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又是中秋节了,离开老家七八年,今年将在北京度的好像是第六个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是老百姓最为重视的节日。大家小户无论是在外打拼的人们,还是在同城平时难得相聚的亲友,都会千里迢迢、拖儿带女回到老家,你请他带聚到一起,在中秋月圆时,在中秋前后,欢聚一堂。团圆了、团聚了、开心了。
这几年在北京,我们都是和儿孙一起度过中秋。我们四位高堂都已仙去,现在小家庭祖孙三代在一起,天天团圆、天天团聚。中秋团圆佳节,阖家团圆、其乐融融。按理说我们已经过上了传统的阖家团圆节了。然而每逢这个节日,虽说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而我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思念,一种难以描摹的期盼向往。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缺憾没有弥补、总觉得头顶上的月亮不是很圆、总觉得中秋月亮还是老家的圆。
老家有我童年的记忆:母亲做的月饼和月亮一样圆。小时候每到中秋节,街坊邻居都忙做月饼,我们家做月饼是母亲拿手绝活。我们家做月饼都是用“活”面做,包馅锅烤、两面金黄酥脆。月饼根据馅不同可以分为蔬菜馅、芝麻馅、糖芯馅、更多的是没有馅的。月饼形状都是圆的 ,只不过有大小不同而已。小时候我是母亲做月饼好“帮手”,就像现在孙子帮奶奶包饺子一样。母亲做月饼非常细心,在包好馅准备下锅烤之前,总会精心细致的把随时都可能变形的生饼,用双手团了又团,压了又压,必须把每一块饼做成很圆很圆。我“帮忙”做出的月饼肯不合格,母亲总得再加工一次才能放锅里烤。看着母亲那样认真,我常常会不解地问母亲,“反正是做出来吃的,有点不圆有什么关系”?母亲会很认真地说,“中秋节是团圆节,团团圆圆是大吉大利的事情,月饼做成像月亮那样圆,家庭才会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那个时候中秋节晚上只要不是阴天下雨,我们老家可热闹呢。老街居民,每家门口放一个小桌子,上面堆放着很多“供品”敬月亮爷爷。月饼是必备的,只是各家做的都一样圆圆的,还有面捏笼蒸的小兔子、棱角、鸡头(芡实)等。当然最显眼的还是用“月饼宝塔”敬月亮,那只是少数人家特殊供品。因为母亲做月饼追求最圆,所以每年中秋敬月亮时,我们家必定用“月饼宝塔”。那天晚上,我们小孩会在老街从南跑到北,看谁家“供品”丰盛,谁家“月饼宝塔”层数多宝塔高”。每次小伙伴评比,有时候会争得面红耳赤。当然我家“月饼宝塔”总能名列前茅,因为母亲把月饼做的和月亮一样圆。
老家有我成年后难以忘怀的感动:父母做最好的饭菜少一人不开饭只因中秋是团圆。小时候家里穷,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大鱼大肉”。而且父母总是舍不得吃,都给我们孩子吃。我们长大了成人成家了,父母对儿女的心还是那样。逢年过节,尤其是中秋节,我们已经在外工作了,是大家一起回家团聚的日子。父母哥嫂们总是把平时省下来钱拿出来买我们最喜欢吃的、最新鲜老家鱼虾土特产,宰杀自己饲养鸡鸭,做出最丰盛的饭菜等着我们回家,在父母眼里儿女们永远是孩子。成年后的我们,每一次回家,每一次回家吃饭,每一次父母哥嫂忙得汗流浃背场景都已经铭刻心中,成为永远的感动永久的记忆。中秋节吃团圆饭习俗,不知流传多少年,不知传承多少代了。不同人家逢年过节吃饭有不同习惯,因为上班上学工作等原因,一大家人不能同时围坐在一起吃饭是常事。但我们家不一样,逢年过节尤其是中秋节晚上、那是必须全家人全部到齐才能开吃。从我记事开始,到我工作以后,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只要是吃团圆饭一定是这样的。哥哥姐姐们和我们一样在县城工作了,妹妹早期在仁和镇工作。经常是中秋节那天,父母哥嫂、大姐在岔河老家,把已经准备很长时间过节用的鸡鸭鱼肉都拿出来,做成美味佳肴,就像等待远道而来的贵宾一样,等着我们兄弟姐妹们回家过节。那个时候回家多数是骑自行车或者坐农村公共汽车,虽然从县城到岔河只有二十几里地,可到家时间很不确定。