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五个证据,基本可以断定金匮之盟是伪造,赵光义是自立
关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继位,历来存在许多争议,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篡位说,太宗杀了太祖;二是自立说,太祖猝死,太宗自立;三是金匮之盟,太宗合法继位。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史料记载的不同说法,三种说法似乎都成立。但是,根据一些为大家公认的证据和显而易见的推理,基本可以断定金匮之盟是伪造的,原因有五。
一、杜太后的遗言漏洞太大
金匮之盟的过程是这样的。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重,临死之前她认为太祖之所以能得到天下,是因为柴荣死后幼儿主天下,人心不服,故而太祖才有机可乘。
所以,为了避免幼子即位引起动乱,应该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太祖无奈同意。这个说法貌似很有道理,实际上根本站不住脚。
杜太后病逝时,赵匡胤才三十五岁,次子德昭已有十一岁,杜太后何以断定赵匡胤驾崩后,德昭一定还是小孩子呢?难道她算准了赵匡胤一定早死?实际上,赵匡胤死时,德昭已有二十六岁,何来幼主之说?
二、金匮之盟出现得莫名其妙
按理说,如此重要的文件应该在太祖重病或临死时拿出来,但是金匮之盟却出现在太宗继位三年后,也就是说直到朝野上下对太宗的继位有疑问时,太宗才扭扭捏捏的拿出可以自证清白的重大证据,实在不合常理。
三、金匮之盟的原文无人见过
既然金匮之盟如此重要,太宗应该公之于众才对,然而,金匮之盟的原文在各种史料里都找不到,就像它从没存在一样,只闻其名,不见其实。
四、赵普的行为不合常理
多种史料记载,赵普是金匮之盟的见证者,并亲自书写。按照常理,太祖驾崩,赵普应该立即宣布此事,这是他作为顾命大臣的责任,也是巴结太宗的机会,但他没有任何行动。
赵普是根本不知道还是不想承认这事儿?更奇怪的是,赵普没有宣布此事,也就是没有力证太宗继位的合法性,却能得到太宗的重用,也让人不解。唯一的解释,他不知道。
五、新旧《太祖实录》的不同
《太祖实录》前后一共修撰了两次,第一次在太宗朝,第二次在真宗朝。旧的《太祖实录》并没有关于金匮之盟的记载,新的《太祖实录》才有,显然是加进去的,目的何在?不言自明。
综合这些证据和推理,我们基本可以断定金匮之盟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太宗的继位并没有明确的合法性,事实上,太宗也根本没有举行什么登基仪式。
那么,太祖到底是不是太宗所杀呢?烛影斧声的说法是真的吗?这件事就更为扑朔迷离,至今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