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3000公里,追寻笔迹墨踪
出安徽地界,山势渐缓,浅丘起伏,竹林密布,黄公望笔下的清丽山水长卷慢慢展开。进杭州已是黄昏,道路沿富春江延伸,蔡氏纸坊的蔡项菲老师已在半道迎接,次日带领我们驱车前往蔡家坞。
蔡家坞距富阳城区约半小时车程,尽头的山坳里民居错落,四边山上,是绵延无尽的竹海。
早在北宋,元书纸即因墨色与寿命方面的良好表现,被选为御用文书纸。其取材富阳本地嫩竹,制成的纸质地柔韧轻薄,落墨不渗染,久藏不招虫蛀,备受历代书家推崇。吴海森、林守纪二位先生尤爱此纸,称其书写小楷尤佳。
元书纸的制作工艺,与400年前《天工开物》所载,几乎完全一致。以毛竹为原料,每年小满时节即须砍伐备料,经沤青、煮料、舂料等繁复工序备好,再入水槽以竹帘抄纸,之后一张一张贴上火墙烘干,最后经表面处理及图案印制而成。
小满前后,山上的毛笋开始脱壳,取嫩竹砍成,削皮,敲碎,成捆入水塘与石灰浸泡。
竹浆原料
古法抄纸
竹帘入水,轻轻端平晃动,捞起覆在纸架板上,揭开之后,一层浆膜就留了下来。支杆连在屋梁上,每入水一次,即发出长长的吱呀声,有某种心平气和的节奏感,不忍打扰。
盛夏的纸坊热如蒸笼,制纸工将湿纸一张一张贴上火墙,再一张一张揭下摊平,汗流浃背。
蔡氏纸坊 蔡玉华 元书纸制作传承人
蔡家坞曾有众多传统元书纸坊,如今几近消失,蔡玉华一家依然还在坚持。
蔡氏纸坊 蔡项菲
“对父辈来说,做纸只是为了生计,一做就是几十年。在我们这一辈,生计已不成问题,所以无人从事,只有内心真正喜欢,才会愿意坚持。”
我们特地带过去一些唐代古籍善本,及其它几种古时纸样,与蔡氏两代人共同参详比照,探讨复原古笺的可能性。
现场试纸
以笔墨纸砚为核心的传统书写及艺术创作,是一个民族最深邃的人文基因。而作为传统手艺,笔墨相关制造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奇特的存在状态:空前繁荣的市场,与后继无人的现状。如何继承,成为最重要的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