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近战夜战的利器:国产50式冲锋枪

原标题:国产50式冲锋枪——志愿军近战夜战的利器

  ①

  ②

  ③

  ④

  武器,是战士的第二生命。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着一支枪身有数处明显焦黑灼痕的国产50式冲锋枪。它浸染过硝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曾伴随志愿军特等功臣邱少云一起向敌人冲锋;它经受过烈火的灼烤,在潜伏任务中和英雄鲜活的生命一同为胜利而燃烧。每当看到它,人们总能回想起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联想到无数志愿军战士手握钢枪舍生忘死的英勇战斗画面。

  作为志愿军重要的单兵武器,国产50式冲锋枪早已退出我军现役装备序列,但它见证了人民军队不畏强敌勇于亮剑敢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承载着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仍能给我们以鼓舞和启迪。

  师承名枪,堑壕里劲吹“火力风暴”

  50式冲锋枪,是我国基于苏联的PPSh41冲锋枪仿制而成的一款枪械。

  PPSh41也被称作波波莎冲锋枪。该枪于1941年12月21日被批准定型并装备苏联军队。“波波莎”是俄语“手提机枪什帕金”三个字头的音译。

  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为抗衡纳粹德国的MP40冲锋枪,苏联定型并列装了PPSh41冲锋枪。

  该枪只有87个零件,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却拥有良好的射击稳定性和火力持续性,与M1891/30狙击步枪、手榴弹一起被称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三大法宝”。

  该枪的实战表现,可以从其产量上管窥一斑。截至1945年,PPSh41冲锋枪产量达到600万支,而MP40只生产了120万支。在东线战场,PPSh41冲锋枪的大弹鼓和高射速使苏联军队在近战中取得了对德军的一定优势。

  如果说,德军的MP18冲锋枪号称一战时的“战壕清道夫”,那么,二战中的苏制PPSh41冲锋枪就是在堑壕里劲吹的“火力风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波莎冲锋枪被许多国家仿制。

  1950年,当时我军的枪械大多来自外援和缴获,种类繁杂、口径不一。这一年,为解决我军缺少自动化武器、单兵火力不足的问题,原沈阳兵工厂分解转移后成立的庆华工具厂成功仿制出新中国第一型国产冲锋枪。这型国产冲锋枪经毛主席批准,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

  50式冲锋枪发射7.62×25毫米手枪弹,容弹具容量35/71发(弹匣/弹鼓),初速500米/秒,枪管长270毫米,全长840毫米,质量3.64千克。

  它继承了波波莎冲锋枪简单耐用、射速高、火力猛的特点,一经现身便有效改善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近战夜战的处境。

  沙场显威,志愿军近战夜战的利器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的主要单兵装备是M1伽兰德步枪、M3冲锋枪和汤姆森冲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上,2支M1伽兰德步枪的火力就能够压制日军1个步兵班。

  入朝作战初期,面对美军猛烈的单兵火力,为满足作战需求,我国一方面紧急向苏联购买包括波波莎冲锋枪在内的大量武器送往前线;另一方面加快50式冲锋枪的量产进程,截至1953年12月,共生产了35.8万支50式冲锋枪。

  1951年,该型冲锋枪开始大量装备志愿军部队。抗美援朝战场上,它不负众望,在与M3冲锋枪以及汤姆森冲锋枪的对战中多次占据上风。7.62×25毫米的手枪弹在30-50米距离内可以打穿美军重3.2千克的防弹背心,部分缩小了敌我单兵装备之间的差距。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7连2排排长孙占元带领配备了14支50式冲锋枪的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连续拿下敌人2个火力点,仅孙占元一人就用50式冲锋枪击毙敌人16名。

  1953年7月,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穿插分队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化装成南朝鲜军袭击南朝鲜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战斗中,猛烈的火力让敌人以为遭到1个营的袭击。

  一次次战斗中的优异表现,让志愿军战士间流传着赞颂50式冲锋枪的歌曲:“50式冲锋枪,我的好战友;打近战打夜战,杀敌是能手。”

  近战夜战是我军的优势,50式冲锋枪则成为志愿军战士发扬这一优势的称手利器。朝鲜战争结束多年以后,不少美国老兵仍然记得那无数个寒夜中,来自志愿军的嘹亮冲锋号声、衣着单薄的身影和突然炸响的火光弹雨。

  烈火锻魂,枪身焦痕是英雄精神印记

  1952年10月11日,朝鲜平康前线,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9连战士邱少云和战友奉命到敌人盘踞的391高地前方潜伏。第二天傍晚,志愿军将发起反击作战,对391高地展开总攻。

  出发前,部队首长特地叮嘱:“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战斗纪律……能够完成潜伏任务,胜利就到手了。”

  半夜,战士们悄悄摸到391高地山坡上的潜伏地。那里有可用来遮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风吹草动都能引来敌人的密集火力打击。潜伏官兵从头到脚插着野草,在敌人眼皮底下悄然“隐身”。天亮后,他们甚至能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机枪枪筒和瞭望孔里缩头缩脑张望的敌人,有时还能听到敌人说话的声音。

  时间在潜伏中缓缓流逝。将近中午,敌人突然开始对山坡盲目炮击,燃烧弹由远及近渐渐接近潜伏区,但战士们全然不为所动。这时,邱少云背部被弹片擦伤。

  敌人的排炮更加密集,突然1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旁爆炸,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邱少云如果有所行动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但那样就可能暴露部队的作战意图。

  志愿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区冒起火光,立即命令炮兵向敌轰击以扰乱敌人注意力。然而,邱少云并没有站起身来或滚动一下身体。火已经烧到了他的头上,生死关头,他把身子紧紧贴在地面上,将50式冲锋枪压在身下,两手死死抓着地皮。

  和邱少云相距3米的李士虎脸上也被烈火烧伤,他眼睁睁地看着火焰烧着了邱少云的头发、棉衣,闻到了皮肉被烧焦的气味。他想去扑灭火焰,但邱少云用目光示意他:千万不能动!

  邱少云忍着剧痛,将手深深插入泥土,直到牺牲,没动一下。

  反击时刻终于到来,志愿军战士猛虎似地发起冲锋,不到15分钟就占领了阵地,歼灭南朝鲜军1个加强连。作战结束后,战友们在邱少云遗体下发现了那支灼痕斑斑的50式冲锋枪。

  今天,那场战斗的亲历者大多已经不在人世。但是,这支国产50式冲锋枪依然在军事博物馆向万千游客讲述着邱少云的英雄故事,展示着革命军人“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信念,诠释着人民军队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的抗美援朝精神。

  时代变化,精神永恒。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一杆杆历经血与火洗礼的钢枪所传递的革命意志、战斗精神。时刻铭记,胜战的密码不仅在于飞速发展的武器装备,更在于人民军队代代赓续的血脉、精神。

  有了这种信仰的引领、精神的激励,人民军队就一定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来源:解放军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