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东桥话46:你知道“摆运桥”吗?

大致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的桥梁发展中,曾经出现过一种较为罕见的桥梁类型,这就是本篇讨论的“摆运桥”。

何为“摆运桥”?

“摆运桥”是指采用空中平台运送人车或货物过河的桥梁。平台位于水面之上,悬挂在高处的梁式结构上,可沿梁底轨道纵向移动。梁式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造,置于高塔(也采用金属材料)上,塔、梁均为铆接桁架或格构形式。当梁的跨度大时,需要增设加劲构造,形成类似于悬索桥或斜拉桥的样式。图1为英国的Widnes-Runcorn摆运桥,1905年建成,1961年废弃拆除;梁跨304m,外观类似一座悬索桥。

图1  英国Widnes-Runcorn摆运桥(1905-1961)

这类桥梁的英文名称为transporter bridge,或ferry bridge,或aerial transfer bridge。若直译,大概就是运输桥,或摆渡桥,或空中转运桥;比较容易理解的表述就是:空中摆渡。为简洁并保留摆渡的概念,本文试将其译为摆运桥。

为何不直接按照传统方式建桥,而采用空中摆运的方式呢?这是因为:摆运桥通常建在临近出海口的通航河流上,当把摆渡改为桥渡时,为照顾大型船舶的通航(参见图2),需要把桥面抬得很高;但为使桥面落地,就需要建造很长的引桥,这就导致投资增大而不划算。在20世纪初期,航运很重要,汽车还不多,造桥不能影响通航,必须留够桥下净空;当时也可建造开启桥,但一来跨度难以做大,二来影响航运。因此,若以节省投资且不妨碍通航为前提,兼顾考虑人车过河,那就可只在主航道上建造一座用来悬挂移动平台的、长度较短的“断桥”。

图2  大型油轮穿过西班牙Vizcaya摆运桥

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初期,在特定的桥位处或环境条件下,摆运桥不失为一种解决航运和地面交通矛盾的经济桥式。但由于平台的载运量有限,当汽车交通开始普及后,它就难以满足要求、逐渐退出桥梁舞台了。

法国工程师费迪南德·阿诺丁(Ferdinand Arnodin, 1845–1924)被认为是摆运桥的发明者和开创者。他在1887年第一个就此申请了专利,并借用悬索和斜拉加劲技术,先后建造了8座(其中一座未完成,3座仍在使用)大跨度摆运桥。

世界上第一座“摆运桥”

世界上第一座摆运桥是位于西班牙的Vizcaya桥,见图2和图3。这桥位于西班牙北部,横跨内维翁河的入海口,连接波尔图加莱特和格乔两地。该桥建成于1893年,至今已服役127年;被认为第一次将钢铁技术与新型钢索相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桥梁形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景点之一。2006年,该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图3  西班牙Vizcaya摆运桥(1893- )

这座桥外观像一座悬索桥(当地人就是这么称呼的)。两岸设61m高的铁塔,其间布置一根160m长的桁梁,位于高水位45m以上。塔顶布置8根加劲铁索,借助吊杆与梁相连。移动平台长25m,通过70根钢缆悬挂在梁上,靠燃气电机(早期采用蒸汽锅炉)驱动。

1937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桥梁遭受人为局部破坏,1939年修复并改造。1999年新增了塔内全景电梯,梁上观光步道,景观照明等。目前移动平台过河时间1分半钟,往返一次8分钟,最多可容纳6辆汽车和200名乘客。直到今天,每年大约还有400万乘客和50万车辆使用这座桥。

全世界有多少“摆运桥”?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建过23座摆运桥(不包括20世纪末以后建造的几座以人力驱动的小型人行桥)。今天,不复存在者13座,现存的10座中,只有7座仍在使用。

现按照建成的时间顺序,再简要介绍几座有代表性的摆运桥。

图4为费迪南德·阿诺丁建造的法国鲁昂港桥,横跨塞纳河,1899年建成,1940年被法军自行摧毁。该桥跨度143m,塔高70m。桥梁的结构形式借鉴于更早建造的悬索桥(如法国1840年建成的Lézardrieux悬索桥),外观上与今天的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有几分相似。1906年建成的英国Newport桥(图5),梁长236m,跨度197m,塔高74m,也是类似构造。

图4  法国鲁昂摆运桥(1899-1940)

图5  英国Newport摆运桥(1906- )Canis Major摄

图6所示为法国的Nantes桥,1903年建成,1958年拆除,也是费迪南德·阿诺丁设计建造的。该桥两塔间距141m,塔高75m,桥下净空50m。该桥形如斜拉桥,在跨中设置了“挂孔”(施工时采用桥面吊机提升就位)。1905年阿诺丁在马赛港建造的Marseille桥(梁跨165m,塔高86m,1944年毁于二战),构造形式与此桥相同。联想到20世纪初法国军事工程师艾伯特·吉思克拉对早期铁路斜拉桥的贡献(参见亚东桥话3),可以认为,法国工程师是最早开始尝试斜拉桥的。

图6  法国Nantes摆运桥(1903-1958 )

摆运桥的其他结构形式,就是梁桥了。图7所示为英国Tees河摆运桥,也叫Middlesbrough摆运桥。这桥建成于1911年,全长259m,跨长180m,桥下净空49m,采用悬臂梁构造;2011年曾进行过较大的改善和翻新。

图7  英国Tees摆运桥(1911- )

在功能实现上比较特别的梁桥,是德国1913年建成的Rendsburg高桥(图8)。这是一座带摆运交通功能的双线铁路桥,建成于1913年。全桥长2486m,主桥长317m,主跨140m,桥下净空42m。尽管这桥不是“断桥”,但也没在铁路桥基础上增设公路桥面。由此可见,在汽车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德国工程师在桥梁设计上的精打细算。

图8  德国Rendsburg高桥(1913- )

另外,借用摆运桥的概念,在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专门打造了一座规模很大的空中游览车(Sky Ride),采用双塔和稀疏的索网结构支撑(图9),这大概就是今天司空见惯的空中索道的前身。这桥塔高191m,跨度达564m,游人可在塔顶或坐在距地面58m高的游览车上观景。

图9  美国空中游览车(1933-1935)

前苏联在建设伏尔加河水电站期间(1950-1957),也曾建造过一座用于传送材料货物和人行的空中索道,取名斯大林格勒桥(图10)。该桥长4km,主跨达874m。

图10  前苏联伏尔加河空中索道(1950-1957)

从“摆运桥”所联想到的

第一,中国古代的“溜索”,大概就是最原始的“摆运桥”。

第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建造桥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时,经济因素总是要着重考虑的。这是因为:桥梁是一类社会集资建造的、服务于大众的公共产品,容不得在投资上随性而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上的制约,也有可能催生出新的桥式和构造。本篇讨论的“摆运桥”,大体上就是这样问世的;二战后出现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也是一例。

第三,桥梁的创新技术,有些可能得到普及,有些可能少有应用,但创新精神需要永远发扬光大。百年前建造摆运桥的工程师们,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才让百年后的人们还能欣赏和使用这些具有工业遗产价值的桥梁。

第四,现存的10座摆运桥,其平均寿命将近110年。只有尊重工程历史,“喜新不厌旧”,才能做到如此。当桥梁与历史和文化融合时,桥梁就自当成为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注:本文参考了诸多文献资料,不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致谢!)

原创文章 鼓励转发 反对抄袭

学术观点 欢迎交流 敬请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