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要像说话那样自然。’对吗?
1. 常听不少歌唱家和老师们都曾这样说过,"歌唱要像说话那样自然。"对吗?
我的理解:
老师们不是说要让你唱歌完全是像平时说话那样浅呼吸,不加任何技巧,不加工,不进咽,不控制呼吸的那样的"自然",
因为:
1.歌唱需要行腔,声音需要位置,而说话几乎不需要行腔,只要有自然的语速、语调、语感就行了。
对气息的要求也不用那么深和宽。歌唱的呼吸、高位吸气,高位呼气。是"有内控"的弹性呼吸,用太过自然的状态,是浅呼吸,气不饱滿,不符合歌唱的需要。但是唱歌不单单是气息,而是整身在歌唱,初学歌唱的学员只要“顺气"唱歌,搭上气唱,就行。过分注意气,会使横膈膜僵化,不是支持而是僵持了。
整身唱歌不是让你整身都紧张,而是把自已的身体当作一件乐器,身体是音箱,声带是琴弦,气息是琴弓,指法是方法与技巧,整体配合整身歌唱。但又不是刻意地去找,如气息,如共鸣腔,找与不找它就在那里,只要是行腔对了,一切都有了。
2.歌唱需要塑造内口的音乐厅,如从会厌到鼻咽,中间要经过内口上口盖,上口盖到抬起打开,从太阳穴到脑门,从膛腔到脑门,百会,全部都称为上部共鸣区,需要在这个区内有声音的反射区(音乐厅)这里是声音最集中,明亮,好听的地方。
而平时说话无需每句话都需上部共鸣那么夸张。
3.张力,歌唱的声帶需要有在气息配合下的张力,而说话,不需太大的张力,除非喊话。
4.歌唱需要深吸气,放下喉头,吸气一大片,吐气一条线(有控),而平常说话喉头只在自然的水平位上,气息也无需怎样内控,一切都是自然地,说话时发声器官是自然配合给气给力的。
"唱歌要像说话那样自然",指的是:
①像说话那样请晰,标淮,不大舌头,不吃字,不吞字,四声五音,字头字尾要清晰,准确,归韵要圆融,到位。把每个字要交待清楚,
②唱歌像说话那样,有自然的逻辑重音,动词名词,语气,语调。
不能違背,做作。
总之,歌唱,是艺术化了的说话,又要自然,又要夸张,那就是要在咽腔里说话(歌唱家的嘴是长在咽腔里的):在音符上说话;特别是在行腔的过程中说话,是艺术化了的,与许多观众的对话(有穿透力,有致远性,唯美性)。
歌唱像说话那样自然,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说话的状态。
说话是绝对的自然,歌唱是相对的自然!
歌唱是自如的,唯美的,从自然到自如,是要经过科学训练的。
③只要不是聋哑,人人都可说话,人人也可以唱出声音,但那只叫"唱歌"不叫“歌唱”。
唱歌只需把谱,节奏,唱对就OK了;
而歌唱则需要有感情的"造境",二度创作,是用美妙的声音跟别人讲述有温度的"故事"。需要气息,咬字,共鸣,发声等方面很多技巧的有序配合。所以,歌唱是艺术化.科学化的说话。
著名的明代艺术家魏良辅在《曲律》一书中提到,曲有三绝:
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可见从古至今的歌唱艺术都非常重视咬字,要"清",我们中国字那么复杂,五音、四声、十三辙。字头字腹字尾,子音、毌音,(声母,韵母)等等,平时单个字的某个部位,某个着力点,一个辙口,一种口形明明都很清楚,但多个字连起来成了有音语气,语速语感的句子,就没那么好掌握了,若是把每个字咬得太死,太僵硬,就是只像说话而不像唱歌了。
所以要想说着唱,唱得好,说得清,就得"先共性,再个性”,即是先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採用母音练习,先可以不带字,用哼鸣,使声音在共性的基础上,获得科学的发声器官训练。如果说歌唱要向说话那样自然,指的
大概就是像婴儿那样无拘无束自然地发声,歌唱就是在膛腔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