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原创】趣谈安陆古道

【散文原创趣谈安陆古道

趣谈安陆古道

雪岸

欲说安陆古道,当先从郧子国说起。安陆,周为郧子国,人云有300余年的历史。至于郧子国究竟起源于何时?灭亡于哪年?史无明载。诸多文献及论文认为,以姓立国的郧子国妘姓,与䢵、云、雲、员相通,乃祝融之后。祝融吴回之子陆终第四子名桧人,妘姓,封于桧地(新郑、密州一带),是为桧国。以妘姓立国的妘部落原在其祖吴回的始居地吴山之东,后欲避西戎之侵扰,东迁新郑,与同姓的桧国为邻,是为妘(云)国。

余读《荘子》、《绎史》,知尧曾欲伐桧。《荘子·齐物篇》云:“故昔尧问予舜曰,我欲伐宋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宋脍胥敖,三国名也,宋一也,脍二也,胥敖三也。余因此断想:脍(桧)国居地位于沃野千里之中,水肥草丰,为农业、畜牧的理想之地。桧国因此人口、经济发展甚快。后从夏、商至周,均有在一带诸侯国中桧为大之说。知尧欲伐,桧国除留下本部外,其它几支陆续外迁。迁至西邻的为邬国,东迁山西潞城的为路国,东南迁至鄢陵县的为鄢国,东迁夷人之地的为偪阳国,等等。“尧欲伐”首当其冲的妘国也南迁。即使如此,到了商、周,在这一带仍保持了桧为大的地位。尧欲伐之理由,无疑欲占其沃地,控制其发展。卧榻之侧,即使是尧也不能容忍其大。这亦应是以后商、周伐桧之缘由。为免尧伐,妘国为求生存,选择了南迁。当时南方大部为蛮荒之地,是为畏途。妘国人携家带口,举国南迁,越南阳,经襄阳,至随地,并在随暂短停留,留下了带“涢”字的地名,最后才来到安陆,在此定居,与曾国(即随国)为邻。周成王在周公旦的辅助下,在周朝第二次大分封中,承认郧子国国号,予以加封,明確其子爵地位,改妘国(云国)为郧子国。直至春秋时被楚灭。算来郧子国就有了1500余年的历史。

郧子国被楚灭后,为郧邑(县。楚先后灭小国30,均为县或县级)。后为秦国、秦朝安陆县。自汉、唐、宋、元、明至清,安陆县先后为郡、州、府治所。

正因为安陆具有如此高级别的行政区划,提升了安陆古道的级别和标准。清道光《安陆县志》卷三·疆里篇的记载表明:安陆的古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余试图从上古说起,直到清代,说说安陆古道的发展脉络。

可以说,还是在部落时期,部落内部的生产、生活、交往,部落间的联姻、交换、征伐,道路的修建与使用便成为重中之重。

余读《古今注》,知尧曾“设诽谤之木”,其“大路交衢悉施焉”。尧时在都城平阳(山西临汾一带)修了条通衢大道,称为“康衢”,后来此地改为“康庄”。“康庄大道”就源于此。此时尧的势力向南到达湖南、两广,安陆是必经之地,虽无康衢,亦有大道。

公元前 21 世纪的夏王朝,《左传》引用上古文献《虞人之箴》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夏小令》云:“九月除道(修路),十月成梁(建桥)。”《史记·夏本纪》说夏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可见那时陆道、水道、泥地道、山道等各类道路俱全。禹划九州,安陆在荆州之域。禹时南地之贡道必然经过安陆。

《诗经·商颂·殷武》赞商朝都城:“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意为商王都建设(包括城内外道路建设)是四方表率。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殷商都城内有石板“马道”;王都外有分别通往徐淮、湖南、江西、渭水、西北、陕北、甘肃等几条“王道”。还有一条从殷都、越大或直辕或冥轭(义阳三关注【1】)、过应山、经安陆,南通“铜录山”的大铜道。位于江汉的郧子国系商朝铜道途经之地。青铜器的铸造,在夏代时已是尖端手工业。当时主要是用于制鼎(权力之象征),也有少量用作兵器,即戈、戚、鏃、铖等。大量的兵器还是以骨、竹、石为主。据《中国军事通史·夏商西周军事史》,商朝“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当时的铜料多取自江南,在开采地治炼,铸成铜锭后运往殷都。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铜料供应,商王用武力开拓并着意保卫通往江南的铜路”、“商代的兵器大量用青铜铸造。主要有戈、矛、鏃、刀、戚、铖等”。由于对青铜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使商朝从初期开始便修建了通往江南(铜录山)的铜道。也是为了保证这条通道的畅通,商在征伐三、荆楚的同时,还派兵常驻护道。商前期还在如今的黄陂筑有盘龙城,使之成为商朝的铜道驻兵点。盘龙城兴建以后又先后有过二次修建。

