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摆脱“拖延症”?聪明的家长会用这4招
https://www.toutiao.com/i6873395180880265740/
素质教育观察2020-09-17 18:03:44
明明有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却非要等到截止时期才着急忙慌地赶着做,这样的经历是不是很熟悉?其实,拖延症是现代社会人类身上一种很常见的“病症”,有许多人从小就是这样,起床时拖拖拉拉,吃个饭磨磨蹭蹭,出门上学都要花上个半小时。
到长大成年后,拖延的习惯当然还是难以改掉,有的甚至越来越严重,无论对于生活还是工作,没有时间概念、做事情没有计划,习惯性拖延,都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容易误人误事误己。
严格来说,拖延症其实是一种生活的习惯和状态。要想让孩子告别拖延症,我们需要从娃娃抓起。首先先来看看,造成孩子拖延症的根源是什么?
先天形成
拖延症确实是不好的习惯,但有些孩子确实是天生的“拖延症”。人的大脑有一个区块,主管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当那部分的大脑额叶功能受损或者不活跃的时候,就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受到影响,反应慢半拍,自然就表现出了一副拖拖拉拉的样子。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人的大脑在面对眼前的诱惑和长远的计划时,往往会被眼前的诱惑吸引,这是本能的反应。
后天养成
孩子拖延症的形成,其实和他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因为生理的原因表现出了拖延症的,但家长却置之不理,那么他们的拖延症就会愈加严重;但如果家长过度处理,不停地向孩子抱怨,“你怎么这么慢”、“做事情一点都没有规划”、“整天磨磨蹭蹭”,就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厌烦逆反心理,在父母的这些“语言攻势”下,完全走上了拖延之路。
有些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造成拖延症的一个重要原因,逼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不敢不听,但是会磨磨蹭蹭,拖着晚点完成;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小心谨慎不敢犯错,也会拖着不想完成;家长想给孩子最好的,什么都事无巨细帮他准备妥帖,那孩子在需要做事的时候等着父母来完成。
想要让孩子摆脱拖延症,就需要家长把握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做个“懒家长”
现在的孩子往往都是家庭的重点关爱对象,每个家庭的重心,很多事情都还没开口,家长就已经为他准备妥善,长期以往会让孩子的依赖性变强。所以,我们要学会“偷懒”,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弃依赖性。
就像收拾书包、叠被子、整理房间什么的,这些可以独自完成的事情,家长就要尽可能把这些小事交给孩子来做,让他们可以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
孩子的事情要有规律
让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变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循环往复,让孩子形成一条固定的生活链,这样能够养成孩子规律的习惯,减少拖延。
每天早上起来小宝要先去刷牙,然后快速喝下一杯温水,再去洗脸、吃早餐然后出门去幼儿园,现在几乎闹钟响了第一次的时候小宝就能够自己起床了,这样有规律的生活也纠正了他之前总是丢三落四的毛病。
做个小“提示板”
像备忘录一样,家长可以准备一个“提示本”或者“提示板”,让孩子可以在上面写自己要做的事情、要带的东西,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我们家的“提示板”是冰箱,上部分的区域是我和小宝的爸爸用,下部分的区域是小宝用,有什么需要记的事情,我们就写下来贴在冰箱上,这样我们就能够快速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漏做了或者有什么需要带的东西。
偶尔让孩子尝尝“苦头”
许多家长说着希望孩子改掉拖延症,但又在孩子拖延之后马不停蹄为孩子处理后续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适当让孩子尝尝“苦头”,承担一下他们该承担的后果。
记得松松之前作业老是拖着不写,姐夫总是在孩子写到很晚的时候偷偷帮他,后来姐姐为了让松松长“教训”,前几天暑期快结束的时候拦着姐夫不让他帮忙,松松自己一边哭着说“来不及了”一边赶作业,现在一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作业做完。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然后适时地培养他们对于时间的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下规划好时间,就自然而然能够摆脱“拖延症”了。
(图片来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