作为殷商文明的创造者和参与者,与同时代的殷人相比,尚无所谓儒与非儒的区别。只是到了周初,那些自觉保留了殷商文明的前朝遗民才能够被称为儒。其次,既然儒服即殷服,那么,儒礼大概也就是曾经推广并盛行于有殷一代的古礼。

春秋时代的儒者,已经分化为非常不同的社会群体。孔子在世的时候,"君子儒"、"小人儒"的反差就已非常明显。前者游历于诸侯、新贵之间,尚且有出仕为官的机会,而后者则只能依靠治丧、相礼为生。至于孔子本人虽推崇周文化,但他作为儒却常以殷人自居,而他显然不是儒者的源头。在孔子之前,儒者群体早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2]。

谶纬神学与今文经学尤其是齐地方士化儒生关系很深。谶纬神化刘姓皇权,奉孔子为宗教主,将儒 学发展为儒教,具有完整的宗教神学体系,而成为东汉官方意识形态。光武帝刘秀进一步使儒教国教化,对东汉郊庙祭祀体系(本文称为国家祭祀)包括封禅、明 堂、南北郊、社稷等的建立具有直接影响,封建时代的国家祭祀因此制度化和体系化,郊祀祭天成为证明帝王即位之合法性、正统性和神圣性必须举行的仪式。谶纬 神学对东汉及以后国家祭祀的确立意义重大。纬书是上古谶纬思想学说的辑录,并非出于某一作者。谶纬出于神学,谶是方士化儒家造作的图录隐语,纬是相对于经学而言、即以神学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的。由于先秦天命神权、天然感应观念的流行,出现许多祥瑞灾异、神化帝王和河图洛书、占星望气等等说法。其中也涉及炎、黄的传说,保存了不少古史、天文、乐律、农学、医药以及原始社会状况等零散资料,经过去伪存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其中天文地理、神话传说无所不包,荒诞而精彩,和受佛教影响的道教经书相比,儒家谶纬神学有着纯粹的华夏远古神话与宗教色彩,体现了古人宏大的宇宙观。《文心雕龙·正纬》篇赞曰∶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世历二汉,朱紫腾沸。芟夷谲诡,采其雕蔚 。

详细解释

出处

《荀子·正论》:"出户而巫觋有事。" 杨倞 注:"女曰巫,男曰觋。" 汉 王符 《潜夫论·巫列》:"巫觋祝请亦其助也。"《新唐书·黎干传》:"时大旱, 干造土龙,自与巫觋对舞,弥月不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但我所言,不类巫觋,行之亦盛德。"

典故

民俗学中的巫觋:

人类刚刚有信仰时,还没有专门的执事人,当时人大多都会施巫,随着氏族的出现,信仰活动的增加,氏族长才较多承担宗教事务,后来连氏族长也难以监管了,才出现了专门的巫。《说文》:"觋,能斋肃事神明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徐锴注巫觋:"能见鬼神。"巫觋亦人亦神,二重身份,故有"又做师娘又做鬼"之谚。

巫觋的特点被认为能通鬼神。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请神附体。请神附体有请神、探源、抓鬼和谢神四个步骤。《汉书·礼乐志》:"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有降神之乐也。"降神后巫成为神的体现,代神言行。此时的巫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有些是运气,有些是服用麻醉品。另一种途径是通过阴,即"灵魂出走"。也就是巫觋的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到神鬼所在的地方。汉族民间称"走阴差""问仙"的都是类似的通神的形式。巫觋为了通神,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如树木、山峰、巨石、动物。随着巫职的扩大,巫往往有一两个助手,从事某些宗教活动,如占卜、预知、驱鬼、治病等等。

--源自《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

(0)

相关推荐

  • 赵吉惠: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论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赵吉惠 儒学是在继承.发挥殷周礼仪文化的基础上,由孔子创立.孔孟发挥的政治伦理文化,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终极 ...

  • 致孔子:生民未有,万世师表

    每次上完课,都有同学让我推荐学习用书,通常来说,这些书都是与管理相关,里面列的诸如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小艾尔弗雷德·斯隆的<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埃里克·施密特 ...

  • 儒家修持渊源:以巫史祝卜为起源

    儒家修持渊源:以巫史祝卜为起源

  • 儒学之儒是何意思,甲骨文揭露初始字形,儒者或是商朝神职人员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成为中国唯一治国之学.纵观中国历史,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至今中国人的很多行为规范还与儒学息息相 ...

  • 春秋遗梦:巫觋毉醫、位卑重利、六淫始现、大象无边

    春秋,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大变革风云时代,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 ...

  • 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4-从巫觋文化到古儒文化

    看似荒谬的占卜术,在远古时代竟然不可或缺.   王东岳:占卜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当时信息量低的一种决策方式.   看似无关的巫文化与古儒文化竟然本属同源.  王东岳:我们今天突然觉 ...

  • 巫觋文化

    巫觋在隋朝时期的重要作用 前言 隋朝的建立是经历了数百年分裂动乱时期中国历史时期的又一次统一的封建王朝,对于结束分裂,肇建之初的王朝,如何调和南北朝时期的后遗症是王朝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 ...

  • 己.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4-从巫觋到古儒.己.[中医--神叨叨算卦一样]

    06 - 中医--神叨叨算卦一样 王东岳老师再举个例子,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是学医出身的.那时候是开门办学,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老师要带着学生们到农村去,到一个县城里去,边看病边上学.那时候中医学习只有 ...

  • 戊.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4-从巫觋到古儒.戊.[癔病--暗示的力量]

    05 - 癔病--暗示的力量 所以暗示可不光是没文化的中年女人暗示.怎么把没文化的中年女人成为了标本.从临床医学上有个病叫歇斯底里,过去文雅说法叫癔病,这个病是没有文化的中年妇女特别容易得.为什么没有 ...

  • 丁.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4-从巫觋到古儒.丁.[人类被科学全面暗示:科学是真理?]

    04 - 人类被科学全面暗示:科学是真理? 暗示在算卦里就起很大的作用,越灵的那些人就越灵了.越信算命,暗示力越大,越接受暗示,算命就对其越起作用."科学"就是不停的能够证明前面那 ...

  • 《山河令》里的七爷和大巫,他们有什么样的故事?

    由龚俊.张哲瀚主演的<山河令>,目前已接近尾声,在这个故事中,张哲瀚饰演的男主周子舒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将死之人.最后,改变周子舒命运的,是七爷和大巫,那么,这两个人物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 ...

  • 水觋婆

    "水觋婆"在孝义话中读suǐsībε(四声),即"蜻蜓". "水觋婆"在司马村读suǐsīpù. <说文解字>中,"觋 ...

  • 远古十巫

    十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十名巫师,善医药及占卜.出自<山海经>,分别为,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现广泛出现于各类古风文学作品及古风游戏中. 来源 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