《诗经·小雅·大东》以“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来形容周道的平坦和笔直。周制规定,京都王道,应宽九轨。一轨约 1.8米,九轨约合 16.2米。周朝还修了从洛邑通往大诸侯国的干道。《诗经·齐·载驱》颂鲁道为:“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中国上古军事史》云:(周)道路根据宽度和质量分为五“涂”(五级):一“径“,即小路;二“畛”,即田间道路;三“涂”,即井田“成”(方十里为成),间宽八尺(今五尺余),深八尺的“洫”(水渠)堤上的道路,宽可行单车(一轨);四道,即间隔更大的地域间宽平的车道;五路,是比道更高级的车道。道路又分为国涂、野涂。国涂,即王城及城郊的道路。野涂,即远离城郊区的野地道路。还有环城路,称环涂。国涂九轨,即王都城里道路宽可并行九车。环涂七轨(约当今12.6米)。野涂五轨(约当今9米)。这是周王城及畿野的道路规格。诸候、大夫的都邑之道路规格按等级降低。此外,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余认为,后世驿道、邮道之驿站、邮铺应来源于此。周昭王二次南征伐楚,经过了安陆。其目的也是为了确保铜道的畅行无阻,并巩固周在南方的地位。

据《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有统计表明,自春秋初年(公元前 722 年)到春秋末(前 481 年),各诸侯国共举行会盟达 187次,有些会盟有数十国参加。如此大规模会盟,自有连通各诸侯国(包括郧子国)配套的道路交通、邮驿和馆舍。

安陆在先秦的古道,兼有贡道、铜道、兵道、商道的多种功能。除已经说到的周昭王伐楚不返经过安陆古道外,还有吴楚柏举之战,过义阳三关,途经安陆,尤其在安陆清发的半渡而击,永留史册。至于吴国回军时显然是经安陆到麻城,过穆陵关之古道。《方舆胜览·德安府》录有唐代诗人王昌龄《送人赴安陆诗》云:“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柯处穆陵关?”刘长卿《使次安陆寄友人》云:“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萋蹊。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到战国,秦大将白起攻楚,破郢都、烧夷陵、拔安陆,安陆的古道亦功不可没。

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派名将司马错发陇西兵入蜀,浮江东下,一举攻下楚国后方黔中郡,并分兵一路由巴郡东出巫峡以攻郢之西,又分兵一路由武关东下攻取楚国汉北及上庸之地,进入桐柏,形成对楚国的战略大包围。楚顷襄王闻信,急调大军数十万守鄢(楚国陪都,今湖北宜城东南)。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换将,由大将白起越武关,来到上庸(在今湖北竹溪东南)的郧关,接过司马错的指挥权。白起命令两路大军稍稍改动路线,继续进发。《郧阳府志》记载,白起曾在郧关屯兵,由此南下。白起学习当年伍子胥千里跃进、五战破郢之法,亲率七万精兵,顺汉水南下,直指楚都郢;另一路则令蜀郡太守张若率领数万巴蜀之众,由蜀出发,沿长江东下,牵制楚军,同时夺取楚国西部地区。当时楚军虽号称带甲百万,但楚王罢良臣,用奸相,臣心军心民心焕散,竟节节败退。秦军则长驱直入,直抵鄢都城下,采用筑渠水攻之法,一举破鄢,并继续南下,攻陷郢都。楚倾襄王只得迁都于楚东北的“陈郢”(即原来的陈国,今河南淮阳)。此后,白起又分兵三路,第一路向西火烧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第二路向南攻到洞庭;第三路向东乘胜攻占安陆(今湖北安陆)。秦国遂在所攻占的富庶地区设置南郡。至于此战是先破鄢占郢,后攻安陆,还是先占安陆后破鄢占郢,还是同时进行,有待探讨考证。但白起获胜后领大军回朝,无疑要经安陆、随枣走廊、南阳、武关至咸阳的古道。

