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功败垂成系华年——关于“赤壁之战”成败之人物年龄因素的思考
历来对《三国志演义》研究的学者不在少数,对其中最经典的赤壁之战这个情节的研究更是所在甚多,虽然迄今对这个战役的史实颇有争议,但此文只对这个战役的胜败原因的探讨进行一个补充。
连环画《火烧赤壁》
在历来的学者研究之中,得出赤壁之战战败的原因有政治、军事、战术、思想等多方面,但还未见有专门提及人物自身年龄这个因素,可能这个因素向来不被重视自有其缘由。但实际上它潜在地表现在了整个战役的进程中。
曹操、周瑜等作为战争的核心人物,他们的年龄有很大的差异,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战役有必然影响。其年龄差异在战役指挥者身上的表现以及导致的思想行为特点、方式必然影响战争的成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物的年龄实际上关乎了这场战役的生死成败。
1、赤壁之战主要人物的年龄及其考证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是三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氏残余,基本统一了北方,继而酝酿南征,于是次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
根据李燕捷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史实:谈虚说实八十题》[1]书中提到:由《三国志》的记载,对“三国”人物的年龄进行列举,分别是:
民国三国人物香烟卡
刘表六十六岁,贾诩六十一岁,曹操五十三岁,张昭五十二岁,荀攸五十一岁,刘备四十七岁,荀彧四十五岁,张辽三十九岁,郭嘉三十八岁(已死),鲁肃三十六岁,周瑜三十三岁,杨修三十三岁,马超三十二岁,吕蒙三十岁,汉献帝刘协二十七岁,诸葛亮二十七岁,孙权二十六岁,陆逊二十五岁等。
而这个年龄是较为可靠,为多家采用的,李国文在《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中也是承认这一组年龄的可靠性。
唯一有点差别的是在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在《论赤壁之战里的周瑜、诸葛亮、张昭》[[2]]一文中也列了个年龄表。他说,赤壁之战这一年,孙权二十七岁,诸葛亮二十七岁,周瑜三十四岁,鲁肃三十七岁,曹操五十四岁,周瑜三十四岁。
程子风绘三国四条屏粉彩瓷板
这里的年龄分歧不算大,因为《三国志演义》里面很少交代人物的确切年龄。我们姑且根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为主。
根据上面的考证可以将赤壁之战中这几个参与的主角归为三类,分别为老年派:曹操、刘备;中年派:周瑜;青年派:诸葛亮、孙权。
其次,来看看他们之间年龄之差,最大的差别,是曹操与孙权相差了二十七年有余。但众所周知,在赤壁之战中,真正与曹操一直对弈的应该属周瑜,诸葛亮可以说是幕后的策划者之一。53岁的曹操败给26岁的孙权。
可以说,除了其他影响战争成败的因素,年龄之差应该属一个比较先天的条件,从年龄角度看,无论在锐气、精力、智慧、“人和”等多层面,某种程度上必然是年轻的一辈占优势。
连环画《赤壁之战》
因此,你不得不承认年轻就是资本,谁也奈何不了,岁月催人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曹操自然就失去了这个优势,在年龄上面明显输其一筹了。
2、从年龄看赤壁之战主要人物的特点
古代的医学并不发达,医疗水平也十分有限,尤其东汉末年,封建割据的时代,兵火四起,人们遭到战争带来的祸害,寿命普遍不长。
网上有根据古尸骨和书籍记载推测,三国两晋南北朝:男子人均身高165厘米,平均寿命39岁;女子人均身高154厘米,平均寿命46岁。
而还有一种偏长寿的说法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品三国》里面宣称的,三国时期,人的平均寿命为63--64岁之间。
那么曹魏时期的如淳在《汉书注》中所说的“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3]],可解释为汉朝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能活到六七十岁是很不容易,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用在汉朝倒更贴切。
高二适书曹操《步出夏门行》
