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记忆】我家的阊门头老太公

阊门头老太公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叶底黄鹂一两声

千古凭高

巧笑东邻女伴

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我这里说的硝烟,不单单是战场上的硝烟,也说的是人世的硝烟,谁说太平世道无硝烟,太平世道死过的人有时候比战争时代还要多呢。而今天我要讲的往事,是关乎一个“逃兵”的故事,近日里思来若不写下来,相信也就尽如烟散了。

闲话家史

那时候,还正是抗战时期,沙柳也还是宁海的一个小镇。沙柳镇华山村有个大户人家姓林,是个大地主,据说当时整个村的田地都是他们家的。林大地主有个儿子,叫林方礼,因为当年烽烟四起,山河惨淡,有一定见识的青年都抱着报国守土之热心纷纷投军了。林少爷也是个有志青年,因为家庭较优渥,浙江六中毕业后,就去投军了。

01

由于有一支好笔杆子,被选中做了部队里的一名文书。不久,鲁南会战开始,他也大张旗鼓地参与进去。在他参与的这次会战中,最惨烈的莫过于台儿庄一战,这场仗为中华儿女争回了脸面,却也是最惨烈的一场硬仗,是无数年轻人用命换来的胜利。在那场战争中,与林少爷一起参战的同学、战友,十之八九都死在了战场上,他曾有的义气与热血也尽在那场恶仗中消弭,只剩下落魄与恐惧。

尽管文书不必直接参与前线战场,而是在后方部队做机要室秘书,相对比较安全,但是,他还是不敢再打下去,他不能接受曾经的同窗好友变成一具具残缺冰冷的尸骸经过他身旁,那少年稚嫩的脸上满被淤泥和鲜血浸污,那圆睁的双目仿佛还在控诉着血淋淋的世界。

林少爷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所做下的决定,想起自己的家乡,那个山间小镇还未曾遭受过战争的洗礼,有着淳朴的民风、富足的生活,与战场相比好像是世外桃源。

为什么要在这人间炼狱中继续待下去呢?于是,他打定了主意,在台儿庄战役结束不久,就寻机回了家乡,此后再也没有回去部队过。

02

妻子正在家中焦急地等待着他,看到他回来了自然阿弥陀佛,毫无怨言。山野的老百姓单纯善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在他们眼中,外面的世界是谁坐天下无关紧要,只要自己能够过得安生就好。林少爷当了逃兵回来后,乡里也没人看不起他,反倒把他的经历当做了传奇故事,时时放在嘴边品着。

“听说林家少爷他和郭履洲将军他们共事过呢,可了不得了!”

“听说台儿庄战役那个惨呀,到处都是我们中国人尸体,好多还是学生哩。林家少爷的同学都死光了,把他胆子都吓破了,就跑回来了!”

乡人议论声颇多,唯独林少爷对此事缄口不言,鲜少谈起,就好像他从来没有去参过军,就好像他生来就一直住在这个村子里似的。

时间久了,大家也开始淡忘这段往事。

直到许多许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文革业已结束,村子里放起露天电影,有一天,正在放《台儿庄战役》。白发已苍苍的林方礼忽然对旁边兄弟家的孙儿说:“那天啊,我在部队里,穿着大衣站在屋子里刷牙,警报突然响起,大家全部立刻往外逃,接着日本人的飞机就来了。到处都是被炸死的人,连长的兄弟也被炸死了,我们困在了城里……我吃了四天四夜的榨菜汤,接着汤恩伯的部队终于开进来了。”在一旁的兄弟家孙儿才知道这位爷爷参加了台儿庄战役。

03

自那次从战场回来后,林少爷完全变了样,他开始沉迷于抽大烟,家里的东西、田地都拿去抵押换钱买鸦片,家产就这样月月卖,日日少,到最后就几乎没有了。所幸,村子里红白喜事都要托他写对联、写祭文,少了他不行,他便以此维生,倒也勉强度日。

母亲曾回忆他写过的祭文,说文章是他写,读也是他来读,她说她年纪小,读书不多,听不太懂,只是句句都像是诗,听他读的时候觉得那声腔拉得像是台上唱老戏一般,特别凄惶,忍不住流眼泪。她说你是没机会听到那样的祭文了。我说:那大概是古代的吟诵吧。