秦朝,在道路建设上更是立下不世之功。秦的陆路交通,首要是的以驰道、直道为干线的交通。秦始皇26年(前221年)统一六国,次年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治驰道。《汉书·贾山传》:始皇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驰道于天下,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驰道的规模“道广五十步(即宽近69米),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用铁夯夯实),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其二,驰道之外,便是直道。直道始建于始皇35年(前212年)。《史记 ·六国年表》及《蒙恬列传》均称:道九原,通甘泉。直道,是为备匈(奴)战略,由名将蒙恬指挥修筑的,从咸阳北的云阳开始,途经黄河,直抵今包头市的秦九原郡。此道全长 1800 余里,最宽处为 50 米,转弯处更宽到 60 米。其三,早在秦惠王时期,为开发巴蜀,采取张仪、司马错的建议,修建了石牛道(又称金牛道。秦惠文王为伐蜀,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粪金,赠予蜀王,西蜀以五丁引金牛成道。后秦以此路入蜀灭亡蜀国)。其四,秦昭王时,采用相国范睢建议,修建栈道千里于蜀汉。此栈道又称为五尺道。《史记.索引》谓五尺道之名来源于栈道广五尺之故。其五,在南方修了从衡阳到两广和西南的“新道”。始皇任帝十余年间,五次巡游其中二次途经安陆。就在始皇第三次巡游到博浪沙遭张良行刺(注【2】)也未阻止其巡游,还来了第四次、第五次巡游。最后一次巡游还在安陆向九嶷遥祭虞舜。也鉴于周昭王舟沉汉水而亡的教训,始皇来此地只会沿陆路来往。安陆的古驰道应该见证了那段历史。

古道,包括水道、陆道。安陆的水道即溳水(府河)航道。古道又分国道、州郡府道、县道、乡道。本文重点叙述陆道中的国道、州郡府道。

至于秦朝以后的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为政令畅通,强化对地方的掌控;征集粮税,保证机构运行;发展经济,便利物资和商品流通;加强防务,有利军队调动,而无不重视道路(驿站、邮铺)建设。当然,封建王朝的道路建设自然少不了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帝王及其官僚贵族的奢侈享乐。“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此目的的生动写照。

德安府志》、《安陆县志》对唐安陆的古道驿程、邮铺、关寨有清晰的记载。

1)驿程

清道光《安陆县志》云:(安陆)至京2480里,至省320里。郡城北达京2700里。东至省会,由云梦、孝感、黄陂,280里。由应城、汉川,290里。【按:省驿由信阳州平靖关入应山县,至德安府城,达汉口,计程460里。自乾隆30年改由应山之武胜关,45里至广水驿,70里至孝感小河溪驿,90里至杨店驿,由双庙滠口至汉口,计程355里,较旧驿径105里。自是星使往来,皆由孝感而不由安陆矣(注【3】),其饷鞘(借指缴纳税款)人犯、接递护解,仍由孝感杨店驿50里至孝感县城,40里至云梦县城,60里至府城,90里至应山县城,出平靖关。其水路由府河,120里至云梦县隔蒲潭,40里至应城县长江埠,80里出汉阳涢口,120里至汉口。】

《德安府志》云:“德安府合郡封疆,东西广485里,南北袤380里。东至黄州府黄陂县180里,西至安陆府京山县120里,南至汉阳府汉川县300里,北至河南信阳州憾这关180里。北达京师2480里,南至省会320里。《安陆志》作:“北至京2470里。东至省会:由云梦、孝感、黄陂280里;由应城、汉川290里。”水路至省370里。《安陆志》:由府河120里至云梦隔蒲潭,又40里至应城长江埠,80里出汉阳涢口[涢口,即涢水注入汉水之口],120里至汉口。又10里过江至省垣。

(2)邮铺

邮铺保证古道畅通功能的重要设施。古有“十里一铺”之说。安陆东达孝感县:城东铺距治10里。紫石铺距治20里。新店铺距治30里。南达云梦县:接官厅距治5里,今废。新添铺距治20里。高冈铺距治30里。西南达应城县:石滩铺距治10里。枣林铺距治20里。陆陂铺距治30里。 济时铺距治40里。西北达随州:杨林铺距治10里。竹萝铺距治20里。 界牌铺距治30里。北达应山县:十里铺距治10里。 金家店铺距治20里。 大花店铺距治30里。 接官厅距治40里。

(3)关

关,指古代在古道险要地方或国界建立的守卫处所。寨,此为山寨,就是指山中城寨,即在山上设有防守栏栅、石墙、房屋处。关寨,也就是在冷兵器时代,利用地形、地势,建立的关隘及山寨。古时,关,安陆只有一关,其功能在“关”一节中专述。寨,据《德安府志》,云梦无关,应城无寨。安陆却山寨林立。其作用,主要在战乱期间,一可作寨四周民众避难之所;二可驻兵,保护道路的安全;三还用于火烟报警(古时的光通讯),成为防御敌军突袭的手段。在府城西涢水边还有一水寨,其作用是维护水道安全。