因此,汉朝将“老人”的标准提前了4岁,即到了56岁就算老人。因此,通过这些推测及记载可以对比赤壁之战时三国时主要人物的年龄可知,曹操当时是53岁的高龄,那么就可以算是老人一辈了,在普遍人均寿命的对比中更加能突出曹操的年龄实际上是很高了。正所谓,五十而知天命,那么更能说明曹操的年龄之大有其一定的生理局限与不足。
相类似的是,刘备年龄也属偏大,倒是可以和曹操同归为老一辈。
而仅26岁的孙权与之对比,年轻人的朝气之态与雄心壮志一览无遗。再者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作战双方的谋士的年龄。
曹方本有谋士团队荀彧、郭嘉、程昱、贾诩、荀攸,这五个人都可以称之为“算无遗策”,其中郭嘉可谓神机妙算、屡建奇功,可是英年早逝未赶上赤壁之战,年仅三十八岁。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赞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可以假设正值盛年的郭嘉若健在,“赤壁之战”的胜负就有可能改变了。
袁武绘《曹操观海图》
其次是曾为曹操出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荀彧,因私下反对过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建安十七年),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在征讨孙权时竟带他出征。
此时上了年纪的荀彧,便表现出老年人士的懦弱,又愁又怕,随即得病留在寿春,后自杀,没参与赤壁战役,这又是曹方的损失。
除此之外,跟随曹操参与此次战役的谋士荀攸已51岁,小说《三国志演义》中提到,荀攸其实赞成程昱劝曹操防备火攻的建议,但又犹豫于曹操的“冬天没有东南风”的说法,便没有再说别的。这里可以看出上了年纪的荀攸有保守、僵化、迟钝的表现。
同样,已是61岁高龄的贾诩建议推迟南下,不得曹操受用却不敢多争取。同样可以看出其年老之后的妥协心态。
刘海粟书诸葛亮句
相比之下,东吴主将兼谋士33岁的周瑜、27岁的诸葛亮是极其杰出的青年才俊,他们的大胆、机变、灵动在赤壁之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此外群英会上的东吴英雄也大多是青年之辈。
不可否认,二、三十岁时期是生理、精力、智慧等综合条件最优,也是一般男士成就事业的高峰时期。双方两相比照,优劣高下立判。
3、年龄因素对战役决策的影响
赤壁之战本是曹操拥有巨大兵力之优势,可是最后却是惨遭败绩,这在战事进程中有颇多原因。其中军事原因当然首先表现在战略决策上。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战。因此正确有效的战役决策是一场战争开始的必要准备,战役决策与主要决策人物有最为直接的关系,决策人物的年龄自然对决策结果有着相当的影响。
连环画《赤壁大战》
先从战术上来看曹、孙两方。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操南下在巴丘停顿了将近半年,从而丧失了战役的主动权,而且曹军不擅水战,曹操却执意要以人多为资本。甚至三番两次被周瑜的“反间计”、“苦肉计”所蒙蔽,最后竟鬼使神差地采纳了孙、刘一方的卧底庞统的“连环计”。
可见,老了就是老了,人总有江郎才尽的时候。人老了,难免智力是会下降的,行动决策上就更糊涂少虑。
而东吴一方,孙权虽稍有顾虑,但实则内心已决,在内部两派对应战与否进行辩论时,他其实已尽力作好了迎战的准备,到众议已决时,精兵“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谁“在前发”,谁为“后援”,初战顺利怎样,不顺利怎样,都已考虑、布局好了,这皆表明了他在战役决策上的英明果敢与周密,可见作为青年才俊的孙权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清雍正粉彩三国故事盘
赤壁之战的成败在客观上有天时地利的自然因素,但是主观上,作战人物的作战思想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年老的曹操骄傲自满,过于轻敌,同时多所疑却不多用心。
李国文在《李国文点评三国演义》中说到:
李可染书曹操诗
李国文这段评论,其实已经把曹操战败的原因都和年龄联系起来了。
而在《三国志演义》第四十四回中,孙权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其中所提老贼就是曹操,这个“老”字可以明显看出其对曹操作为“高龄”老人的轻视,在孙权、周瑜这边看来,他们的年轻就是在赤壁这场战役中的先天之得,这是青年人自信心理的表现,虽狂妄却富有激情。
在青年人的满腔抱负面前,曹操这位年老之人似乎已经失去了他在智慧、经验方面的优势。可见,年龄因素的影响,在决定这场战役胜败中占据了多大的分量!
