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三次绘画高潮

我们赞同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在绘画史上我们按照类似的思想,认为存在周期的变化,有高潮和低潮。我们分析过西方的四次绘画高潮。对于国内的绘画(包括国画和油画),我们认为也有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从1950年代。这个高潮主要是发生国画领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00多年的战乱结束,客观上提供了环境条件。中国政府从文化建设和政治宣传的需要,三方面着手,鼎力扶持齐白石所代表的传统国画,组织创作人民大会堂陈列的大幅现代国画,大力发展绘画的高等教育,引进苏联的学院体制(油画)同时改良国画的人物画。这段时期主要是国画领域走出了一波高潮。这一高潮从内容、绘画技术和绘画思想,都产生于新的范式。
第二次高潮是1960-70年代的文革时期。由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街头公开场合绘制大幅宣传画,使得有了一定基础的油画人才脱颖而出。很快由政府组织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油画作品,形成了油画界的一次高潮。这一高潮,内容上基本延续了第一次高潮的范式,技术上是沿袭苏联的学院派范式,或者是欧洲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范式。这次高潮最主要的是油画广泛地被公众所认知,上一次绘画生态范式的变化。
文革结束,紧接着第二次高潮,1980年代出现了伤痕艺术,油画补课,到了1985-89年,出现了85新潮,油画领域全面学习西方绘画思想,追随西方的当代主义艺术,无论从内容、技术还是绘画思想,都发生了剧烈的范式变化。这是第三次高潮。
目前我国的绘画在显学的层面,依然属于第三次高潮形成的范式。
这三次高潮,都没有产生也不是产生于中国的原创绘画思想,都是汲取了西方绘画的不同阶段的绘画思想,对于国内画界,都是某种引入的思想范式。
然而,中国画的历史积淀,储藏了巨大的原创思想资源。这个资源与西方绘画没有太多的交集,可以说是两根平行线。虽说近现代中国画开始大量汲取西方绘画思想,但是反向的过程,即从中国画传统汲取绘画思想用于油画,却鲜有发生。这就为中国自己在油画领域发展原创思想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我们预期国内油画领域一个新的高潮期快要来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