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离开一眼望到头体制内工作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人不可能打工到老,与其一辈子打工,不如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小生意。”
你一定在朋友圈看过,或者听过以上这样“感人肺腑”的“励志语录”吧。
还有一部分所谓的专家学者口口声声教导年轻人:
“年轻人不要打工,与其打工不如创业!”
更让很多人热血沸腾的还有——“打工永远不可能发财,不死就要创业。”
有人会问:“创业能不能发财?”
答案是“当然能!”
不信,你看那些国内外的名人传记,从《乔布斯传记》到《杰克·韦尔奇自传》,再从《柳传志传》、《马化腾传》到如今的《马云传:我的成功不是偶然》、《李开复:世界因你不同》、《唐俊: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任正非传》,等等等等。
仿佛,这个世界普普通通的人都可以平步青云,轻松创业,年入千万甚至上亿,走上人生巅峰。
你身边的确也有很多人,踌躇满志地辞了安稳的工作,走上了创业之路。
然而,几年过去了,那些离开一眼望到头体制内工作的人和那些拒绝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
那些名人传记读起来情节引人入胜,但是真正实际操作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没有三代人的积累和背后的背景,想要成功难于登天。
同时,创业听起来就显得高大上,没人会拒绝别人喊自己“张总”、“王总”、“李总”,所以,创业就成了主动和被动失业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喊了好几年,成立公司变得极其容易,但是想要存活发展甚至仅仅只是活下来却变得异常艰难和残酷。
很多人说,这次疫情是对市场的大洗牌,很多企业就此一蹶不振,同时也有很多企业绝处逢生,很多人因之失业,也有很多人,找到了事业的新方向。
是啊,当一件事情出现正反两面的时候,媒体总是会报道正道的光,而忽略那些普通大多数的沉沦者。
之前,网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我那个创业的朋友最终选择了自杀》,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很多创业而亡的新闻就不一一列举了。
当成功本身成为一门学科的时候,它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很多人留言:活着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创业?
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难道创业就变成了惟一的选择?
那些喝了毒鸡汤创业的人,本来信誓旦旦地发誓“我不想回去过那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可是,最终在离开体制后,他们才发现,“别装了,你想过还过不了呢!”
比文章开头那些煽动性的语言更具洗脑的言辞则是——
如果你选择了创业,最多失去的也是你存的积蓄罢了,本来就一无所有,又害怕什么失去呢?但是毕竟年轻,年轻就是资本,总是能够屡败屡战的,你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经营能力也会越来越好,水平越来越高,逐渐进入了商圈,你达到这种程度了,一定有一个量到质的突破。
然后你点开他们发的文章或者拍的视频后就会发现,最后都是宣传他们的所谓成功学课程或者推荐打工创业小项目,什么“投入一万,年赚百万不是梦”、“思路决定出路,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然后,再链接一个他们的“千粉微盟”扫码入群,即可成功创业。
智商税收割了一波又一波,为什么还是会有人前赴后继地上当受骗呢?
真的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吗?当然是,因为尽管大部分人最终都将归于平庸,可是,他们看多了那些鸡汤文之后,往往就很容易相信自己就是那个不会平庸的10%的天选之人。
然后,就真的跳入了事先设计好的陷阱和圈套,被狠狠地收割了一次智商税。
如果你仔细对比就会发现,这些容易上当受骗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穷人和没有工作的游民。穷人总是渴望一夜暴富,无业游民则希望当老板有花不完的钱。
他们渴望摆脱贫穷的办法不是想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积累财富,总是梦想一步登天,花两元钱就可以中得一千万。
而再次回答“那些离开一眼望到头体制内工作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的问题,现在看来,最佳答案莫过于——
疫情影响下最有保障的三大工作依然是教师、医生和公务员。
这些职业表面上是可以一眼望到头的体制内工作,但是实质上却可以保障你安稳地度过一生。只是,教师、医生和公务员三大职业看似能够一眼望到头,但是却又是进入门槛最高的职业,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罢了。
而像快递员、送餐骑手、滴滴司机、业务员等越是门槛低的工作和行业,加入的人就越多,而一旦人越多,壁垒就会变得轻松可击破,反而变得门槛越高,赚更多的钱就更难。
这就是打工和创业的不同。打工刚开始门槛高,工作多年后就会越来越低;创业刚开始门槛低,创业几年后就会越来越高。
而很多人中年之后选择创业的人,还有一种无法自知的误区,或者说盲区,他们总是错把平台当能力,工作期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很多客户都求着他办事,他们就会误以为是自己能力超群、人脉广泛,辞职后依然可以借助自身能力和人脉独立创业,赚得盆满钵满,至少不会饿死。
可是,很多这样的中年人离开体制或者大公司而选择独立创业,一旦离开大平台和体制的优势,自身的劣势就会很快让其丧失对自己多年积累的幻觉好感。
此时,之前的同事不再联系、客户避之不及、人脉毫无助力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其实,这世界从来没有完美。
当然,人人都想创业的背后,还有一个时代潮流的变迁,随着劳动力的越来越廉价和低端制造业的逐渐衰落及高端制造业的无法快速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则被企业和市场无情淘汰,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大环境不好已然成为现实,于是,“35岁+人群该何去何从?”“40岁中年人的职业遭歧视,归宿就是失业养老?”这样的文章让中年人越来越焦虑。
也正是这种催生的焦虑,加剧了那些被动失业的中年人无班可上,但是又需要钱养家糊口,他们的最终努力目标和归宿就变成了创业还是当外卖骑手滴滴司机个业务员的无奈选择。
这个世界观点很多,大家请用自己的脑袋去判断。但是,很遗憾,能用自己脑袋学会判断的人太少太少了。
那些离开体制内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其实,都开始后悔了。如果没有后悔,终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