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抗病毒药品的功效,千万别吃错了!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它必须利用动物细胞中的物质、能量以及复制、转录、转译的能力,使病毒本身存活并繁衍。病毒的感染常因病毒种类、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不同产生轻重不一的损伤或病毒性疾病。
本文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介绍:
抗流感病毒药物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按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核酸合成抑制剂类:利巴韦林;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3、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
利巴韦林能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是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对RNA和DNA病毒均有效,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等。该药可引起多系统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内分泌代谢的影响如体重下降;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腹泻、纳差、恶心、呕吐等;血液系统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等;神经系统犯晕包括头痛、头晕、失眠等;其它也可能会引起疲乏和流感样症状等。该药也会引起一些严重的毒性反应,但多发生率较低,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氨血症等,但其引发的溶血性贫血是应予重视的方面,需在用药后定期检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水平等,并在必要时予以减量、停药,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对症治疗。
奥司他韦可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和播散,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作用。奥司他韦不仅可用于流感的治疗,也可以对流感病毒有预防作用。但该药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皮疹、胃肠道反应、呕吐(一般儿童发生率高于成人)以及头痛头晕等。该药也会导致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多形性红斑、Steven-Johnson综合症、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惊厥等。所以如果患者在诊断为流感病毒感冒后,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及时随访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金刚烷胺可通过干扰病毒粒子M2蛋白离子通道功能,阻碍病毒穿透宿主细胞。不仅如此,金刚烷胺还可以阻止病毒进一步脱壳、释放,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但该药仅对A型流感病毒有作用,对B型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HSV等病毒无效。值得注意的是,该药可导致动物畸胎,故孕期妇女应慎用此药;另一方面该药也可经乳汁分泌,故哺乳期的妇女应禁用此药;新生儿和1岁以下的婴儿也均禁用。使用该药可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反应;偶见焦虑、头痛、幻觉等神经系统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次服用该药的时间应在下午4点之前,可减少失眠的不良反应。
抗疱疹病毒用药
疱疹病毒是一群有包膜的DNA病毒,可主要侵害人体皮肤黏膜和神经组织,包括常见的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等。一般疱疹病毒疾病为自限性,约1-2周可自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原则为缩短病程并防止继发感染和减少复发。
阿昔洛韦是目前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该药可引起皮疹、荨麻疹等皮肤反应,静脉注射浓度过高、时间过快可引起静脉炎和肾功能损害。嘱咐患者应多饮水,减少该药对肾小管的刺激损伤;口服该药也可引起关节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嗜睡、谵妄等反应,多数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更昔洛韦是临床用于CMV的常用药品,主要用于各种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CMV感染患者。该药常见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药物热和腹泻等,皮疹、纳差等也可发生。该药可引起肝肾功能异常、视网膜剥离、胰腺炎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怀孕及哺乳期妇女应禁用该药品。
抗肝炎病毒药物
肝炎病毒目前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种,其中甲肝和戊肝属于急性肝炎,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患者注意营养与休息,不主张过多用药增加肝脏负担;丁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共同发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以下就乙肝和丙肝用药注意事项予简述:
干扰素α2a是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功能的一种糖蛋白。可以抑制病毒在体内的繁殖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对病毒的吞噬和杀伤作用。应用后可引起机体多系统不良反应,如心血管系统(高/低血压、心律失常、胸痛等)、皮肤黏膜系统(皮疹、脱发、瘙痒等)、内分泌系统(高血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消化道系统(纳差、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胰腺炎等)、血液系统(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等)、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感觉迟钝、记忆力障碍、情感障碍等),以及视物模糊等视网膜或视神经病变等等。可以在注射干扰素时使用解热镇痛药预防该药导致的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染症状。
目前口服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主要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等。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在应用中可以发现头痛、头晕、疲劳等,也有一些反应少见,但应予注意,如乳酸酸中毒等;替比夫定可导致肌酸激酶升高和肌病;阿德福韦、替诺福韦可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低磷、骨软化症、乳酸酸中毒和伴有脂肪变性的重度肝肿大,肾功能损害,范可尼综合征。
目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由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转为针对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区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在使用中最常见头痛、疲劳和恶心,还可在与其它降心率药物合并使用时加重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的不良反应。故该药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定期随访。
以上就是常见抗病毒药的使用常见反应的简介,品种较多,各有在应用时需要注意的要点,所以临床在应用过程中严密监测疗效及不良反应,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吴建博/文 陈碧翠/校对)

————  e n d ————

■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