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攻略】资深历史老师总结的答题攻略,涵盖全部题型,考试太有用了!

选择题答题技巧

0 1

注意题干结构

结构是由标点符号构建的,不要小看标点符号以及“小词”(如但、却、然而、之所以、故、只有……才能、只要……就、同时),它们能帮助我们巧解题目。

例如:《盐铁论》记载,“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用,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该记载主要强调(   )

A.官营盐铁业有助于国计民生

D.封建政府重视盐铁业的发展

A、D选项表述都正确,但根据题干结构来看,前两个句号分别表述“县官作公事”和“家人合会”的缺陷,因此“有司请总盐、铁”(官营盐铁),这个措施达到了“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的作用。题干中的“故”后面才是重点内容,即“措施+效果”的结构,所以A选项是最佳选项。

再例如:1949年10月,联邦德国不惜付出承认萨尔区国际化的代价,加入了旨在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1月,联邦德国政府又同美、英、法三国占领军事长官签署协议,取得同外国发展领事关系和参加国际组织的权力。联邦德国的外交成功主要得益于(   )

B.冷战前沿国家的角色

C.主动牺牲局部利益

很多学生会在B、C选项之间徘徊,最后错选C,万万没有想到这道题居然由一个小小的句号“定乾坤”。部分学生看到联邦德国“不惜付出……的代价”才取得了后面的成功,得出得益于牺牲局部利益。但是我们应该关注到这个“代价”只换回来“加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后来11月取得的“领事关系和参加国际组织的权力”并不是依靠“代价”获得的,差别就在于“。”如果后续的权力也依靠“代价”获得,那么“。”应该成为“;”或者“,”。

分析题干结构也有利于你做材料分析题,例如某材料选取《全球通史》的一段话,要求“归纳联合国安理会的特点”。材料结构非常清晰,每个点之间用句号分割,观点内采用“总—分”结构,总共讲述了4个点:组成、决议、权力、维和部队。“点”确定好了,思路就确立了,语言组织答案即可。

0 2

注意题干情感态度

例如: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甚至任职者担任短短几周就被撤换……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公社仅存在了62天,就颁布了400多项法令,公布了400多条公告。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任职者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和撤换,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充满了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但是该学者针对巴黎公社任职者的任期长短和每个人都能发号施令的特点,“甚至”、“仅……就”表达出一定负面色彩,因此我们推断学者的观点是:这种做法会产生政府政策不连贯、人员变动大、组织涣散、政权不稳定的弊端,故A为正确选项。

同样考察巴黎公社,但答案却“背道而驰”,请看以下的示例:

恩格斯指出:“巴黎公社工人阶级应当保证本身能够防范自己的代表和官吏,即宣布他们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这说明巴黎公社(   )

A.政权机构不稳定

D.践行“主权在民”理念

做题不是碰原题,我们学习是运用做题得出的思维方法解决新问题。巴黎公社的这种做法有利有弊,你需要判断恩格斯的情感色彩,题干中有个关键词--“应当”,说明恩格斯对该做法持肯定、正向态度,因此D选项是正确选项。

0 3

少用“感觉”,多运用史实和概念内涵

有的考生在备考阶段,认为凭着感觉做题正确率也不会差,甚至说这套题没有“感觉”,这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应试方法,扎实的基本事实+科学的解题思路,才是制胜法宝。但并不是说一切的“感觉”就是错误的,历史和语言学习一样,也有“语感”,这里不再赘述。

例:1894年,江苏南通县,“乡人尚未行用机纱……其时布商收布,凡见掺用洋纱者,必剔除不收”。由此可知,当时当地(   )

B.洋纱销售仍受限于市场认可

C.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较明显

D.工商业者自觉抵制洋纱倾销

学生会错选C、D选项。错选的学生凭着自己的“感觉”认为C选项中有专业的高频词“自然经济”,但“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内涵是自给自足、不参与市场,可题干有“布商”,商人即市场主体,故C选项错误;抑或有学生认为“布商剔除不收洋纱”是一种爱国行为,所以“自觉抵制洋纱”,这种认知不符合基本史实,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是这样描述洋纱特色的:“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作为工商业者,必会重视利润,洋纱只不过还未得到当时当地的接受、认可,洋纱的质优价廉不会让“工商业者自觉抵制”的,况且从题干中“1894年”的时间来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正在起步阶段,还未到民族觉醒、民众自觉抵制洋货阶段。如此分析,B选项正确。

从上述题目的解析中,同学们应该认识到“感觉”是不大靠谱的,高考考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运气的背后是实力。

综上所述,请同学们在最后的冲刺备考阶段,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掌握题干结构,用“小词”、情感态度把握考察重点,运用逻辑思维,得出“最踏实”的选项。

第41题答题技巧

0 1

提炼材料关键词,铺设成“点”

该技巧针对热门的“异同”题、“相比……独特之处”题尤为适用。我们经常遇到概括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既然是“点”,那就从“点”入手,从哪里找“点”呢?就是两则材料的关键词,初步整理后再一一对应两则材料,得出答案。

例如2020年甘肃文综二模41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中英对外贸易发展的异同”。代入上述方法解题,我们分别提炼材料一、二的关键词。材料一关键词:支持、外贸最好方式(政府态度和观念);分散结合为强大(经营方式/组织实力);政府借款、特许经营权和贸易垄断等其它特权、外交、军事(政府支持本国商人的手段有资金、特权、外交、军事);限制禁止外商(对待外商的态度)。括号里就是初步整理的“点”。

