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宁海】老家过清明的样子

清明虽过,乡愁仍在

作者:徐永辉

今年的清明节已经过去了,每一年都有熟悉的面孔逝去,每一年也有新生的面孔出现,孩子渐渐长大,父亲的背有点伛偻了,爷爷也拄上拐杖了。总是这样,每年的清明节,每年的新年,就会感叹日子过得真快。因此,提笔小记,想记录一下生活的细节,或许哪天,我也不记得曾发生的事了。

注:作者老家在宁海西溪

现于宁波工作

清明

我们老家的清明节,习惯比别地方的清明节早,所谓“前七后八”,其实等正式放清明假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完成清明节诸事了。清明节有哪些诸事呢?

捣青麻糍

清明时节的麻糍,和平日的麻糍有点区别,必要加点“青”。

“青”,一种配料,在糯米快蒸熟时放着一并蒸会儿,然后一起捣进去,最后糯米和“青”充分融为一体,从石臼中取出,松花粉扑撒表面后用擀面杖揉平,最后切块。趁热吃,也可以火上烤着吃,还可以热锅贴熟吃,黏糯不腻口。有些人家习惯在麻糍里加点糖,我们村可能就习惯加点盐,蒸糯米时就放入盐,味道刚好。

有些地方的“青”选料用艾草,我母亲习惯用“鼠曲草”(我一直叫它“青”,也是刚从网络搜索到它的学名)。清明的季节,它总会在田间地头出现,矮小贴地,连绵成片。提早采剪,洗净,锅内开水烫熟,去水沥干,剪碎就可以随时用了。

现在有了冰箱,还可以跨年保存,随时取用。所以,我们家过年有时候想吃青麻糍的口味,还会捣一些青麻糍。

青麻糍,在坟头祭祖和家里请神时,都会放上几块,这是清明节给先人的礼物,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

鼠曲草

蒸糯米

和父亲一起捣麻糍

母亲给捣好的麻糍撒松花粉

最后的切块成品

上坟祭祖

上坟祭祖,应该每个地方都一样,不一样的,是很多细节。

过去的坟头多在山间田野,一年不去祭拜,杂草丛生,应先清理坟头,除去杂草、清扫祭台,坟头加土,坟头再插经幡,准备妥当后,再在坟碑前的祭台摆上供先人食用的小菜、麻糍、煎好的鸡蛋,斟上三杯老酒,点上两根蜡烛三根香,才正式行跪叩之礼。

口说有辞,请先人食用,请先人保佑后人健康、平安、发财、升官,有什么期望可一并说与先人,必会保佑。一般要倒三遍老酒,祭祖仪式才临结束,在每道祭祖小菜摘一小角,和(huo)和(he)青菜豆芽炒饭一起,洒向坟头周边,最后才是烧纸钱经文、放鞭炮。

三十年前的风俗和现在,大体没变,小处却悄然在变化。小时候祭祀结束就可以把煎鸡蛋吃掉,小朋友自然是最得这份享受的,可是我们家族兄长多,多要戏弄我,抢煎鸡蛋肯定是最吃亏的一个,所以每一个坟头都留下了我的哭声。现在的孩子没了这份追求,每到坟头兄长们都会说起我小时候抢煎鸡蛋的故事,倒成了一直可以传下去的谈资。鞭炮不用了,香烛在天气晴燥时也免去了,鲜花水果也逐步在替代过去的小菜,挺好。

我奶奶的坟头,每年要培一把葱,意在希求祖宗管顾儿孙聪明,个个成材。

坟头香烛、老酒、烧经文

小儿在我奶奶墓前祭拜

踏青赏春

小时候,蜗居大山,背面是山,对面还是山。总想着对面大山的最高处,会不会能看见大海。小山村呆了十五年,后来因为求学而离开这个地方,奔着城市而去。可是,时间愈久,反而觉得老家的绿水青山,才让人有归宿感。父母也常念叨,现在发生的事,都不太记得了,可以前在老家的故事却是这么新鲜,就像刚发生一样,每每做梦,都是老家。

