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医学临证传奇
证传奇精讲
所謂的承諾
2018-09-08
火神门按:由洄溪堂主与火神门合著的《扶阳医学临证传奇》(修订版)已处于最终校稿阶段,该书作为《扶阳显义录》的姊妹篇,根于经典,承岐黄奥旨,达伤寒妙要,推陈出新,以扶阳大义为体,以宗统法,以法明宗。本书按“立法、组成、功用、法解、主治、加减、疗效、医案”八项内容进行排列,并结合对大量医案的条分缕析,使初学者得窥门径,精进者登堂入室。本书对扶阳医学以“枢转”为核心的立法体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和阐释,并为当代常见病、慢性病及大病危症的临床处理,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全书编排井然有序,逐层递进,使读者一目了然,诚为临床之圭臬,医海之明灯。
今天的这个讲座,我们就节选该书的一部分内容,请本书的作者王献民老师(洄溪堂主)为大家做一次精讲,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老师为大家授课。
在座的各位在当地可能很多都已经是大名医了,在这里听我讲课可能会感到很失望,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让你们少失望。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只能用河南普通话给大家讲,我尽可能把字说清楚。
我在医馆上班有个固定的时间,上午9点到12点,下午4点到6点,因为很多人吃了饭以后来就诊,脉象会有质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处处为病人着想。大家都知道,吃饭后一两个小时都是胃在工作劳动,这时候脉是浮大的(阳明脉),所以我就把时间有所规定,尽可能使脉象还原本来的样子。
咱们扶阳医学开的任何药都是以脉法为准的,如果你的脉法不准,或者脉出现假象,那你开的方子肯定会偏。咱们扶阳医学很多药都是温热的,偏性还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回去后一定要把脉法辨准,把病治好,这才是王道。
咱们当时在北京扶阳大会上讲《扶阳医学临证传奇》,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讲完,大家可能都有书,很多人就提出质疑:就这一个方子就能包治某个病吗?有的把这些方子当成死方,不加辨证地去用,出现了很多小问题,有的出现很多排病反应,临床效果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我后面列举的都是医案,医案就不是一个法,所以不能生搬硬套。
前天我讲了“川乌法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有的把川乌法当成方用了,有的把医案当成法用了,这都是不对的,临床的辨证必须要跟上,否则疗效是要打折扣的。咱们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有很多辨证方法,例如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这些辨证都是为了把病看准,把病治好,不管是任何辨证都要适用于治病救人。
咱们扶阳医学来源于《伤寒杂病论》,它的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已经给我们在治疗上,在脉法上,提供了依据,特别是伤寒论的辨脉法、平脉法是贯穿始终的,包括伤寒和金匮。
为什么金匮的东西很难讲,因为它有一部分内容和脉法隐藏在伤寒之中,有些是在前面的平脉法和辨脉法里面的,有些只给你个脉和方,让你自己去推证,所以金匮是很难讲的。
你们要学好金匮,就必须把前面的辨脉法和平脉法,伤寒的六经辨证,全部吃透,才能学好金匮。咱们金匮第一篇就把三阴辨证说得很清楚,“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经络为何受邪?经络受邪为何到脏腑?经络受邪是什么样?脏腑受邪是什么样?为什么是内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这为何是外因?哪个地方是伤寒和金匮的分水岭?
