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厉害的人, 越会利用这3种方法来改变自己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能明显地感觉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有些人花费很多时间,学习和工作效率依然低下,于是开始抱怨社会和教育资源的不公,埋怨自己的出身。
有些人花费较少的时间,不仅效率高,而且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或者实现自我提升。这两种人的差距在哪里呢?越是厉害的人,越会利用这4种方法,改变自己。
元认知
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了“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简言之,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
点击加载图片
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学习等,而元认知就是对这些活动的再认知。
例如,在学习中,我们解答一道数学题,听老师讲一节课,这是认知活动。
而我们思考“如何才能快速解题”并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以帮助自己在以后遇到类似题目时提高解题效率,这就是元认知活动。
在工作中,我们做好一张表格、制定一套方案涉及思维活动,而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效率进行监控,每天对自己的工作效率进行记录,并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这就是元认知活动。
元认知的成分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重视并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是改变自己的有效途径。
点击加载图片
而那些厉害和平庸之人的差距也就体现在这里。
厉害的人每天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还会思考自己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地方,会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
平庸的人每天就只做好本职工作,其余的时间都在虚度时光,这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差距,也可以说是通往成功的钥匙。
行动第一
生活中有些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这是他们陷入思维混乱的根本原因。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涉及到大量信息。
如今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天花乱坠,充斥我们的脑海,给我们的认知带来极大的负荷。
点击加载图片
“到底听谁的?”“这是不是真的?”“我到底该选择哪种方案?”这些疑问是很多人内心的真实声音。
虽然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再去行动是一种稳妥的办法,或许可以节约时间,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即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幸存者偏差是指人们往往只能看到某些被筛选过的信息,而忽略了那些隐藏在背后的海量信息。
换言之,网络上充斥着的各种信息都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很多信息并不是“为了你好”,也不是想让你“知道某个事实”,而是想要达成其个人目的。
例如舆论,目的在于引导人们的思想,为打赢公关战服务,亦或是各类营销信息,目的在于让你购买他们的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
点击加载图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知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
如果你不去行动,你怎么知道你适合走哪条路呢?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很多时候只有你亲自去做了,你才知道属于你的成功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坚持不懈
“坚持”和“努力”这两个词语未免有些空泛,并且让我们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我明明努力过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好结果?”“为什么有些人不努力,还是能够生活得很好?这不公平!”
诚然,正如人们所说,努力和坚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人们往往自己被自己所感动。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不得不说,坚持和努力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人类或许还停留在原始社会。
从我们刚出生起,我们就在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努力。
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自己排泄,第一次自己上学回家......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努力是最基本的要素,所以永远不要放弃努力,否则我们将失去生存的权利。
《三体》中智子说过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什么时候生存变成唾手可得的东西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吃饱饭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几乎就变成唾手可得。
点击加载图片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有精力去贬低和嘲笑那些努力为生存而奋斗的人,正如袁隆平的一张表情包“还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变幻莫测,人们随时都可能再次为生存而战,随时都可能失去一切。
到了那时,努力和坚持不再是一句笑话,而是神圣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