转眼就到了文化大革命,他的成分是大地主,可是家里已经家徒四壁。村人又素来敬他是整个镇上屈指可数的大文化人,见他没田没地,比他们还穷了,就只给他戴个高帽,象征性地喊几句批判的话,也没怎么折腾他。

后来,也有人说起他,说抽大烟反倒救了他,他要不是为了买鸦片烟把家财荡尽,文革哪里逃得过。所以,古人说得有道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时候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落魄后的他,年岁已大,生平无寄,便常常捧着诗书牵着牛在村子里的青草地上大声吟诵诗歌。古人的吟诵,若不细听,便会觉得顿挫拉腔,怪声怪调,村子里顽童们见了便跟在他后面咧嘴嘲笑,说这个老头真是疯子。再者身着文人长褂子,一手牛绳一手书,确实滑稽。

而他却是带着哭腔,自顾自读得泪满青衫,有时候实在经不住左右顽童干扰,便拄着拐杖大骂:“对牛弹琴,对牛弹琴牛不懂,你们这群牛,不可教也!”旁边那头老牛扑闪着目光瞪着他瞧,顽童们见他大骂,便作鸟兽散。

04

文革以后,有时候,他也会坐在道地里跟后辈们讲他年轻时候,关于战争的事,他鲜少讲,最爱讲的还是他年轻时候娶妻子的往事。

“宁海有十里红妆,我妻子过门时候,她的嫁妆也是长长抬了一路,这头已经进了我家门,那头还在镇子里看不到尾。”他讲起时候有些得意,这沙柳镇本地再没有比他更风光的婚礼了,他的妻子是镇上与他门当户对的一个千金小姐。

后来,他又有些怅然地补充道:“除了黄坛严家严亚飞小姐的婚礼。那年严家小姐嫁来沙柳殿后村,嫁妆比我妻子还要多几倍,那会儿新岭二十里路都抬满了严家小姐的嫁妆,我们林家,和她家还是不能比的。”

他触及晚辈们艳羡的目光,又惨淡地一笑:“要是喜欢,有缘分,就别计较这些,就算路上碰到的娶过来也是好的,比如谁谁家路上碰到带回来的那个老婆,生的儿女多好。至少,好过我,我和老婆子一辈子没儿没女。人家都说婚事要办得讲究些,尤其是选挑金担的人不可马虎,这样才能够保佑夫妻和睦,子孙满堂,福泽永继。那会儿选挑金担的人,我们家七选八选才从一百二十个人里面选出一个来。结果呢…..”他回头看看屋子里妻子的身影,当年如珍似宝的千金小姐,而今干枯得像是枯萎的花朵,孤苦伶仃的,竟连一个孩子也没有生下,而那抬了十里的嫁妆也早被他偷偷拿去换做鸦片抽了,没什么剩下的了。

注:关于挑金担这个风俗,现在的人大多不知道了,这是婚嫁中的一个习俗,说是选出一个福气很大的男子,这男子要得父母双全,儿女齐全,夫妻和睦,身边所有亲戚都好的,没人有灾有难的,才能被选做金童去挑金担,金担是指六格金笼,装满礼物,挑去女方的娘家向女方父母和小舅子还礼。

闲话

00

故事写到了这里,也算告一段落,故事里的国民党逃兵文书林方礼林少爷是我母亲常提起的阊门头老太公,这些故事都是母亲年少所目见所耳闻,于这二十几年来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地讲给我听。阊门头林老太公无儿无女,老太公其中一位兄弟稍晚一点也没有了后代,过继了远方家的后代,即我母亲这一支,而我姨父一族则是他另一位兄弟的直系后代,至我母亲这一辈,结了亲,算得上亲上加亲吧。

历史兴衰,世代更替,是偶然也是必然的,战场上的硝烟是一刹那的血肉横飞、枯荣陨灭,可战场外的硝烟却是一生一世、几生几世的消磨,不知哪种更残酷,或者,都同样残酷……

但愿往事并不如烟,仅以此文为纪。

回望来路,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或许在您耳畔流传了多年。如若再不拿笔记录,将如烟消逝。文化宁海留住记忆栏目,期待您的娓娓道来。

投稿微信号:zcf106zcf

制作团队

编辑:葱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