人家仲景老夫子已经交代得非常清楚了,而且这几句话已经点到我们所有辨证的基点上,对于现代人是非常实用的。咱们就说内因吧,经络受邪,有几个途径受邪?第一,内生五邪,由于脏腑功能的失调导致病邪内生;第二,失治误治,使病邪在体内留存;第三,病邪传变到此处不能枢转出去。这些都是说的经络,前几天讲川乌法的时候我也说过这个,在临床中我们经常发现这些问题:比如身上出痘、脸上出痘(年轻人、小孩子),类风湿、风湿等一些有症状的病,它们已经在经络里面发病;有些不发病、没症状,但是人非常疲乏,没有精神,嗜睡,经络受阻,天天处在极度亚健康状态,去医院查不出病,各种检测指标都正常;还有一种我称之为“开飞车”,各种检测也都正常,精力充沛能熬夜、能吃能喝能干,但就是不能把病邪枢转出来、排泄出来,一旦遇到大的精神打击或思想波动,很可能一下子就撂倒了,几分钟就没气了,人还在、气没了。
今年春节过后我治疗了一个病人,是个退休老干部,退休两年了,心情很好,自觉身体也很好,每天早上步行十公里,能熬夜能干活。突然一检查肺癌广泛转移,病人就是想不通,本来身体好好的为啥会得肺癌。这就是“经络受邪、六经皆成痹症”,此时还没损伤到脏腑,这时候还是《伤寒》六经辨证,到哪才走到咱们的《金匮》呢?损伤到脏腑的时候,得了肺癌的时候。当然咱们在讲金匮的时候也会提到一些六经的枢转,逐渐一步一步过渡到脏腑的辨证。
比如痉证有刚痉和柔痉,刚痉用葛根汤,柔痉用栝楼桂枝汤,这也是在枢转,但是柔痉为何加栝楼?栝楼就是一个去形质病的药,你在治形质病时就不搞气化了?不可能的。在复形质时一定要注意六经的气化,调气化是复形质的基础,因为三阴病不可能从三阴中排泄出来,一定是枢转到三阳才能排泄出来:不管是枢转到太阳、阳明还是少阳。张老师在显义录里引用了《内经》中的一段话,“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祛邪之路在三阳不在三阴,怎么把三阴枢转到三阳这就是我们扶阳医学的优势,咱们的所有法,包括显义录里精讲的三个大法,甚至咱们的填精法、虚劳综合法,都是在给身体以力量把病邪枢转出去。
为何咱们的扶阳医学能治疗大病危证,就基于咱们对经典的把控,所以一定要先把基础夯实。今天上午有个学生问我,可不可以去我那跟诊,我说不行,你学得还不够,因为从基础上你就不到家,去了也跟不上,你们要一步一步地从基础学起,才能逐渐跟上现在的高级班、传承班。咱们这个班只是一个初级班,有些人对扶阳还不是特别了解,一定要从根基上先打牢,扎扎实实,从理论到实践有一定基础了才能往上爬。张老师学扶阳十几年了,我们都学了十几年了,有些人刚入门就想爬到塔尖,恐怕掉下来会很麻烦,一是对你们负责,二是对病人负责。红宝书多看几遍,火神门系列读本都好好看看,认真去看,不要走马观花,有不懂的地方多去思考讨论,尤其是在微信里多交流。
口苦临床非常常见,尤其是今年会更多,因为今年的大运是火太过,中焦郁实都比较重。口苦不仅仅是我们教课书中所说的“心火上炎”、“胆气不畅”,口苦和我们的脾胃虚寒亦有直接关系,因为人们脾胃虚寒以后首先三焦不通,气机不能升降,郁滞到我们的中焦,当气机下到中焦走不通时就会产生郁热。这种郁热首先向上弹,产生口苦,口黏腻,腹胀纳差等一系列症状,有时便干,有时便溏,有人问便溏为何还会口苦?因为便溏不是把病邪排出去了,他是脾虚水谷不化,拉出去的都是水谷精微,脾虚清气不能上升,胃虚浊气不能下降,还是气机不能升降导致的,中焦脾胃不能升降,导致肝胆也不能升降。
谁能把肝胆脾胃的疾病解决了,你就能解决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病了。所以我们的扶阳医学就是在不断颠覆一些学院派的理论,因为咱们的说理工具比他们的要强大,“阴虚火旺”、“肝火上炎”等病证我觉得多半和脾胃肝胆不能升降有直接的关系。镇肝熄风汤可能七八十年代用得比较多,现在用得很少了,我曾经治疗一个肺癌广泛转移的病人,他天天上火,一上火就吃龙胆泻肝丸,他自己也是医生,吃了七八年龙胆泻肝丸,可以想象一下脾胃和肝胆被损伤成什么样子了。