清明,这是让我们在百忙中找到理由可以重回西溪的时节。阳光特别明媚,山也是特别青翠。家人结伴,爬山、戏水、采花。

打架花

小时候,清明扫墓我做什么?我记得跟着大人一起拜一拜,然后抢煎鸡蛋吃,除此之外,采“打架花”玩,应该也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这种花很小,两朵花脖处相互交织,用力一扯,肯定有一朵花要被扯断,没断的一方就是获胜一方啦。记得和姐姐俩就能玩很久。现在的孩子久居城里,都没这种乐趣了。“打架花”有两种,紫色和白色,貌似白色更好看一些,紫色个头更大。

父母们做什么呢?除了扫墓,老家的那片山长得怎么样,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山界看看有没有被毁,竹子有没有长得太密。如果偶遇祖坟所在墓地刚好是大年竹山,那么挖笋就是他们最大乐趣了。现在每次上坟,都准备几个蛇皮袋,返程时,肯定有收获。

草裂

清明的笋,笋头基本上没冒出来,全靠一双火眼金睛找“草裂”。“草裂”是笋快要顶出泥地时泥土形成的一个小拱,中间会有一个自中间向边上开裂的裂缝。

就我的眼力劲,感觉哪哪都像“草裂”,就是找不到笋的真身。这种笋,再大也是鲜嫩无比,我们叫它“黄泥头拱”。今年去爷爷的爷爷坟头祭拜,父亲和哥哥在坟头边一连发现六根笋,这个运气是真好,惊喜随着一根笋的开挖而纷至沓来,一不小心就满满一个蛇皮袋,比我特别喜欢挖笋的母亲还有成果。

老家的山涧也很多,潺潺山泉特别甘甜清凉,清澈见底,如果实在口渴,俯口就可以感受一下。小时候没有自来水时,竹子对劈,除去中间结节就可以把老远山涧里的水引到家里喝,那时候怎么就没这种甜味呢?

西溪的味道,还在那风景,不嶙峋,不张扬,它是那种内秀而平淡的美,和每个人的日子一样踏实。

家祭习俗

祭祖回来,我们清明仪式还没结束。务必在家再烧一桌好菜,在家门口朝南口摆上碗筷饭菜,老酒香烛,再行跪叩礼数,请诸位先人来家吃顿好的。结束时,再烧点纸钱经文,鞭炮送行。先人吃好,才是我们凡人用膳。

以前还在西溪老家时,父亲五兄弟,为了能请爷爷奶奶一起来吃饭,一般会分开错时,或者爷爷奶奶两边吃,现在奶奶走了也已经有十五年了,各家有各家的忙碌,反而这种吃饭氛围少了。偶尔回家,只要母亲不是特别忙碌,还是会去请爷爷一起来吃个饭。

每个小家的清明祭祖,村里也会专门祭祖,让很久很久甚至百年前的老祖宗也能吃到我们晚辈的饭菜。村里还会请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家到祠堂吃顿好的。这样的活动是蛮好的,尊老才是祭祖的开始。

西溪徐家祠堂

来稿选登

照片:徐永辉

排版:聪丛

审核:浩海紫烟

聚集文化工作室出品

(0)

相关推荐

  • 俗话:“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是什么意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古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可以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流传至今的很多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们口口相传的,俗话来自于生活,作用于 ...

  • 【散文随笔】——​老家的青麻

    [作者简介] 苗晓瑛,生于长安郭杜.西电公司退休职工.从小热爱文学,闲暇喜欢写文字,数篇文字散见于<幸福南城>,<长安人><品鉴幸福><心雅文学>等电子 ...

  • 扫墓之扰

    怀着十分崇敬.思念.纪念的心情,踏上回乡扫墓征程.因为疫情影响,今年清明扫墓的车流人流比往年还多.在乡下,登高一望,东边张挂彩带,西边虔诚瞌头,南边坟头人拥,北边香烟袅袅,远处公路车水马龙.对于这种现 ...

