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要素,写出议论文的“议论味”

◇刘祖义   谢涛

对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我们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议论文的“议论味”,就是文章要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议论文有议论文的要求,记叙文有记叙文的要求,二者的不同在2021年高考北京卷的两道作文题中就清楚地表现出来了。

(1)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我们以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为例,具体谈谈怎么写出议论文的“议论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论点要鲜明、准确,位置显眼

要把议论文写出“议论味”,首先应做到论点鲜明、准确、概括。好的议论文,或用标题直接表明观点,或者在开头以判断句式亮出观点。论点要符合客观实际,立得住脚,不片面化、绝对化,不能错误、荒谬;论点要有针对性,论有所指,论有所用。

高考作文题一般会给出材料,文章的观点要从材料中来。具体到全国乙卷作文题,材料中的文言文看不看得懂无关紧要,后面的一句话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这句话说的就是实现理想的方法、路径、目标等。结合写作任务“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可知,我们应当确立的目标也就是理想应该和新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有关,也就是要摆正“小我”和“大我”的关系。

我们先看下面几个标题:

(1)追求理想;(2)做时代的追梦人;(3)破难勇逐理想;(4)理想的实现;(5)如何追求理想

这几个标题只有(2)和(3)是观点,但(2)置换了关键词,题目中材料的关键词是“理想”,不是“梦想”,写“梦想”属于偏离题意;(3)虽是个观点,但表述不通畅,生造词语,这是写作的大忌,而且“勇逐理想”并不能概括材料的主题,就像一个帽子,太小了;(5)作为论题,虽然也可以作为题目,但脱离了材料,材料讲的是如何实现理想,不是如何追求理想;(1)和(4)都不是论点,从中看不出作者的观点,当然不能算是好标题。好标题既是观点,又能概括材料的内涵,比如下面几个:

(1)正确树立理想,努力付诸行动;(2)修身矫思,立义奠发;(3)端正思想立大志,实现理想需践行

这几个标题从形式上看是整句,从内容上看能概括材料,从作用上看能点明文章的观点,拟制标题做到这几点,会让阅卷者眼前一亮。

议论文重在议论说理,所以,其开头也要有理性特征,要尽快引入写作话题,进入议论说理环节,不能过多叙述故事,或者抛开话题去抒发情感。我们先来看几个开头:

(1)讲一个故事,有的老鹰在40岁时会经历蜕变的抉择:要么拖着老化无用的身躯渐渐死去,要么飞上山顶,在四处都是绝壁的地方用老化的篆、爪子咬掉羽毛,在经历三个月这样抽筋剥骨的痛苦后,成功蜕变。有人由此认为逐梦之路和老鹰重生相似。这也是我的观点:依靠现实,将逐梦之路形象化。

这个开头有三个问题:一是无视材料,以“讲一个故事”开头,另起炉灶,自说自话。而写材料作文开头就要概述材料,然后分析材料,这样得出的观点才不至于离题。二是这个“故事”太离谱,不真实,虽然流传甚广,但不真实就没有说服力。三是观点不明,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而且观点是在讲完故事后直接得出来的,很突兀,中间缺少分析,这样的观点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汉朝的扬雄曾将实现理想的基础、方法、目的比作弓矢,在他看来,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并不断付出努力,就能实现理想。(引)而他本人就是一个由口吃者逆袭成为大学者的榜样。(评)真理历经千年不衰,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践行这条真理,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亮)

这是一个比较规范的议论文开头,先简单引述材料,再简要分析评价,最后结合作文任务亮明自己的观点,论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引评亮”,议论味十足。

二、论据选用要恰当,能有力论证观点

有的考生平时积累了很多素材,在考场上就想尽可能多地用上,体现文章内容的丰富性,但用的时候由于选择错误,最终素材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来看两个片段:

(1)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用恒心书写赤诚;两次援藏,最终以身殉职,孔繁森在雪城高原奔波了十年;守岛卫国三十二年的王继才夫妇,在平凡的岗位上绘就人生华章……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持之以恒的奋斗成就了共和国今天的荣光。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追求理想的重要路径。十年雪落,百年聚雨,才能成就一朝的壮丽景象。对理想的追求亦是如此。实现理想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不少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放弃最终失败的。毛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啊,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夜以继日地做同一件事,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只有夜以继日地做同一件事,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作者用了三个事例、两句名言,钱学森、孔繁森、王继才夫妇的事例运用都是正确的。但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它强调的是淡泊宁静,不是坚持;毛泽东的名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意思是时间紧,任务重,不能保守,不能迟疑犹豫,要争分夺秒为实现伟大的目标而奋斗,这也不能证明坚持的重要性。议论文在使用材料时一定要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否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2)当代青年应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必胜信念。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无法成功。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张塞有了振兴民族经济的理想才大力发展实业,鲁迅有了疗救国民精神的理想才弃医从文,周恩来有了为中华崛起的理想,才发奋读书并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理想,是让青春生活多彩的光和热,是助人生远航的风和帆。因为有了理想,我们才能在前进的征途中不迷失方向,才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投降。

这个片段第一句是观点句,作者为了证明此观点,用了苏格拉底的名言以及张赛、鲁迅、周恩来的事例作为论据,名言和事例均围绕着实现理想的话题选择,真实、典型,说服力强。

三、论证方法要灵活,逻辑结构要清晰

议论文的论证,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论点的过程,包括论证方法、论证结构两个方面。中学生写议论文,比较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为了使论证更加严密,我们可以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包括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等。

欲得玉成,必须琢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想的实现需要的不是大话,而是实际行动。理想是一棵树,想要它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必须用行动的汗水浇灌,空谈只会使它枯萎。胖子不是一口吃的,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理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青年要结合自身实际,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促成理想的实现。张桂梅想改变山区众多家庭三代人的命运而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无奈很多家庭不愿送女儿上学,她挨家挨户做工作,正是由于她的坚持不懈,很多女孩子才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如果她知难而退,想必办不起著名的华坪女高。因此,要实现理想,一定要付诸行动,并坚持不懈。

这个片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如张桂梅的事迹,有引用论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有比喻论证“理想是一棵树……”,还有假设论证“如果张桂梅知难而退”……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避免了论证的单调,使说理更为透彻,增加了说服力。

议论文要有严谨的逻辑结构,要能够环环相扣,要能够前后勾连,要能够层层递进,要能够正反对比。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有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递进式就是对于论题或论点,按照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才能做到的逻辑结构进行论证分析;并列式就是在论证中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从而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就全国乙卷作文题“弓矢的比喻”来说,因为材料里暗含着实现理想的三个条件:端正思想、确定目标、付诸行动,所以采用并列式结构比较合适。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

不同文体味道不同,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想把议论文写得具有“议论味',要从确立鲜明正确的观点、选用恰当的论据、灵活运用论证方法、彰显清晰的逻辑等方面着手,只有具备了这几点,议论文才能具备正宗的“议论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