道光《安陆县志》记载:

(1)关

轨门关在洑水,城北18里。此村地势险要,古称轨门关,过去人称鬼门关,后来人们忌讳此名,改为古门关。据《安陆县志》记载,此地“雄据巍峨中通一径为邑门户,轨门者,仅容一轨也。”此关,系专指车道而言。古时,此处只修建了一条通往邑门户的车道,在此处设关才可发挥作用。洑水西临涢水,境内除沿河平畈外,遍布丘陵山岗,并无多少险峻大山,若是人行以及古代战时步兵行军,亦可从两侧间道(小路)穿插而去。

2

吉阳山寨(前界安陆,后界应山)。槎山寨(上有双泉,大旱不涸。以上皆东北乡)大鹤山寨、小鹤山寨(在东乡。按:崇祯十五年四月,贼围北乡,破傅家寨,连破西乡朱家寨、红石寨、高家寨,白兆之尖山寨,东乡居民俱匿孝感之三山寨,被困破之。十七年正月,贼破鹤山诸寨,惟三山寨近孝感之陈家店,与大小鹤山寨相近,余寨皆不可考)诸葛寨在城东,相传诸葛武侯所立。按《舆地纪》,在安陆县罗陂村。《楚故略》载,治东罗陂村有诸葛寨,南20里为高窍寨,东15里为兴安镇,今废。按:城东15里白庙有万历33年铸钟,称太平乡罗陂村前有土堡,俗称古城,当即诸葛寨也)三陂港寨(石城环绕涢流,寨小而险,有景林寺。以上北乡)傅家寨(在北乡,明生员张素蓄杀流贼于寨,合寨死之)高窍寨(在城南30里,旧设巡检司,今移随州合河店)。会寨(在北乡,槎山寨南。清道光《安陆县志》未列入,为笔者增补。当然还有一睦小山寨也未列入)。

白兆尖山寨、朱家寨、高家寨、红石寨(俱在西乡)太平山寨(在太平山顶,巨石嵯峨,石门削立,一线蚁旋,由石隙而上。石城周围,上有戍楼,北控随州,正当洛阳店出路,晋张昌所据之石岩山,即此地。山有小庙,明仙人张三丰尝居之。又东为老寨,北为蛮王寨,山势奇险。旧时峒蛮筑寨于上,与太平山寨相连,土人云亦以张昌得名)杏花尖山寨(在蛮王寨东,嘉庆元年教匪屯其上下,为九个湾)。龙窝寨(在龙窝寺西)月落岭寨(西70里,巉削数百丈,连貛子岭)黄金寨(在桐树岭南)万福山寨(栗阳山寨 与月落岭相连,通乌石岭)扁脑山寨(即大安山,在月落岭南)乌石岭寨(斗笠寨 近白兆山,与大安山连。以上皆西乡)漴头镇(在城西北20里石漴村,亦曰漴头)寿山寨(山有南北二寨,顶属安陆,山四周属应山)

    ,

注:

(1)大隧、直辕、冥轭

《春秋地理考实》杜注:三省汉东之隘道。汇篡通监地理通释曰义阳三关。左传大隧即黄岘,直辕冥轭乃武阳平靖也。黄岘今名九里关,在信阳军南百里。武阳在今大寨岭信阳军东南90里。平靖今名行者陂信阳军南75里。案魏置义阳郡。义阳有三关之塞,义阳在宋为信阳军。今信阳州是也。属河南汝宁府。今按胡渭曰应山县北有义阳三关,一曰平靖关一曰黄岘关双名百鹰关一曰武阳关又名澧山关,即古之大墜直辕冥轭也。大隧即武阳直辕即黄岘冥轭即平靖也。按此与通释小异。盖三关自西而东,平靖在西黄岘在中武阳在东。左传所举者,自东而西,故大隧在东直辕在中冥轭在西,宜于胡氏所配也。应山县属湖广德安府,随州在汝宁府,信阳州之南。信阳州唐为申州,唐元和志云平靖关在应山县北65里,北至申州90里,东至百鹰关160里,百鹰关在应山县北90里。北至申州90里,东至澧山关100里。澧山关在应山东北130里。北至申州150里。此里更为祥细,又按西头之冥轭或作黽,史记春申君传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楚世家涉黽塞而待秦之倦。

