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走筋”与“筋开不全”————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古传太极拳的单操训练,特别强调“气行于筋”,甚至把单操都分为行气单操和气行单操(见附录1)。

气行单操主气行于筋。气行于筋是整条大筋被抻长的同时,气直接滋养筋脉,使大筋变得强壮且具有超强的弹性。这是筋劲,筋劲就是内劲,是内家武术技击和养生的核心。

要想达到气行于筋,就必须精神内敛,不可有丝毫外泄。因为气随神走,神归气归,神泄气泄。

这就要求我们在练功过程中,必须思想集中,精神内敛。古人习拳,多在无人处,甚至有夜练之说,其目的除了藏艺外,还有使精神完全集中在拳,以达到气行于筋的目的。对于古人来讲,除好友同门或同道展现技艺外,少有在人多处练拳,这和当下的太极拳相反。

当下的太极拳,习练者的训练目的多是为了表演和健身。从古传太极拳的角度来看:表演和健身是矛盾的。因为,表演为目的的训练,重点是放在观赏性上,特别是专业太极拳运动员,他们的主要精力更是放在获取高分的高难度动作上。这些为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而设计的动作和表演气质,都和古传太极拳的单操和要领没有丝毫关联,这就使得这种表演太极拳,已经完全脱离了古传太极拳的训练核心“气行于筋”。这种训练就是古人所说的练功“气不走筋”。在神气外泄,“气不走筋”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训练,都无法达到古传太极拳技击和养生的效果。

有一位我很尊重的年长大姐,打了一辈子拳,虽然做不出专业运动员那些有视觉冲击力的高难度动作,但也学会很多武术表演套路,各个拳种都有,家里也有很多比赛的奖杯奖牌。但她也对我们的古传太极拳感兴趣,来我们的训练场地交流,发现她一起架开始打拳就先“散神”。所谓“散神”就是精神完全外泄,活生生摆出众目睽睽下被人观看的样子。这是多年表演训练的结果,这是典型的神气外泄。神气外泄,一定会“气不走筋”。持续这样的训练,就会使养生效果极佳的古传太极拳,沦落为一般的体育运动。

古传太极拳还讲究“筋通”,就是通过各式单操的训练,让人体的各条大筋被完整的开发出来。“筋通”才能“劲整”,“劲整”才能防止在单操训练过程中的各种伤害。而没有达到“筋通筋整”的,叫“筋开不全”(见附录2)。

有一次在公园练拳,收功后刚要离开,远处就有3个年轻人向我打招呼。他们是在网上学太极拳的,他们都在练后插腿平衡支撑,这是一个为获取比赛高分的高难度动作,只有专业运动员才练这个。他们说做这个动作特别酷,就想学下来表演用。我问你们的“整筋”开了吗?他们说不懂,网上的老师也没有讲开“整筋”。我又问你们这样练不怕受伤吗?他们说只是膝盖有些疼,可能练一练就好了。并且反问我:武术不是强身健体的吗?

当代太极拳直接训练套路,越过了古传单操,这也就丢掉了重要的单操和实操要领的系统训练。没了这个最重要的环节,永远也练不出来“气行于筋”和“筋通劲整”。须知,古代武人的高强度训练,所依赖的就是“筋通劲整”,只有在“筋通筋整”的身体条件下,才可以承受超强度的训练和实战对抗。而在“气不走筋”和“筋开不全”的身体状况下,长期训练太极拳,会损害身体健康。这是太极拳专业运动员运动伤比比皆是的主要原因。

专业运动员通过艰苦训练,参加各项比赛,其目的是为省增光,为国增光。而对于千千万万普通太极拳习练者而言,恐怕都是以养生和业余表演为训练目的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去模仿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也就是绕过古传单操,直接习练现代表演套路吗?

实际上,通过系统的单操训练,古传太极拳也可以打出非常好看的武术套路。这种好看是建立在对行功要领准确把握基础之上的,是精神内敛,拳形间架完整的开合之美。在竞赛套路被广泛推广普及的今天,传承千年原汁原味的古传太极拳,是否就应该被遗忘呢?

附录1:古传单操分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在抽筋拔骨的基础上,行气单操主养气,动作单操主养筋,养筋需要气行于筋,所以动作单操也叫气行单操。

附录2:“筋开不全”是指有完整的开整筋单操训练,但仍然遗漏了少部分筋,古人叫“漏筋”,这是有“筋通”的训练为前提的。当代太极拳习练者并未有开整筋的训练,而是直接强行开关节部位局部的筋,这和古人的“筋开不全”是有本质区别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