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士敦给溥仪当老师始末(3)
辛亥革命留下的尾巴,一直被各派政治势力所瞩目。保皇派妄想借着逊帝、清室的名义,重整旗鼓,复辟王朝,同时还能安享优待条件继续养尊处优。革命势力和社会各界则认为,紫禁城里还保留着小朝廷,这是民国的污点和耻辱。溥仪大婚时的排场和炫耀,更是受到民众抨击。小朝廷的宫里面则是一派颓废,臣僚、太监贪污成风,盗宝、行贿、分赃劣行不断。为了销赃,紫禁城周边开起了一连串的古玩店,倚仗的背景不是清室贵胄官僚,就是内务府的太监头目。清查内务府时,太监们担心丑行败露,干脆一把火,烧了他们盗走了大量珍宝的福建宫。
面对如此局面,溥仪烦恼不已。在庄士敦的影响下,他感到:顶着我的名号,养着一堆坐食山空、吃里扒外、偷卖财宝的盗贼,实在是件傻事。更何况,时势不由人,民国政府取消优待条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许诺的400万岁费如同画饼,从来就没兑现过。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主动点,放弃尊号和岁费,改变被国人耻骂的的状态,根除宫里的恶行,给自己树立一个顺从民心的开明形象。庄士敦更进一步建议,连紫禁城也别住了,搬到颐和园去。溥仪深以为然,颁旨“著派庄士敦管理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等处,命他先去整顿,以备后用。
溥仪的念头,在王公大臣的阻挠下,迟迟不能付诸实施。整顿颐和园的庄士敦还没上任,就收到恐吓信,威胁说胆敢赴任就杀之于途。庄师傅挟帝师之尊,不信他们有这个胆子,舍车骑马,堂而皇之上任去,但整顿遇阻却无法避免。师徒俩废号、弃费、出宫的小算盘,很难打出响声来。
正像是俗话说的,该走不走遭人撵。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总统,解散国会。11月2日,派兵把守紫禁城的城门。第三天,庄士敦和载涛一块跑到使馆区去求援“救驾”。在他们请求下,荷兰、英国、日本三国公使去见外交总长王正廷,要求保证皇帝安全。这个王正廷,就是题写了收回威海卫纪念碑的碑名,大名至今刻在威海塔碑上的那位。王正廷表示,这是中国内政,外国使馆无权干涉,但可以保证溥仪没有危险;民国政府要遵循民意,修改优待条件。就在他们交涉的时候,冯玉祥的部队冲进宫里,缴了卫兵的枪,递交了“永远废除皇帝尊号”、“即日移出宫禁”的“修正优待条件”,命令“溥仪先生”三小时内出宫。下午三点,在车门踏板上两名士兵的监护和武装军车的押送下,溥仪被逐出紫禁城,灰溜溜地去了他亲爹家——载沣的醇王府,软禁其中。这一天被庄士敦认为是“值得忏悔和蒙受耻辱的日子”,因为“在黄昏中踯躅了十三年的紫禁城终于在这一天进入了黑沉沉的夜晚”。
庄士敦发挥洋师傅的长处,和陈宝琛、郑孝胥密谋策划,让“皇上”躲进使馆区,仰仗外国势力的庇护。溥仪立即同意,马上动身出逃。醇王府离使馆区也就几里地,可匆忙中,这几里地的逃遁,出现了好几出阴差阳错的闹剧情节。
本来这只是极少数人的密谋,溥仪连他的父亲醇亲王都瞒着。11月29日上午,他们登车出发时,狐疑的醇亲王把他的大管家张文治派到车上。这还不算,临出大门,两个站岗的警察,照着当时大人物乘车的习惯,跳上踏板,一边一个,貌似哼哈二将“护驾”而去。
密谋的是暗渡陈仓,却无端地多了这些不速之客,总得想法子摆脱啊。溥仪后来回忆说,他们先是进了东交民巷西口外国人开的乌利文洋行,里面卖钟表、相机,俩人装模做样地选来挑去,蘑菇了半天,挑了块法国金表。庄士敦的记载则说,那是个照相馆,两人挑了几张照片,他不慎叫了声“皇上”,还被一群中国人围观。不管谁说的对,反正这个时候,张大管家就一直不识相地等着,一点离开的意思也没有。无奈之下,庄士敦又出一策,对张说“皇上”不舒服,要去德国医院看看。不明就里的张文治就继续跟着,进了使馆区德国医院。德国大夫以前给溥仪看过病,一眼就认出来,立即把他们带到楼上的空病房。事至此时,张大管家这才醒过神来,二话没说就跑回去报信。那两个傻乎乎的警察,得知是“皇上”遁逃,深怕舆论谴责和上司惩处,吓得不敢再回警队,稀里糊涂地成了“皇上”的随侍。
安顿停当,庄士敦就匆匆赶往日本使馆,公使外出吃饭了;又赶到荷兰使馆,公使也不在家;最后跑到英国使馆。可能是担心英国官方不会赞成,庄士敦对英国公使说,如果日本人同意收留,英国公使就不必插手。英国公使表示同意,但要庄士敦尽可能靠近溥仪。庄士敦再赶回日本使馆,等到下午快三点了才见到公使。老奸巨猾的日本公使芳泽谦吉一番思虑后,很快表示欢迎,并腾出自己的房间给溥仪使用,这可是日本使馆里最好的房间。于是,庄士敦又高高兴兴地赶回德国医院。不料,“皇上”不见了。
原来庄士敦走后,陈宝琛和郑孝胥得到消息,跑到医院看望“皇上”。随即,郑孝胥也赶到日本使馆,只不过他见的是日本卫队司令竹本大佐。日本司令和日本公使并没通气,尽管庄和郑都在为主子奔忙,可两人互不知晓。焦躁不安的溥仪已经等不及了,很快就让郑孝胥送了过去。庄士敦转了一圈,又赶回日本使馆。日本司令这才向日本公使报告了此事,让溥仪住进了那套最好的房间。为此,庄士敦还很是忿懑,因为被郑孝胥抢了头功。
感谢您对出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