2)《中华野史系列·秦朝野史》之《博浪沙始皇遇刺,下邳桥张良受书》:唐人李白有诗一首,咏张良行刺始皇不成逃匿下邳之事,其诗道: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圮桥上,怀古钦英风。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3道光《安陆县志》《驿程》云:按:省驿由信阳州平靖关入应山具,至德安府城,达汉口,计程460里。自乾隆三十年改由应山之武胜关,45里至广水驿,70里至孝咸小诃溪驿,90里至杨店驿,由双庙滠口至汉,计程355里。自是星使社来,皆由孝感而不由安陆矣。

(0)

相关推荐

  • 徒步曾国藩古道

    徒步曾国藩古道

  • 狮子岭上的那些花儿·朱光娣

    朱光娣 -谨以此文纪念在鄂北平靖关抗战中为国 捐躯的国军将士们 狮子岭是我老家村后的一座山,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有多半是在狮子岭上度过的.在地图上,哪怕是省县一级的地图,你都找不到狮子岭这个地名,可就 ...

  • 严树森随州兵事纪略

    题记:据<严树森传>记载:"(咸丰)五年(1855)--以防剿粤匪出力,升知府,赏戴花翎[1],是年署武昌府."<清史稿.严树森传>记载:"--以 ...

  • 说说义阳三关

    义阳三关,大别山脉主要隘口,指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豫鄂两省交界处.三关均为南北来往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因信阳在南北朝时为义阳郡治,故有"义阳三关"之称. 三关 ...

  • 阔别半生,同窗聚首,归来仍是少年

    凡人小事,童年趣事,温馨回忆,百姓情怀,旅游摄影,人文风光,文化活动,校园风采,文物收藏,史海钩沉,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原创首发. 阔别半生,同窗聚首,归来仍是少年 --记巡店高中三届学生五十年后再 ...

  • 1133期|| 张妥散文:年份趣谈/轩诚清读

    妥妥有话: 己亥年的正月即将过完了.实际上在正月十五以后,人们就将"农历年"切换到了"公历年".农历是我们古人仰观天象,俯视作物,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纪年 ...

  • 散文天地 ‖《趣谈三则 》 文/孙宏文

    趣谈三则   孙宏文(辽宁省) 作者简介     孙宏文,1976年于辽宁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辽宁省朝阳日报社工作.2010年退休后长居深圳,亲山近水,笔耕不辍,撰写几十篇散文作品,部分发 ...

  • 原创|谈情必说爱​(散文朗诵版)||作者:傲霜 主播:闫雪利

    网络文学 | 文学交流 | 专注原创 原创作品朗诵版授权天美五星全网首发 文章可在微信读书/讯飞有声上检索 谈情必说爱 作者/傲 霜 主播/闫雪利 编审/天美五星 谈情必说爱 作者/傲   霜 主播/ ...

  • 【原创】(人生感悟)让人“快乐”之趣谈!

    【原创】(人生感悟)让人“快乐”之趣谈!

  • 【望安山文学】柳中平||过年趣谈(散文)

    过年趣谈 作者:柳中平     主编:非   鱼 今天大年初七,转眼间过年假期结束了.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生活再次变得紧张而有规律.节后收心投入工作成为第一要务,不只是人要在岗在位,更要从内心 ...

  • 散文||陕西方言趣谈

    陕西方言趣谈 一位意气相投的外地朋友对我说:"哥儿们,你们陕西话真有意思,吃饭和打人都用一个词--咥!说起来真带劲!"我一听哈哈大笑.是呀,陕西关中话,是很特别."咥&q ...

  • 散文||趣谈中秋节

    趣谈中秋节 漫步在草地上,抬头仰望夜空中的月亮,又大又亮,仿佛可以看见嫦娥抱着玉兔,吴刚正在砍着桂花树.我不禁低头吟诵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篇妙句,中秋节的种种场景不断地 ...

  • 散文||趣谈取名

    趣谈取名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标识,它是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管是贵族还是贫民家庭,在取名字这件事上都寄托着一种企盼和追求,都会用各自不同 ...

  • 【散文原创】老家就在古道边

    [散文原创]老家就在古道边 老家就在古道边 雪岸 小村外, 乡路边, 望不尽近水远山. 春花秋月, 夏暑冬霜 也曾观赏也见惯. 松柏青青, 山路弯弯, 可记否古道烽烟? 忆旧貌 看新颜, 只留下感慨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