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慎吾:《伤寒论》注释类型,四种

       第一种类型是按照阴阳五行、标本中气来注释;第二种类型是按经络脏腑来注解《伤寒论》;第三种类型是结合西医的病理来注解《伤寒论》;还有一种类型是结合临床,根据脉证得出治法,根据治法得出方药这样的方式来注解《伤寒论》。

当然我们说的注解类型主要就这四种,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注解,只不过这四种注解类型是最有代表性的。这几种注解类型不是孤立的,比如说按阴阳五行去注解,实际注解中却不都是按照阴阳五行,其间还夹杂着脏腑经络的内容;又比如按西医的病名、西医的治法来注解《伤寒论》,也可能结合着临床经验去注解了。所以注家不是按照一个单独的注解类型去注解的,只是各有侧重而已,其医学著作里面都夹杂着其他注解类型。

      我们的《伤寒论》讲义采取了哪种注释类型?偏重于结合临床实用来讲解,讲义里的辨脉、辨证、指出治法、指出方药等讲解方式都偏重于第四种类型。当然,《伤寒论》里面原本就提到经络了,那我们当然也要讲经络;原本就提到脏腑了,我们当然也要讲脏腑。我们的讲义是根据《伤寒论》原书的内容来讲的,《伤寒论》上怎么写,你们就怎么去理解。至于注家的说法,我们不是不采取,而是因为时间有限而不讲解,现在我们就几十个小时的《伤寒论》课时,不可能把所有注家的东西全摆出来,不要说所有注家,就算只讲一两家,时间也不够。我们主要学习一些有代表性的注家,汲取他们的精华。我们要汲取各家的精华,然后通过自己的实践证实,再把他们精华介绍出来,用最经济的方式介绍临床上最实用的东西。有些古人说得很好,但是目前我们在临床上还不善于运用,或者我们还不会应用,这样的东西我们暂时放一下,等以后有时间了再一门深入地钻研去。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学习那些学完就可以在临床上应用且有效的方法。

(0)

相关推荐

  • 经方六证是如何变成六经的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中六经的实质争论不休,有40余种说法.胡希恕先生提出"六经来自八纲"之论,阐明经方六经实质是六证,是由八纲变化而来,受到广泛认可.笔者通过考证学术渊 ...

  • 大柴胡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吗?还是治疗胆腑热实?其实都不是。。。

    这个大柴胡属于少阳阳明合病,历史解读不少.这里不引用了.说少阳胆腑热实证,有两家,一个大家熟悉郝万山教授.我记得他讲课时候说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后来我又读肖相如教授写的文章提到: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 ...

  •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8条)

    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原文]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征引] 魏荔彤:上三'若'字作"或'字看,下一'若'字作"当'字者. 山田宗俊:& ...

  •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麻黄汤证之一

    麻黄汤证之一 [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论第35条) [征引] 方有执: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即3条之体痛而详言也.前言恶寒,此言恶风,乃更互言之 ...

  • 跟刘渡舟学用经方:感悟胡希恕、陈慎吾的《伤寒论》学术见解

    张文选教授 我曾经给我的学生们讲过,伤寒学界有"北斗三星".所谓"北斗三星"是指在中国北方,有三位泰斗级的伤寒学家,他们是胡希恕.陈慎吾.刘渡舟.这三位&quo ...

  • 陈慎吾讲水气病脉证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治第十四 226.水气病脉证 [原文] 师日: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 ...

  •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的运用

    杏林讲坛 公众号 陈慎吾(1898-1972),著名中医学家,<伤寒论>专家.福建闽侯人.陈慎吾一生治学<伤寒论>,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他崇尚仲景学说并以之指导临床.先生认为& ...

  • 陈培:说服学生的四种有效方法

    学生由于心理.生理.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加上各人所处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学校犯错误是难免的.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最有效的教育是说服."说"而不" ...

  • 伤寒大家陈慎吾老师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

    湖南中医药大学 教授 伍楚雄 陈老精通中医内.妇.小儿各科,尤以中医内科为最.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但具体到治疗时,不论外感伤寒或内伤杂病,多从肝胆论治,本着<伤寒论>"上焦得 ...

  • 陈慎吾老师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陈老精通中医...

    陈老精通中医内.妇.小儿各科,尤以中医内科为最.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但具体到治疗时,不论外感伤寒或内伤杂病,多从肝胆论治,本着<伤寒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 ...

  • 陈慎吾老师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

    陈老精通中医内.妇.小儿各科,尤以中医内科为最.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但具体到治疗时,不论外感伤寒或内伤杂病,多从肝胆论治,本着<伤寒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