紧接着提炼材料二关键词:基本态度、漠然视之(政府态度);垄断外商贸易特权(政府给予本国商人的特权并限制外商);但各自经营、缺乏团结(经营方式/组织实力);奉献贡物、满足贪欲(利润流向);发展缓慢(发展进程)。

所以,根据提炼的关键词,我们初步整理出:1.政府对待本国商人态度和手段(异);2.对外贸易组织实力(异);3.外贸利润流向(异,尽管材料没有提到英国利润,但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外贸带来资本原始积累);4.发展进程(异);5.对待外商态度(同);6.给予本国商人特权(同)。因此,我们答题点依据关键词大致得出了“4异2同”。再考虑一下,不难得出另一个相同点:政府均积极干预。

类似还有一道题,河北省高三二模41题第(1)问要求“概括明清时期官商制度的特点”、第(2)问要求“指出欧洲近代股份公司相较于明清官商制的独特之处”,两道题实际上要寻找两者的不同点。根据提炼出材料一的3个关键词:特权、利润、垄断,就搭建起了第(1)问的答题思路,展开表述即可,再用这3个关键词分别对应材料二,同样轻松得出其“独特之处”。

因此,针对2019年全国III卷41题第(1)问:“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运用同样方法,就能把“点”滴水不漏的掌握在手。

综上所述,同学们不要盲目地做新题,可以见识新材料,拓宽我们的思路,但解题的思维是大同小异的。务必紧扣材料,细细研读提炼关键词,确定答题的“点”,梳理后搭建出答题思路,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0 2

将问题转换成自己熟知的问题

例如某一道题考察“王艮学说的历史价值”。材料中提到“百姓日用之学”是其主要宗旨,“安身”首先要满足人们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不难发现,王艮的观点和必修三思想史第4课介绍的第一个人物——李贽的思想有相似之处,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因此,问题就转换为我们熟知的“李贽观点的历史价值”,课本上有一句“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那我们完全可以“换汤不换药”:王艮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

第42题答题技巧

0 1

切忌空洞、华丽的语言

从题干要求和给分标准来看,历史小论文的核心分数是准确的史实和相对应的结论。我在阅卷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爱写作用、影响,比如“科技和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论题,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工业革命,方向虽正确,可最终呈现的答案是“工业革命标志着蒸汽时代……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这些语言表述正确,但没有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有其作用,学生接二连三地写出了三次科技革命,满篇的“使……、推动了……、影响了……、带来了、促进了……”基本史实的含金量不高。

0 2

小角度切入

学生做题时,喜欢做选择题大于做材料分析题,喜欢做材料分析题大于做论述题,大家对42题又怕又懒,但只要你选取材料中最小的观点,动用我们三本必修的知识,用自己有把握的史实表述,完全可以解题并拿到很好的分数。比如“材料提供了西方资本主义选举的相关信息,请从任意角度阐述对资本主义选举的理解”,尽管课本上没有系统讲述西方选举制度,但有涉及。静下心来考虑:西方选举制度相关知识在必修一政治史第三单元,脑海里按顺序搜索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相关信息,可以联系到英国课本第二页提到了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会席位,这不正应和了“西方选举制度”,也应和了材料中“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水平的提高”观点。如果再能写出1867年改革和1884年改革的内容会更好。所以,请同学们回归课本,仔细搜索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到你提炼的观点中。

选做题答题技巧

我们在备考阶段,应该把三道选做题都练一练,这样才能在考场选择最得心应手的一道。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总结些“时代特征”、“改革意义”、“人物/作品贡献”、“人物精神/优秀品质”的“套路”。

例如选做1考察一道中国古代政府处理民族问题/治理地方的改革意义,可以总结出一些关键词式“套路”:巩固/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对……控制、防范了……隐患;争取了……对政权的支持;稳定了……、促进了……发展;提供了……借鉴。

再例如选做3考察二战后某国提出某计划/建立某机构/开展某活动的背景,国际大背景就无法脱离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时代特征。

再例如选做4考察人物的成就,首先找人物的定位,其次找材料中的动词、“最”和形容词,可以总结出一些词汇“套路”:他是……、提出/提供、编修/总结/汇集、完善、推广/倡导、创办/组建等等。若考察人物精神,可以总结出一些短语“套路”:……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创新精神、……的无畏精神、……的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业爱国精神。

其他建议
  1. 可以再回顾一下三本必修书每个单元的导言,它们是一个单元的精华,通常是我们说的“时代特征”,导言把前因后果都用最专业、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同学们可以再读一读。

  2. 审清题干要求,别让不仔细的读题导致失分。尤其是42题,有的题干要求“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有的要求“提取相关信息,从任意角度阐述见解”、有的要求“提炼材料中的观点”。

  3. 合理安排做题时间,别固定地依照答题卡的顺序而把历史放在最后完成。同学们要争取把会的题拿满分,而不是纠缠不熟悉的题,前面已经讲到42题不要怕,手不要懒,打开你的思路,运用课本上的史实解决自己熟悉的观点,选做题也是挑选自己得心应手的,这两道题总分就有27分了,相信你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所以把握答题时间,灵活解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