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女人爱搞事业?

2021-09-18 21:1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水姐,题图来自:《理想之城》

1

一个工作日的早晨十点,在一个brunch店,一个美女瑜伽老师在说想自己出来做工作室,一个男性友人或潜在投资人,一直在说,好!好!出来自己做就是好,这年头,都要有自己的ip……

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十点,一个小酒馆,三个女人在谈做基金,投消费,光一二级市场不够,还得下场实验,自己搞酒吧和意大利餐厅,她们的合伙人还是谁谁谁,一个谁都知道的名人的合伙人。

一个周末的中午,茶餐厅,一个大师跟一个女人说,哎呀,你婚姻要遇到问题啊,但你的财运和事业运不错啊。好好搞事业吧。

一个亲子乐园里,一群孩子在一二层撒欢,三五个幼儿园孩子妈在三楼喝咖啡,她们谈的话题是,“我最近接了个品牌代理”“我最近跟朋友在做一款女士酒”……

这里是上海,世事百态,欢腾向上。在各种细分的生活领域里,女人们从生活圈奔向事业圈,但有着天然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双重视角。

女性发展思潮首先在一线城市崛起。“深圳女孩爱搞钱”,前阵子很流行,既然是女孩,那说明只是年轻人的选择。而上海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则遍布各种年龄层,她们都要寻找自己的事业和价值。

男人不靠谱,还得靠自己;就算男人靠谱,还得有自己、做自己、爱自己。这就是上海女人。失恋了,离婚了,她们爱搞事业,在事业里重新找到自己;就算在恋爱里、婚姻里,与其在感情和利益里患得患失,不如搞自己的事业。独立,自信,有范,这就是上海女人。

上海女人说,什么?独立女性很特别吗?女性不就是独立的吗?

对于上海女人来说,有时候,连经营家庭和“对付”老公都得当成事业和项目做,不然没有那个时间、精力和心情。

对了,这里的上海女人,包括所有在上海奋斗的女人,不仅仅是上海本地土生土长的人。笔者个人认为,上海是对于女人而言选择最多的地方,没有之一。这里到处都能听到女人们在说,“我们一起做点什么是吧”“自己出来干了!恭喜啊!”“哎呀,男人算啥,事业和女人之间的友谊才长情”……

2

上海女人通常是什么时候开始想折腾了呢?其实并不是很年轻的时候,年轻时候通常路线反而比较保守,先探索一下,把这个社会稍微摸一摸底,感觉感觉。通常要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无论最后有没有结婚生子,在这个体会了世事变化的年龄之后,才开始觉醒到女性这个身份的特殊性,以及自我意识上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有个认识的优雅女士,丈夫有个上市公司,她生了两个孩子之后,等到第二个3岁的时候,就觉得不能呆在家里了,不然会跟先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她就从自己投资的公司中挑了一个躬身入局了。保持与世事的“密接”,才能有一种敏感性和成长性。对,不是光为了钱,在上海,钱多的人,太多了。怎么找到自己的价值,才是她们所关心的。

我有一个闺蜜,在上海,从跟朋友借的10万块起步,做公司十四五年,每年给自己压大几千万的业绩目标,每天都泡在客户或案子上,她永远有自己的世界,乐活加班开会。她觉得人到中年,无论男性女性,都在努力摆脱油腻,短暂的安逸也是油腻感的催化剂,只有在事业里,才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永远能量满满。她是我的太阳公主,我每次缺乏能量和精神的时候,只要找她就能充电,“阳光描上去格外美丽”。

我刚刚采访过的时代天使的李华敏女士,在当年公司最困难的时候,科学家合伙人们决定清盘,她决定一个人扛下来,抵押房子贷款、借钱,不欠团队一分钱,把一千多副隐形牙套如约交付。还把团队从北京搬到上海,重新开始,靠着韧性、开放、包容,挺过18年终于上市。女性创业者接过科学家的事业,靠着韧性坚持的,还有一些不少真实事例,我在上海就还接触过两个。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真正的自制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态度谦虚,脚踏实地。”

上海是一个可以让女人们闯事业脚踏实地,不管外界环境如何,专注自己的地方,这是此城另一个方面的宽容和开放。我有个大学同学,从瑞典硕士毕业之后开始创业,试验,磨合,再重新出发,现在在隐私计算领域总算找到了笃定感,提前布局了两三年。最好的商业选择是先发的、孤独的,但需要太大的勇气、执着、凝聚力,和结果到来之前的清醒与开放。

我这个阶段一直跟很多女性朋友交流,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女人通常是35岁左右,可能是35岁的前后几年,越来越明白自己到底是谁,追求什么。无论得到过什么,或者受过什么伤,总之,自我认知会完善一些。35岁左右,在舆论里,叠加职场危机、中年危机、生理危机、家庭危机、教育焦虑,快成了“意识瘟疫期”了,但这个年龄也预设了一种弹性最大的觉醒机制、反弹机制,蕴含了巨大的人生势能,可以独立奋斗,再也不害怕失去依靠。