脾胃一虚,宗气的合成就会出问题,宗气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和呼吸之气在胸中结合而成,当宗气充足用不完的时候可以归肾,当宗气不足的时候,就要从肾里面提取能量。咱们的肾其实就是储备库,提取越多,补充越少,所以肾越虚。所以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多外强中干的,这就和脾胃有直接关系,长期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不能合成宗气,而且口苦的人多半肺脉都很弱,肺是最大的降,肺金不降阳明能降吗?所以有些人大便虽然溏,但是黏腻不下,排便不爽不顺畅,上厕所时间长,有的一蹲一个小时,所以一个口苦往往伴随很多其它症状。为什么把口苦列在第一?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个病很常见,是脾胃虚寒的表现,脾胃虚寒就会导致气机的壅滞,气机的壅滞就会产热,产热就会口苦。这时候你清热可以吗?这个热是由郁滞而产生的,不是火邪温邪导致的热,你去清热其实是在损伤自身元气,使元气更亏,“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矣,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所以要疏通,牢牢抓住中焦脾胃气机升降的枢纽来治疗此病。
口苦,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疾病,但要从本质上去解决,三焦通了,中脉也通了,小周天也就通了。所以我们在治疗一个小症状时,不要把它仅仅当成一个症状,有诸内必行之于诸外,诸内在哪?根本原因在哪?一定要抓本质和治疗的先后节奏,这也叫次第。什么叫追风拔毒?其实风在肝胆、毒在脾胃,把肝胆脾胃的病治好了,你就能治百分之七八十的病了,脾胃不能升降就会形成三焦的郁堵,三焦郁堵就会形成中脉不通,中脉不通就会肝胆郁滞,这也是我们很多人把握不准的地方。
有些人用三仁汤,也是清热化湿,吃了当时会有好转,过后会更重,因为寒凉药把脾胃又伤了,郁堵得更重了。有些人口苦,舌体肥大,舌质淡暗,有的光板无苔,有的舌苔厚腻,这是什么?不是精亏,是湿、痰、瘀。所以我们要化湿、祛痰、逐瘀,关键是把中焦枢纽打开。
下面我们看这个病案:
谢某,男,32岁,2015年7月19日就诊,口苦多年,患者深以为苦。曾经用三仁汤、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栀子豉汤以及黄连解毒汤均不见效果。近2年来血压升高、经常烦躁口苦、失眠头痛,食冷则觉暂时舒服,体胖易汗,以头汗为主,心前区一过性刺痛。脉弦滑紧劲逆、无有缓象、舌淡暗体大有齿痕,苔白厚。
这个病人三十多岁,正在“四八”上,处于“肾气平均”和“肾气衰”之间,但这个口苦的病人实际上已经形成脾肾亏虚了。因为他用过大量的三仁汤、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栀子豉汤等,把脾胃损伤形成郁堵。咱们在做饭时,假如锅下面火不旺,你能把饭做熟吗?半生不熟的饭能有营养吗?吃了反而还有害健康。人体也一样,脾胃虚寒的时候不能腐熟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所以别人吃的东西都化生气血了,你吃进去的东西都化成痰湿了,越堵越死,最后形成高血压。痰湿上蒙,造成失眠头疼,而且身体横向发展,越来越胖,走路气喘吁吁,而且出汗多,一般多在胸口以上出汗,头汗最多,如果脾胃就这样继续冰凉下去,短寿是肯定的。这个病人心前区一过性刺痛,这已经是在报警了,心脏有问题了,但此病尚还在六经之内,还在伤寒范畴。
处方:
炙黄芪75g,制川乌(先煎2小时)60g,广陈皮45g,桂枝尖30g,生姜60g,油厚朴25g,茅术30g,清半夏45g,炙甘草15g,广木香(后下)15g,白芷50g,黄芩25g。七剂。