有关“老年心理学”的理论认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表现有:
认识能力低下,身体机能衰退进而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同时易怒;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
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等等。
连环画《赤壁大战》
当然只是夸夸奢谈理论不见得能使人信服。我们还是回到《三国志演义》小说中,抓住情节来细究,对应到曹操身上,他在作战决策中的犹豫不决,几次中周瑜的计谋,首先表现“蒋干盗书”这一情节上。
曹操派出与周瑜有同窗情谊的蒋干前往东吴做内应,却不知这一人情招数在周瑜眼里一眼就看破,周瑜却不慌拆穿,反是设下计策,假意试探,状若深信蒋干打的人情牌,又一面伪造降书,办“群英会”款待蒋干抬高蒋干身份,表明自己对他的信任,然后佯装酒醉,为蒋干提供盗书时机。
如此层层诱入,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使得曹操误信降书,气急败坏斩了蔡、张,得知被骗后,有苦说不出,又是一阵懊恼。
这表现出上了年纪的曹操易怒易悔的心理,毕竟凭借曹操“奸雄”般的思维、经验,这种伎俩本是无法蒙骗人的儿戏,这里已明显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思维老化。
连环画《三气周瑜》
而相应的在这过程中,周瑜表现出来的是沉稳、机智又略带顽皮的心态,滴水不漏的计策环环相扣,无不表现出青壮年应有的才思敏捷。
再看“庞统献计”情节中,庞统对曹操先美言夸之:“丞相教练水军之法甚妙。”把曹操说的骄态满露,然后庞统趁势献上锁船的连环计。按道理这个计谋,凡是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会三思而后行,而曹操听完庞统的话却立马下席而谢,可见其钦服之心。
李国文就曾经指出:“政治家的老化即体现在思维能力,军事家的老化,表现在应对能力低,文学家的老化,表现在想象力差。”
那么,显然在这里,曹操作为政治、军事及文学家,各方面都明显表现出心理老化的状态。
大战在即,曹操在置酒设乐之时,志得意满,横槊赋诗,却遭到将领刘馥的不解,他指出曹操之诗有不吉利之言,触怒了曹操,遂手起一槊,将其刺死。酒醒后又突然后悔。
因此,从这里也可以明显看出来,作为一个老而有为的领导人,他把自己的面子和权力看得很重,被这种自满自负的骄横蒙蔽了理性的判断。
章太炎书曹操诗句
因此,人老体衰不止是生理上的,更是思想和心理上的,终致产生了很多负面的消极结果。除了这些,人老处事还必带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心理,这在曹操战败逃跑途中的三次大笑的描写中显露无疑。
他自以为诸葛孔明、周瑜等年轻一辈机关失算,却不料都是自己自投罗网,若不是关云长义释华容道,估计后来就没有三国鼎立之势了。因此,年龄的因素对曹操思想的左右,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见年老对这场战役的不利影响了。
自古以来,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在古今战役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人和”如何体现,在作战中领导人物对士气影响程度,军队的凝聚力以及战役之中的人心向背都是“人和”所在。
曹军一方,首先曹操本身的年龄之大就使军队里有了个偏老的倾向,军队的气势难免受影响。而周瑜、孙权作为东吴的灵魂人物,他们的年轻之态,其勃发的锐气,进取的精神已经让整个军队甚至国家上下一心,呈现朝气之态。
连环画《赤壁之战》
何况更有刘备联合,加之神机妙算的孔明与睿智卓越的周瑜双剑合璧,更加迸发出年轻人的无限力量。极大鼓舞了东吴的士气。
其次,在对待士兵下属的问题上,曹操因为资历、个性特别是年龄的因素,严以待人而宽以律己,甚至法不罪己。这严重影响军队的凝聚力,容易使下属产生不满及畏惧的心理。
这里仍然要提及曹操受反间计误杀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包括醉酒斩杀刘馥的事例。可是,曹操却没有在自己身上多做检讨,《三国志演义》第四十五回中写道: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如问其故。操虽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众皆嗟呀不已。
由此可见,曹操在这里知错不改,且未给下属任何交代,此处便是失却了人心。
而东吴方面,周瑜巧施苦肉计痛打黄盖,是一个愿打愿挨的结果,文中描写黄盖被打的惨状是“皮开肉绽,鲜血进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
清五彩三国人物故事图盘
如此沉重的代价换做常人绝对不愿付出,却仅仅是为了回报孙氏厚恩,同时足以证明他对周瑜的万分信任和忠诚拥护。
这与曹军众士对曹操的诚惶诚恐有着极大的反差,也可见出年少有为的周瑜获得民心拥护,对待谋士手下亲和,是时值青年的周瑜应有的平和待人,而不是倚老卖老、盛气凌人的姿态。
在《三国志演义》中第四十六回又说道:勇将轻身思报主,谋臣为国有同心。可见周瑜人心之所在。只有上下同心,才能增加战事胜利的优势。因此东吴的上下同心远比曹军新老士兵诸多矛盾难以齐心有着更多的优势。正所谓得人和者得天下,谁胜谁败结果实则早已见出分晓。
此外,延伸开来,整部三国都离不开年龄优势带来的影响。如张飞的巅峰之时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喝退曹操十万大军喝死夏侯杰,时41岁。
京剧脸谱张飞邮票