饭菜做好了,母亲总是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门口,身边小凳子上放一个洋瓷茶杯,手上夹着一支消愁解闷灵丹妙药土制烟卷,侧面向北,等着我们儿女们回家。看到小家庭回来一个,她就要高兴一阵子,安顿好了,又坐到原位等下一家…。那个时候逢年过节有烧纸习惯,天快黑了,父母会非常虔诚的先烧纸敬“三代亡人”。有时候烧完纸,还有兄弟姐妹们没有到家,虽然饭菜已经凉了,虽然孩子已经饿了,但不会有一个人要求先吃饭的,哪怕是再晚也一定要等我们儿女全部到家。开饭前,就连平时习惯做好饭等我们吃完才能吃饭的母亲,父亲一定会喊母亲坐到桌上才能开始吃团圆吃。父母给我们的解释是,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也是中秋节全家团圆的一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开饭前,父母还会说几句对我们子女鼓励祝福的话,我们也会一起举杯祝福父母感谢爸妈。老家有我很多亲戚朋友,几十年已经习惯和大家欢聚一堂共庆团圆。虽说来北京和儿孙们在一起,和最亲最亲的亲人在一起欢度中秋,非常开心。可我们是大家庭,我和老伴兄弟姐妹都在老家、甥男弟侄、再下一辈亲戚们,绝大多数也都在老家。我们是生在老家长在老家工作在老家,我们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都在老家。那里有我们在一起四五十年的发小同学同事朋友。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经历感受,亲朋好友逢年过节,家有喜事、久别重逢、都会相互宴请,欢聚一堂,说说家长里短,叙叙亲情友情。在老家几十年 已经习惯了中秋节亲戚朋友一起团聚、一起庆贺中佳节。我和老伴兄弟姐妹都比较多,我们这一代是名副其实大家庭。双方父母健在时,我们以父母为中心,大家团聚在父母周围。父母离去,兄弟姐妹关系都非常好,虽然不都住在一个城市,有的居住市区,有的在老家。在父母离以后,我们已入不惑之年了,我们兄弟姐妹们都有自己小家庭也有儿孙满堂的。大家没有因为父母离去而关系疏远,而是一如既往情同手足守望相助。每到逢年过节,你家请、他家带,争先恐后做东邀请亲人到家里、到饭店吃个饭,叙叙情。尤其是中秋节,这是团圆的节日,每到这个时候,必然是要大聚会。父母离去开始几年,是大家庭一起参加餐聚。后来几年大家庭人太多便改成家庭主要成员和部分代表参加。这几年我们虽然离开老家,没有办法每年参加中秋大家庭聚会,可在老家的兄弟姐妹们和小一辈们,情同手足感情没有淡,中秋节大团圆大聚会家庭传统没有变。亲情是这样,友情也是这样,老家生活几十年,同学同事朋友很多,更有几十年发小和老弟兄。过去在老家时,基本上是节假日、有朋友造访、家有喜事必须相聚,推杯换盏,无话不谈。有时候就是没有节日、没有什么事情,大家也会主动召集、主动买单,请大家一起聚聚。逢年过节尤其是中秋节前后,那一定是要欢聚一堂的。这几年虽然离开老家,只要回去,有几位朋友圈秘书长是必须报到的,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开怀畅饮、共叙友情……现如今,尽管回老家高铁飞机都有,交通十分方便,因为疫情,离京总会瞻前顾后担惊受怕。因为接送孙子上学,位高责大任务重解密周期长,是不能随便请假的,所以回老家亲友相聚、喝喝老酒、掼蛋聊天,已经成为奢侈的高档消费了。今年中秋佳节三天假期,是根本不可能回老家,尽管在北京和最亲的亲人祖孙三代一起团圆,非常开心,尽管也有亲戚朋友一起聚会,热热闹闹共庆中秋,尽管京城的天空月亮很圆很圆,可在我的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惆怅、有那么一点缺憾,还是觉得中秋月亮老家最圆。
幸福方圆(朱宝树)
2021年9月16日
北京 宽心居
朱宝树,银行工作四十载,热爱文字50 年,花甲笔耕不辍。在报刋发表文章近百篇,被《中国金融文库》《中国金融家论商业银行改革》等经济金融专著收编近10篇。在“淮网文学”等平台分享散文游记诗歌等300 余篇。写我心、记我行,记录美好,分享感动。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