30岁之前,都被一股陌生而熟悉的力量推着走,那股力量是到了什么年纪应该做什么事的社会设定,但人在结婚生子年龄之后,人生际遇会有巨大的不同。有些人开始岁月静好,佛系或鸡娃地培养下一代;有些人则遭遇人生的跋山涉水、穿山越岭、生离死别、痛彻心扉又绝处逢生,更大更密的视野将展开。中年才是人生的分野,这时候,不一样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以为就此定型完结了。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说:“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人生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向,是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热播剧里《乔家的儿女》也是啊,乔四美,恋爱脑,丈夫对她不管不顾,最后出轨,她还是选择原谅,不过最后决定抛弃男人,自己开书店搞事业去了。女人终究是要明白,自己和男人的关系、和孩子的关系,终究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决定的,都会令人情绪纷乱,患得患失。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到底是谁,这辈子究竟想要做什么,才能让自己笃定。

只有事业,才是自己人生打磨的作品。养孩子是为了别人的人生服务的,所以鸡娃鸡到最后,都是没了自己的灵魂的。赚钱那是在一线城市必备的技能,很多时候,事业才能包容和平衡自己的欲望和理想。

《理想之城》职场剧,也讲的是女性搞事业,在上海拍的,非常合适。《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也让我们看到,小姐姐们事业光鲜亮丽的背后,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女人们越来越爱看真正的职场剧,也反应了这个社会的心态变化。是的,“亲密关系太复杂,唯有事业暖人心。”女性说,“我要更好地使用我自己。”

3

上海女人自古就有搞事业的传统,我写过《黄道婆》,因她,松江布变得很有名,元明之后声名远播,松江遂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就是一个女人,兴了一个城!

董竹君(1900-1997),近代知名女企业家,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我以前也写过《不要高小琴,要阿信》,里面提到过董竹君,中国版“阿信”。

她13岁能登台清唱京剧,还唱出了名气。蜀军政府副都督夏之时倾慕她要给她赎身,她不许,等夏丧偶后,她才决定逃出青楼,与夏之时结婚。后来,他们去了日本,她上了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再后来,夏之时因为不得志和政治摇摆,性情脾气大变,董竹君主动跟他提出离婚要求(最后拖了5年才离成)。30岁,她带着父母和四个女儿回到上海。创办群益纱管厂,支持进步活动。后破产。最后,在四川老友侠义相助两千元后,她才得以重整旗鼓。后来决定做川菜,慢慢做成了锦江饭店这个名招牌。

张竹君(1876—1964),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女权运动先驱。1905年,与李平书合办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子医科学校。1926年,上海霍乱肆虐,张竹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她终生不嫁,却收养了20多名孤苦儿童。上海在民国时期兴起了很多女性力量,且充满新意和悲悯。

当代上海女企业家更是层出不穷。我们来单看白手起家型的。胡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白手起家十亿美金女企业家,北京仍然是“全球最成功女企业家之都”,有16位居住在北京,比去年增加4位;上海增加4位至11位,超过深圳排名第二(进步性明显),包括:今日资本徐新;晨光文具陈雪玲;欧普照明马秀慧;华住赵彤彤;彤程新材张宁;圆通速递张小娟;雅迪钱静红;平安好医生王文君;韵达陈力英;哔哩哔哩李旎;再鼎制药杜莹。

在上海的事业,不仅仅是商业,还有很多善事业,因为在这个容量巨大的城市,每天都有最新的事情、故事在发生,新的人物在涌现。很多NGO、福利基金会的领导人,都是女性。她们用尽她们的力量在办一些温暖的事情。她们的口吻是,“你帮帮她吧,这会是你这辈子做的最值得的事情之一。相信我。”

人的发展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人在想如何变得更好。在这样的环境下,女性力量必然崛起。

我也见过央企、国企的女高管们,一般会从周边城市升到上海来。她们说话做事真的是干脆利落,威风凛凛。有事业的女人是自带光环和气场的。

我还见过各种来上海闯荡的江苏、浙江女企业家,她们都觉得,在上海搞事业,突然间格局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类,夫妻老婆店。这是中国商业的最基础形态。财富和感情混合交织在一起。女人也要有平等的话语权,还得稍微让着男人一点点,给足了面子和里子。在不委屈自己和给男性一点超越感的分寸上,上海女人们把握得不要太好。

成年女性们还能相互理解梦想,相互扶持、共御风雨,上海事业女性之间的友谊是有深度和厚度的,因为没有什么表面功夫,要的就是交心。这个氛围,也没有比上海更好的城市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水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