在这之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两战十回合都胜不了张任,时年四45岁。
再者,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关羽黄忠与关羽大战时,黄忠近60岁,而关羽才48岁,关羽明显占了年龄优势。
接着,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58岁的关羽和约40左右的庞德对战,次日只交50回合之后即被庞德箭伤而败。可看出,当时关羽已是年老力衰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三国中众多武将身上皆有体现。同样地,在在文士身上也有体现。赤壁之战当年,程普40多岁,周瑜30多岁,程普尽管是老将,但是才能计谋皆不如周瑜,当然是后起之秀的周瑜挂大都督的帅印。
除此之外,我们在把眼光投向《三国》神化了的人物——诸葛亮。诸葛亮晚年大小诸事亲躬,身体力行,渐渐摧毁自身的身体健康。
钱穆书诸葛亮语
据记载,诸葛亮181年生,于234年(建兴十二年二月)死,享年54岁。这时可以说尽显老年之态了。这不得让人想起孔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倜傥风流,“出师未捷身先死”,晚年时的有心无力让人为之惋惜。
因此,人老了,必定是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很多事情自然比不上年轻的激情与体力。所以,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并非普通的玩笑之言,其中包含着人们屈服于大自然所赋予人生规律的无奈。
综上分析,年龄在赤壁之战的成败中有其相当的存在作用。当然赤壁之战的成败有其客观和主观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共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在政治上:东吴基本上下一心(在孙权斫案立誓之后)与刘备联军;而曹操内部矛盾虽未彻底激发,但刚刚统一北方,新的政权组织内部矛盾要相对较大。这个层面上可以说与年龄关系倒不大。
连环画《火烧赤壁》
其次在军事上:孙氏久占东吴,历三世,地势险要,人民拥护,易守难攻,且入主东吴必经水战,江东之人多以水战为主。曹操方面军事力量强大,兵数众多却因新老(亲兵,新降,地域)关系上下离心,不习水战,故而略显外强中干。并且北方士兵在江南潮湿的天气中感染很多传染疾病。
另外在思想上曹操自身思维的缺陷相比之东吴孙权、周瑜的思想有其劣势。这在作战中皆有体现。然而正如毛主席说道:“赤壁之战时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5]]
年龄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对之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是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作战决策还是作战人物的思想心理,以及作战双方的人心所向都有着年龄差异带来的影响。虽说姜还是老的辣,但夕阳虽好,难掩老迈失聪。
清康熙五彩三国演义故事图大盘
时代毕竟是往前行进的,历史这个舞台上,长江后浪推前浪,总有新人换旧人。因此,“赤壁之战”尽管是一场计谋用尽的精彩战役,但是也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人生社会的规律:年轻的一代自有他所受到的自然垂青的优势。
所以苏轼在《赤壁赋》里也为曹操这一世枭雄嗟叹:“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可知道曹操如此一代豪杰,虽然在三国时代叱咤风云却也是败给了时间这一无情的自然规律。因此,这样的无奈令现今的我们也无限感慨。
从史实来说,“赤壁之战”中主要人物的年龄差异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但难能可贵的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依傍史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又尽情驰骋,对大战中对战双方主要人物的年龄差异所造成的对战役成败的影响做了精微确尽的描写,精彩绝伦,又令人信服。
傅抱石绘《赤壁游》
由此,从人物的年龄因素来观察赤壁之战成败中的战略决策,人物心理及人和的影响,那么 “赤壁之战”也可以称之为一场年龄之战,是一场青年人打败老年人的战役,是一场青春朝气战胜了老迈暮气的战略决战!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注释:
[1] 李燕捷. 三国演义与三国史实:谈虚说实八十题[M].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9.101.
[2] 吴晗著.苏双碧,陈梧桐主编.吴晗文集[M].北京出版社,1988.246.
[3] (汉)班固.(唐)颜师古注.汉书[M].中华书局,1962.37-38.
[4] 李国文.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C]北京:中华书局,2012 .331.
[5] 刘继兴.毛泽东八评赤壁之战.
[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1c5ff0100ajad.html.200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