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刘烈茂: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作品。它虽然是用文言文写成, 却深受群众欢迎,三百年来一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这就值得我们探究其中 的道理。本文打算从艺术构思的角度,说点粗浅的看法。谈艺术构思,作者 本人最有资格。遗憾的是,蒲松龄没有给我们留下这样的文章。为了学习他 创作聊斋故事的艺术经验,只好从读者的角度去揣摩、分析和研究。《聊斋 志异》的文体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史传式、志怪式、杂记特写式三种, 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史传式小说成就最高,应作为分析的重点。
  一 大胆虚构 鞭挞入里 读《聊斋志异》容易发生误解,以为尽是狐鬼精魅的故事,与现实生活无关。其实不然,蒲松龄满怀孤愤创作聊斋故事,现实性很强。即使采取超现实的故事形式,也莫不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问题在于反映现实生 活是否一定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那样去复制生活。《聊斋志异》的创作经 验表明,要深刻反映生活的本质,非得经过一番精心的构思不可。至于用什 么形式,古人已看到文无定法,只要与内容相适应就行了。蒲松龄不仅无意 追求近似生活的表面的逼真,而且有意运用虚构的奇异情节以突出事物的本 质。
  《促织》是揭露封建朝廷征收蟋蟀给百姓带来祸害的故事。为了说明故事的真实性,《促织》的开头首先介绍历史背景,以之告诉读者成名一家的 遭遇决非偶然,它是无数悲剧概括出来的典型故事。
  处理这样现实性的题材,照理不会有什么奇异的情节。可是出乎意料之外,《促织》仍然出现了成子幻化蟋蟀的情节,使现实故事依然染上奇异的 色彩。
  吕瑟《明小史》有一段记载: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价贵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 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死。惧,自缢死。 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缢焉。 聂绀弩同志说:“这就几乎是《促织》篇的底本了。”对照这段记载,
  更可以看出创作《促织》的蒲松龄生活体验之深和艺术构思之巧。
  其一,《促织》把妻子窃视蟋蟀为鸡所啄,改为被九岁的儿子不小心弄 死更为自然,而且这样改动之后,便可以充分地描绘成名夫妇的内心世界。
  《促织》写成妻闻知小孩弄死蟋蟀之时,登时吓得“面色灰死”。在她咒骂 之下,小孩更吓得投井自杀。成名回家一听,“如被冰雪”,怒气冲冲地要 找儿子算账,等到在井里捞起儿子的尸体时,就又一变而“化怒为悲”,“抢 呼欲绝”。接着出现的情景是:“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 赖。”老两口有嘴说不出话,有眼流不出泪,悲痛达到顶点。后来发现儿子 有点气息,稍觉宽慰,但是回头看到笼子空空,又不免“气断声吞”,“不 复以儿子为念了”。这一转笔很有分量,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在成名身上的 压力有多重。空笼子令他想起县太爷凶神恶煞的面孔和县衙差役无情的棍棒,使他不寒而栗,再也无心过问独生儿子的死活。成名越想越怕,“自昏 达曙,目不交睫。”成子不小心按死一头蟋蟀,本来是极平常的生活小事, 但发生在这特定的环境里,就成了无法挽回的灾难。作者描绘成子弄死一头 小小的蟋蟀在家里引起的恐怖真是触目惊心,可以使读者深深地体会到封建 时代小民内心的悲苦。《明小史》记载粮长夫妻畏“罪”自杀,当然也含有 对封建压迫者的揭露作用;但《促织》的改写,无疑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心, 因之具有更大的控诉力量。
  其二,《促织》构思的妙处还在于改为儿子弄死蟋蟀之后,便可以进一 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虚构出成子幻化蟋蟀的情节,充分展示在封建官府压 迫下小儿子的精神状态。成子幻化蟋蟀,虽然出于虚构,但我们可以把它看 成是成子在极度惊慌时的一种幻想,看成是人物精神状态的特殊表现。正如 梁山伯、祝英台死后化蝶是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形反映一样。成子在病床上望 着“气断声吞”的父母,想着自己闯下的大祸,梦想自己的灵魂化为一只敏 捷善斗的蟋蟀以帮助父母解脱苦难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只小蟋蟀的奇特举 动也是依照成子可能有的精神面貌进行刻画的。你看,小蟋蟀“初伏不动, 蠢若木鸡”,恰好是成子被人从井里捞上来时的神态的写照;“屡撩之,虫 暴怒,直奔,遂相腾击”,也正是成子异常悲愤的发泄;最后,斗胜“蟹壳 青”而“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不也正是成子将功赎罪的强烈愿望吗?封 建统治者的淫威,竟逼使九岁的小孩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供他们取乐,这 是多么黑暗的人间世界?!
