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邛崃石窟---花置寺摩崖造像
花置寺摩崖造像位于邛崃市临邛镇西北约7公里的花石山上,地属柏树村,山崖坐北朝南,位于小柏树水库中,三面环水。现存造像10龛2019尊,均为长方形敞口平顶龛,从东向西编号,主要内容有千佛、毗沙天王、西方净土变、无量寿佛等。据碑载,造像始凿于唐贞元十四年(798),由原长安御赐敕上京章敬寺僧马采创刻。
特别好玩的地方时,看石窟经常要爬山啊,不过这个石窟在岛上,需要自己花一块钱渡过去
好咧,下面切入正题,邛崃石窟-花置寺
2号龛,位于崖面最左端。外方内圆拱形龛,龛基上雕出方形平台,平台正面雕缠枝花卉,上雕毗沙门天王,头部风化,双手残,有火焰纹桃形头光,穿铠甲,腰间佩兵器,肩上雕刻风化不清,脚踏三身地鬼。左右侧地鬼单腿跪于平台上,头残,天王脚分别踏于地鬼竖起的膝上,中间地鬼坐于平台上,双手举托天王双脚。天王残高1.5米,肩宽0.41米。龛外有后代题记,左侧竖刻“露滴成仙岛”,右侧竖刻“岩开聚佛场”。
3号龛,位于2号龛右侧。方口龛,龛下部雕出龛基,龛口上部略残,龛内平面略呈方形。内龛高2.3米,宽2.02米,深0.85米。龛内下部正壁雕宝瓶,瓶中生出莲枝、莲叶,瓶上方生出祥云,祥云上刻出“凸”形平台,台上雕莲座刻一佛二菩萨像。主佛头后有火焰纹大背光,披通肩袈裟,面部残,双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圆台上。主尊身后有菩提双树,二菩萨立于主佛两侧,胸前挂饰璎珞。
4号龛,圆形拱龛,龛内弧壁,平面略呈半月形,龛外上方有排水沟,龛下方雕出龛基。龛高2.5米,宽1.7米,深0.32米。龛内雕二尊菩萨分别立于束腰仰莲圆台上,损毁严重。
5号龛,位于4号龛右侧。外龛敞口平顶,龛形残破,仅左壁保存尚好,内龛弧壁平顶,龛内平面略呈半圆形,龛右壁无存。外龛高6.75米,宽5.20米,深0.50;内龛高6.40米,宽4.85米,深2.00米。龛内壁面中部凸出一块崖面,其上雕出祥云,祥云上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像,均被重装破坏,佛像及二菩萨像均为坐式,二弟子二力士为立式。环壁刻小千佛坐于仰莲圆台上,头均为现代修补,均有背光和桃形头光,多披袒右袈裟,施禅定印。
6号龛,位于5号龛右侧。外龛方口平顶,左侧无存,内龛弧壁平顶,平面呈“梳”背形,左壁无存。外龛高6.70米,宽4.90米,深0.04米;内龛高6.20米,宽4.55米,深1.32米。龛内中部雕出凸出壁面的平台,平台上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像,环壁雕小千佛。主佛均已重状,样貌尽失。主尊有桃形头光和背光,披袒右袈裟,左手横置腿上,右手抚膝,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莲原作上。小佛共计675尊,均有背光和桃形头光,披袒右袈裟,施禅定印,头部为现代修补,结跏趺坐于仰莲圆台上。
龛外两侧有题刻和碑记若干。碑1,位于外龛右壁下部,高1.64米,宽093米,方形碑,、,碑文于宋代磨平重刻,记述石窟开凿及寺庙创建史料。碑2,位于外龛右壁中部,方形碑,有莲花形碑首,花瓣形碑座,从右至左6行,建中靖国年(1101)年游人题记。
5、6号窟虽然各有一壁损毁,不过如今看来,却自然的过渡到了一起,千佛共乘,美不胜收。
7号龛,位于6号龛右侧,敞口大龛,龛顶残,现存部分环壁,敞口。龛残高5.35米,残宽2.50米,残深0.50米。龛内雕大立佛一尊,现代重妆,但仍可看出原佛像外披双领下垂衣,内着僧祗支,胸前系带,左手曲于体侧,举右手,衣纹呈倒阶梯状同心圆弧纹,像高4.45米。
8号龛,位于7号龛大佛右下方。双层残龛,左侧被7号龛破坏,龛顶无存。外龛高2.36米,残宽2.34米,深0.85米;内龛高2.12米,宽2.08米,深0.50米。正壁中部平台上小龛中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像,后壁浮雕多身护法像,可能为天龙八部,风化严重。
其余各龛,多已风化严重。
本文所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寻访线路图:
邛崃石窟-花置寺:位于临邛镇西北约7公里柏树村西南的花石山上,从邛崃市区打车(出租)约30元-40元,路况很好,现在是个景区,叫竹溪湖;如果想节约成本的话,可先去磐陀寺后步行40分钟至此,寻访难度1;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