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非学术类写作导论

文献来源:Edward M. Burmila, "Writing About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for a General Audience: A How (and Why) Guide for Academic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Vol.35, No.1 (2018),pp.140-144.

作者简介:Edward Burmila,布拉德利大学(Bradley University)政治学助理教授,教学和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政党与选举、政治传播和政治行为。

向大众传播政治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既是政文观止Poliview成立的初衷,也是我们一直恪守的使命。感谢读者朋友的支持与喜爱,让我们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然而,我们还是常常感到困惑,学术研究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在哪?如何调和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口味?怎样兼顾写作和推送的数量与质量?如何让小小的公共号平台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用?事实上,这些问题似乎是所有致力于学术成果大众化的同仁都无法避免的。为此,本期小编特选编政治传播领域顶级期刊Political Communication上的一篇短论,鼓励大家和政文观止Poliview一起提升非学术写作技巧,为学术研究的普及和发展做出点滴贡献。

一、 从头开始

作者认为,面向公众的作品和学术论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风格和技巧。有志于此的学者和研究生必须开发出两套独立的思维与操作系统。与学术论文的严谨、复杂和冗长相比,面向公众的作品必须是轻松、简洁而短小的。当然,我们绝不能为了形式上的要求而牺牲文章的实质性贡献。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方面,作者在方法论、学术史和文献争议中自我陶醉。另一方面,读者却早已失去兴趣。读者也许对你的文章主题有一定关切,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会像对学术论文一样细细品味你的作品。所以,毫无疑问,直接将学术论文搬运或裁剪到其他平台上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我们必须从头学起,慢慢练习如何与大众受众对话。作者认为,最好的练习应当从定期定时的博客写作开始,每天花30-45分钟来完成一篇400-600字的短文。不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更为即时和方便的工具上,譬如推特、脸书,因为这上面的内容很难称之为文章,也找不到很好的发表途径。当然,你的粉丝增长也许会很慢,但当你的写作技巧日臻完善的时候,机遇总会出现。

二、迎难而上

作者认为,必须直面非学术类写作中的“三座大山”:有限的周期、受众的注意力和特殊的编辑过程。首先,面向受众的写作在时间上更为紧迫。如果你的专业知识和某个新闻热点匹配,请立即写成文章。否则的话,要么公众对此不再关心,要么同行比你捷足先登。那么你的作品就显得不那么有意义,你也很难从中获得满足感。事实上,一个熟练的写手应当在1个小时内拿出800词的初稿。其次,普通受众的注意力并不像同行评议那般精准而集中。数据显示人们浏览一个页面的平均时间不会超过15秒,而他们的注意力还常常会被其他事情打扰。因此,千万不能把你最出彩的结论放在文章中段,而为文章主题加上一两句引文则是一种不错的做法。最后,非学术类文章的编辑过程也非常重要。要特别注意你文章的词句安排,复杂的长难句和太过学究化的表达会把你的读者挡在门外。与之相反,“标题党”似乎是必要的。

三、苦尽甘来

上述的写作过程也许是别扭而痛苦的,但面向公众的文章带来的回报也是丰厚而独特的。首先,作者在此无须忍受漫长的审稿周期和趾高气扬的拒信。非学术类文章的面世非常迅速,这使得作者能够更为即时的正反馈,这对于学者的个人成长和学术成果的传播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其次,作者获得了远大于学术共同体的读者群体。最辉煌的学术论文也许会得到成百上千的引用和评价,但一篇面向大众的精彩文章却能在10万+的受众群体中获得反响。这给予了学者无可比拟的自我成就感。最后,面向大众的学术传播使学者对于社会的贡献变得更为直观。一方面,学者有义务向公众表明他们在重要问题上的态度并呈现他们发现的证据。另一方面,学者也有必要打破公众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否则学者的辛苦努力很可能不被公众认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