  其三,成名重新得到的那只蟋蟀既然是成子所幻化,当然不同于一般的蟋蟀,这就自然地引出了描写斗蟋蟀的那段精采文字。斗蟋蟀,本来是有闲 人们的消遣玩乐活动,在这里却注入了深刻的悲剧内容。成名的情绪急剧变 化也说明了这次斗蟋蟀的异乎寻常。他提心吊胆地注视着小蟋蟀的一举一 动,忽而骇立愕呼,忽而顿足失色,忽而惊喜欲狂。灾祸临门的成名难道还 有闲情雅致欣赏斗蟋蟀吗?其实与其说他在关心斗蟋蟀,毋宁说他在关心自 己可悲的命运。小蟋蟀的胜败,关系着他的生死,他怎能不全神贯注?蟋蟀 相斗未休,大公鸡突然闯来,他怎能不惊呼怒叫?这个细节也许是得自《明 小史》,但运用得更为巧妙。成名的情绪为一头小蟋蟀的一举一动而高低起 落,人们不难联想到他的命运被捏在谁的手里。由于这只蟋蟀是成子所幻化, 不仅战胜了举天下所贡的全部“名将”,斗赢了威风凛凛的大公鸡,而且“每 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终于博得了皇宫中一片欢乐的笑声。然而,当 皇帝贵妃、达官贵人围盆喧笑、欣赏蟋蟀振翅搏击之时,又有谁知道这善斗 善舞的小蟋蟀乃是成子所幻化,是被他们逼得精神失常而扮演了这惨绝人寰 的悲剧呢!当作者最后点明那只博得皇帝开怀大笑的小蟋蟀乃是病危在床的 成子幻化而成,读者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封建统治者的欢乐完全是建立在 广大人民的苦难之上。
  聊斋的许多故事常以大胆的虚构作为主要情节的支柱,而不是按照社会 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依样画葫芦。蒲松龄出入科举场数十年,深知科举内幕, 极端痛恨主考官的贪婪昏庸,斥骂他们不是瞎眼的师旷,就是爱钱成癖的和 峤。尽管他对这方面的生活非常熟悉,但是写关于科举的题材,仍不以逼真 描绘生活为能事。以抨击主考官为主题的故事,不仅不描写考试、阅卷、发 榜的具体过程,甚至连主考官也没有公开露面,而着力于虚构一些奇人奇事。 如于去恶的“吞灰代读”,过目成诵,表明才思之敏捷,学问之渊博,非常人可比,可是仍不免落第。贾奉雉以精深高妙的文章应试,名落孙山;后来 听仙人之言,胡乱地写上一些狗屁不通的文字,反而考中了经魁。还有那个 会用鼻子嗅文章的盲和尚,想象就更为奇特了。即使现在发现一些人具有常 人所无的特异功能,也还没有听说能用鼻子嗅文章,况且还要把文章烧成灰 一嗅而辨优劣。这显然是人世间所不可能有的事情。但是我们看了《司文郎》 等故事,并不因为它充满奇思异想而认为不真实、不可信,相反,读完掩卷 思之,除了佩服作者想象的奇特,构思的巧妙,确实还可以从中领略到生活 中的某些真理。可见,巧妙的虚构不仅不妨碍它反映真实的社会内容,还往 往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试想,假如作者不采用这种方法,而直接地描写 主考官在评卷时怎样把好文章当成坏文章。结果,造成该取的没取,不该取 的反而取了。这种模仿现实的写法,读起来有什么味道?不能说这样写法没 有真实的内容,可是,盲和尚所感叹的“帘中人并鼻盲矣”的挖苦没有了, 嗅主考官的文章时那种“下气如雷”的辛辣讽刺也消失了。相比之下,那种 写法更能突出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更猛烈的攻击力,不言自明。
