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你需要一个隐囊!

作为苦逼的打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坐在椅子上办公的时间,比躺在床上睡觉的时间还多。

要是公司没配个好的工位椅,坐着不舒服,那就更累了,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这个时候,也许你需要一个贴心的靠枕放在背后。

靠枕这东西可不是现代才出现的,一千多年前,它可是古人居家必备的家具。

源起

类似于今天的靠枕在古代谓之“隐囊”,其外形为圆筒状的囊袋。隐意为凭、倚靠。隐囊以丝织物为表,内部用织物或纤维填充,可供倚靠身体。

关于隐囊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于《颜氏家训》,其卷三《勉学》记载: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驾长车,跟高齿屐…坐棊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这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平时喜欢靠在斑丝隐囊上,所谓斑丝隐囊,应该是用杂色丝织物制成囊表的隐囊。

瓷质隐囊随葬品 纳尔逊博物馆藏

不过据研究,这隐囊并非本土出产,而是“外来货”。

目前所见最早的隐囊图像出现于维摩诘经变画中,营造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内壁有维摩诘像,像中维摩诘左肘向后斜靠在一个圆鼓的囊上,囊身有一圈纵向条纹,露出的顶端有一圈莲瓣纹。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维摩诘像(摹本)

此外,在东魏武定元年造像碑维摩诘像和粟特人北周同州萨保安伽墓中,都可见那时的隐囊造型,看起来呈圆筒状、鼓状,囊表有纵向条纹,顶端打结或有一圈莲瓣纹装饰。

东魏武定元年造像碑维摩诘像

印度笈多王朝(公元320~540年)时期的佛像石窟、壁画中,有很多隐囊的形象,而当时中国正处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西域僧人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翻译《维摩诘所说经》等,很可能无意中就将隐囊传入北方地区。

而《颜氏家训》中梁代贵族子弟好用隐囊,则应该是受到了北朝的影响。

流行

隐囊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贵族的追捧,连南朝陈后主也曾在宫中使用隐囊。

《南史》记载:“时后主怠于政事,百司启奏…后主倚隐囊,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

唐 孙位 《高逸图全卷》(竹林七贤图)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魏晋以前,人们的生活习俗是席地起居,或坐于床榻上。但席地而坐是非常拘谨的,通常要求双腿弯曲,膝盖着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双手放在膝前。头部要正,不能左顾右盼。如果是肃坐,可抬头,恭坐和卑坐则都要低头。

如此坐姿,当然很累,这才有了榻和床,可以盘腿或者斜卧。但这毕竟是非正式的姿式,也不够舒服。

魏晋南北朝之时,北方的社会生活较多地受到胡风的影响,加上清谈之风盛行,名士们不尊礼教,崇尚放浪形骸,传统礼教的端正坐姿也被他们摒弃。

南北朝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局部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除了躺着,在床上或席上,最舒服的姿势莫过于依靠在柔软的物体上,隐囊的传入,正得其时。

明代杨慎《升庵集》中“隐囊”条曰:“晋以后士大夫商清谈,喜晏佚,始作塵尾、隐囊之制”

龙门石窟和造像碑维摩诘像中,就可见维摩诘手挥塵尾,倚靠隐囊,这是对当时社会名士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

唐 李寿墓 石椁 内壁线刻《仕女图》

隐囊在唐代仍是贵族一直沿用的卧具,从李寿墓仕女图中可见怀抱隐囊的仕女形象。而王维有诗云:“不逐城东游侠儿,隐囊纱帽坐弹棋”,可见当时游手好闲的市井之徒,也用起了隐囊。

消逝

不过隐囊并没有一直流行下去,宋代以后,隐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渐渐消失了踪影。

这都是因为桌椅等家具的普及。

宋代开始,椅子的制作和使用在社会生活中普及,并且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榻,乃至在家中会客、饮食、和市井中的店铺里普遍使用。

明 仇英《梧竹书堂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斜卧在床上做事,终究还是不如坐在椅子上舒服,特别是靠背椅和扶手椅的发明,让人们可以在各种地方,家中、室外,舒舒服服地靠着,聊天、喝茶、看书。

元明清的隐囊几乎从生活中消失,也衍化成后来的靠枕,清朱亦栋《群书札记》卷十三“隐囊”条曰:“隐囊,如今之靠枕。”

元 刘贯道 《消夏图》局部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但在文人群体中,隐囊渐渐成为他们追求名士风度时的用典和象征物,如元代刘贯道的《消夏图》中,一位高士坦胸仰卧榻上,背靠一个隐囊,有人推测此高士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

元 赵孟頫(传) 《诸葛亮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据传为赵孟頫所作的《诸葛亮像》中,诸葛亮手持如意,背靠隐囊,是一代文人对忠臣和名相的想象和追求。