这是一个初成形的川乌法,因为我在创制川乌法的过程中,确确实实是经历过很多弯路,这个病人郁堵得很重,所以用这个方子刚开始在短期内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但用到二十付左右时就会透得爬不起来了,胸闷气短、乏力没劲,而且站都站不起来,精气不足了。
所以咱们显义录上川乌法的基本法为什么要加上人参和三七,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个处方只是前期我用川乌法的尝试和雏形,开了七剂,我现在的处方开七剂已经很少了,至少是十剂,一般是十五、二十、三十剂。
该处方对这个病人的体质是很有用的,他体质很壮实,可以先吃七到十付,服上方三剂后口苦就没有了,自觉全身轻松,头重胸闷也没有了,七付药后血压正常,他这种血压高其实就是郁堵。现在所有的降压药,包括扩血管药、受体阻滞剂,都是把瘀毒留下,把血压指标降下来,若不吃降压药,心脑血管发病可能还没那么快,吃了降压药,这些疾病发生会更快。正是因为郁堵产生的高血压,当肾气足、正气足时,为了修复、疏通,才会形成高血压。我曾经治疗一个画家,他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有一次心脏不舒服了,到医院一查发现心脏没啥大问题,一量血压:260/160mmHg,他问我咋办,我说吃中药,肯定比西药强。这个画家跟我关系不错,老喊我“哥”,他一画不好我就骂他,平时我俩说话也比较随便,所以我就给他开中药吃,现在情况非常好。你不用降压药的时候,压得没那么死,疏通得更快,有些降压药用了以后,尤其是利尿剂,把水利出去了,正气伤了,但垃圾脱水留下来了,埋得更深了,再治疗时垃圾还要充水析出来,才能完成枢转。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他会有一段时间发胖、水肿,这时候要告诉病人,现在我让你胖一斤,日后必让你减三斤,因为你把垃圾统统枢转出去了,所以这样暂时性的胖,能使一些垃圾枢转出去,以后会瘦得很快,而且身体非常轻松。
之后该病人又服两个月的附子法和填精法而停药,为什么不用川乌法了?因为前期枢转得太快、透得太厉害,所以最后还是用附子法和填精法去收功。因为当时川乌法还不是太成熟,不是说见个口苦就用这个川乌法,也可以用鹿角片法,也可以用藿香法或桂枝法,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因为这个人本虚标实,标实得太厉害了,而且像这样的人多半都鼾声如雷,呼吸暂停,用药的时候一定不能客气。如果病人身体很瘦弱,不是那么郁实的时候,治疗时就不一定要用这个法,不能死搬硬套,郁实不重的三副药就把人撂倒了,我举的只是病案,不是法,不要把一个病案的方当作成法去用,咱们的显义录讲的才是法。
这个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体重减轻了35斤,大家想一下把这三十多斤的垃圾丢掉了人有多轻松。脉象紧劲而逆是用这个法的金标准,如果说脉象已经很缓了,那就不适合再用此法,因为川乌这味药很厉害,它不像附子,附子能温通十二经,通的是阳气,川乌通十二经是疏通经络,追风拔毒的,而且还能通行奇经八脉,孙络、浮络和一些经络的接口都能疏通开,无处不到,所以川乌和附子一定要有所区别去用,它们有质的区别,用错了会很麻烦。有人说,他们都是温热药啊,但是附子在温阳的同时偏重于温肾阳,川乌则偏重于通经络,所以是不一样的。其实我这个时候已经发现川乌法的副作用了,所以配黄芪可以使清空的经络得以及时补充,但是黄芪让川乌疏通得也更快了,人虚得也更快了,后来才把人参三七加上,因为黄芪跟着川乌跑了,推着川乌疏通经络,川乌像挖掘机一样,黄芪像推土机一样,所以一个挖掘机配一个推土机,你看快不快,马上人就虚脱了。当然这里面还有桂枝综合法的意,还有白虎法合解三阳,套在川乌大法中,但只能中病即止,不能用得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