  • 清明思雨

    日子过得真快.感觉才过新年不久,眨眼就要到清明了. 清明是个特别的日子,不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我们祭奠先祖的日子.可能是天公体恤人间的伤逝之情,清明前后一般都会有一场雨.迷蒙的细雨,总是为清明增添 ...

  • 【地域文化】李林燕丨十月一儿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十月一儿 □ 李林燕 /  文 刚过立冬没几日,窗外便听得呼呼号叫的北风了. 阴历十月初一,我们这儿称"十月一儿",典型的儿化音后缀,讲起来又轻又快,快到完 ...

  • 豫南民俗丨灯送上元夜—元宵节送灯习俗深度解读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元宵节,在河南省信阳市如商 ...

  • 郭旭峰丨清明,逝去的人是一阵风

    几日前就和堂哥相约好,清明节前回老家扫墓.那天堂哥带着侄子从市里,我和母亲从县城往老家赶,与在家等候的三叔一家会和.我父亲弟兄三个,大伯几年前去世,父亲和三叔体弱多病,给先人上坟添土已力不从心,作为我 ...

  • 中国早6点半微信平台清明节诗歌征文展(五)

    [01]<清明,去看我的妹妹> 翟相波(河南) 清明的雨,还未下 万物燃烧.一瓣桃花成了经典 她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在鸟鸣.光阴里,吃斋念佛 被风吹灭的灯盏 都是假象.她幼年读过名人的诗集 ...

  • 【文化宁海】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             说丰年 文字:小白 摄影:濯清涟 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首.最近一段时间,利用双休时间去乡下割稻,美其名曰:城市支援农村.久无劳作的我,一身细皮嫩肉,经骄阳.烂泥.镰刀 ...

  • 中国诗坛再起纷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被糟蹋成了什么样子?

    最近中国诗坛很"火",先是贾浅浅的"诗": 然后又来了赵竹子的"诗": 怪不得网友吐槽:自从我/知道了回车键/我就学会了/写诗. 中国的文人 ...

  • 【文氏文化】七律·徐州清明——文征明赴京考试纪行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 ...

  • 文化宁海系列活动之王爱“农耕乐”精彩回放 | 牛耕 插秧 抓鱼 探险 磨豆浆 捣麻糍 农家菜·····

    6月19日,在王爱红岩谷志愿者团队.高塘村村民及"文化宁海"平台策划组的共同努力下,王爱高塘村"农耕乐"第一季活动,在这恬静悠然的山村中圆满结束了.本次活动获得 ...

  • 文化宁海集体亮相贺新春

    文化宁海 恭贺新禧,鸡年大吉 恭贺新春 文化宁海全体创作人员   文化宁海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3月27日.初创时,众人皆不知微信平台如何申请,特委托在沪就学的宁海籍大学生小童予以注册.为拓展写作空间 ...

  • 【特刊】文化宁海一周年庆!

    文化宁海一周年啦! (2016年3月27日-2017年3月27日) "文化宁海"的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之春,是各行各业的爱宁海家乡的人们交集在一起的基地.他们利用业余时间, ...

  • 【元旦特刊】文化宁海,一路有你!

    首先在此感谢大家 对文化宁海的热爱和支持! 时光荏苒,2017年转瞬即过,文化宁海与各位粉丝又在文字中相伴走过了一年. 文化宁海,一个纯网络架构的平台,在一群颇具情怀的业余写手坚持下,由最初的慒懵率性 ...

  • 【文化宁海】水墨画似的外婆家

    多年后我执笔挽袖, 用文字描下一段记忆. 这旧时外婆家, 大抵如这一幅水墨画. 作者:闲人 前言 qian  yan 那天看了我学生缑城三笑的文章<记忆中的外婆家--檀树头村>,引起我的共 ...

  • 【文化宁海】长胡子葛安飞

    文字/东园生 宁海下张村在黄坛镇西南约二里路许,村里有株大樟树,这樟树生得奇怪,怀里还抱着棵不小的沙朴树,两株树如同一对热恋情人,紧紧相拥.樟树上还有个门洞,树洞里据讲可以放个桌子,四个人可以喝茶.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