今天,在购物网站上搜索一下“靠枕”,都是成千上万的月销量,小小的靠枕,是在你辛劳工作时最好的助手,也是你疲惫时最贴心的倚靠。

参考资料:

崔世平,《隐囊考》,《考古》2011年第12期

谷俊杰,《北朝隋唐时期隐囊研究》

孙机,《唐李寿石椁线刻〈侍女图〉、〈乐舞图〉散记(上)》

文中未标注出处图片来自参考文献


(0)

相关推荐

  • 南北朝佛像展(成博2020年)之一

    成都博物馆2020年举办了一场关于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展. 高善穆石造像塔.北凉承玄元年(428年),甘肃省酒泉市石佛湾子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堆塑罐 菩萨像,北魏(386-534),出自天水麦积山石 ...

  • 国立东京博物馆13-造像之四

    国立东京博物馆第13期. 上期我们欣赏了两件来自中国的唐代大型佛造像,精美绝伦,如果能亲临现场观赏,你更能感受到他们的逼人气场. 今天则请你看看几件来自古印度的早期佛造像精品.当时古印度犍陀罗地区的佛 ...

  • 海棠杯

    白釉官款海棠杯 唐 临安博物馆藏 五代定窑白瓷海棠杯 唐至五代 越窑刻花海棠杯(底部)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唐 摩羯鱼水纹银海棠杯|玫茵堂藏 湖南省博物館藏的長沙窯青釉印花海棠杯 唐 摩羯纹海棠形金 ...

  • 星龛奕奕翠微边 | 北魏的佛像长这样!原来佛教造像艺术也有过“幼稚”的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朝佛教艺术倾向于汉化与南朝风格,褒衣博带与秀骨清像是核心特征.东西魏与北周.北齐时期,鲜卑旧贵族掌权,外来风影响更加强烈.隋代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政治格局,拉开了佛教造像艺术全新 ...

  • 1963年,伐木工人捡到一个印章,惊动公安局出动三卡车人员搜查

    时间是1964年的春天.郭桃仁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伐木工人,今天,他接到林场通知,要他去县城里参加全县的林业工作会议.郭桃仁为此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他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带着自己用了几年的老笔记本和一支笔就前 ...

  • 为什么有些工厂,3000块一个月不包吃住还能招到工人?

    一个月3250块,到手只有2700多块钱!没有工作日和周末之分,一个月只休息两天,晚上加班费按一比一进行核算.工厂有集体宿舍,但是要扣水电费,中餐.晚餐六块钱一顿,从工资里扣除! 你没有看错,这就是我 ...

  • 她出身山村,高中学历,从一个流水线工人到金融企业一把手

    她出身山村,高中学历,从一个流水线工人到金融企业一把手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自家孩子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不想上学了,想去打工. 他劝了孩子很多次,可孩子就是不听,铁了心不去. 他苦恼极了,不知道该咋办 ...

  • 同是打工人,一个“打”成世界冠军的大山孩子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大山孩子曾正超的A面是基层电焊工,B面是为国家赢得荣誉的世界冠军--26岁的他,以累累伤疤,改变了自身命运.更重要的 ...

  • 没有一个打工人,能活着走出体检报告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只要拖着不体检,我就没有任何问题." 这句话或多或少表达出了人们对体检的复杂情感,担心出现问题,甚至已经提前预判了问题,在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下, ...

  • 苏菲·玛索:曾经当过卸货工人,最喜欢中国一个充满争议的演员

    法国导演皮诺托有些失望,也有些疲倦. 为了给青春电影<初吻>遴选女主角,他前后面试了七百多位女孩.她们无不面容姣美,衣着光鲜,但都不是他心中女主角的样子. 直到一位穿着肥大蓝色外套的女孩站 ...

  • 89.皮肤干燥症治肠,有一个烧锅炉的工人...

    89.皮肤干燥症治肠,有一个烧锅炉的工人,皮肤严重皲裂干燥,连指甲都枯槁,没有色彩,经脉也硬邦邦的,经常疼痛.他去皮肤科治疗,用常规的治皮肤药没有效果.后来又去内分泌科治疗,把这筋骨经脉拘挛当成风湿痹 ...

  • 一个退休工人九十多岁健在,一个亿万富翁五十而亡,谁有福?

    五十而亡,九十健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五十而亡,也许是过多地承受了各方面的压力,也许由于过度的劳累,也许本身的身体出现了某种致命的疾病,使得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各种竞争和精神压力面前倒下了. 九 ...

  • 一个煤矿工人写的诗,不忍读完……

    煤矿工人的一天(组诗) 榆木 下 井 我们排起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长长的巷道 有时候,我们拥挤在一起就像一堆煤 不管怎样比喻,我们都是背光而行的人 名 字 在地下,我从不敢大声喊你们的名字 我害怕这黑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