  大胆虚构要靠丰富的想象力,鞭挞入里则需要深刻的理解力。聊斋故事 可说是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能做到大胆虚构, 鞭挞入里,在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把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揭示出来。拿《石 清虚》来说吧。邢云飞偶然得到一块“四面玲珑,峰峦叠秀”的奇石,遭到 官绅们的掠夺。这在当时,一点也不奇怪,其性质也不难认识。但通过什么 故事才能更深刻地揭露他们掠夺的本性,却大有考究。如果孤立地描写邢云 飞得到奇石之后,官绅采取卑劣的手段掠夺之,当然也能说明问题,但不深 刻。作者想象出这块奇石似乎带点灵性,“每值天欲雨,则孔孔生云”,且 “能自择主”,不管官绅们使出何等手段,都不能达到长久霸占它的目的。 抢来夺去,奇石还复归爱石成癖的邢云飞。有了这个奇特的想象,才造成一 种机会,可以充分地表现势豪、官僚和盗贼各自施展特有的掠夺伎俩:势豪 靠抢,盗贼靠偷,官僚不用抢不用偷,但他手中有权,可以任意捏造罪名, 构陷无辜。逼得家属不得背着邢云飞献石尚书家。作者巧妙地把官、贼、势 豪交错起来写,彼此映衬。这样,就把官即是贼、官恶于贼的本质作了淋漓 尽致的揭露。篇末,作者还写到“诸官”一面在审贼,一面在玩花招,“取 石至,官爱玩,欲得之,命寄诸库。”这含蓄的一笔,更为意味深长。
  有了这样精巧的构思,生活便化为动人的艺术!
  二 幻想奇特 寓意精辟 在文学作品中,幻想往往用来表现作家的理想。《聊斋志异》的幻想不完全是这样,大半倒是用来揭露封建专制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这种揭露和现 实主义小说的揭露具有不同的特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聊斋志异》 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乃是无数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 一种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
  聊斋故事揭露封建官府的篇目很多,《梦狼》却独具一格。它没有具体 描写封建官府如何欺压百姓,而是通过一个梦,把封建官吏比喻为吃人的虎 狼,既通俗易懂,而又极为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本质。白翁梦中见到公 子衙署“巨狼当道”,恐惧万分。进门一看,“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 皆狼也。又视墀中,白骨如山,益惧。”往下就是公子令巨狼衔死人入,“聊充庖厨”,招待自己的父亲,以及由于懂得欺下谄上的做官“诀窍”而高升 等等。这里写的是梦境,但也是当时的现实。作者最后点明:“窃叹天下之 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其实,不点明,谁都读得懂。但加上“异史氏” 的评论,战斗性更为强烈。整个故事寄寓了这样的思想:(1)封建衙门里的 官吏,全是虎狼之辈;(2)他们的例行公事就是吃人;(3)像这样的虎官 狼吏,天下到处都是。这说明作者对当时的官府曾进行过广泛深入的观察、 分析和研究,才得出这样深刻的结论。同时,既大胆又巧妙地把他的深刻认 识用幻想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在千把字的篇幅里,要把封建官府的凶残本 性和吃人本质表现得如此鲜明突出,如果不是采用梦境的幻想形式,恐怕很 难达到这么高度的概括。
  《续黄粱》利用梦境批判现实也有独到之处。蒲松龄改造了唐传奇的《枕 中记》,把原来宣扬人生如梦的消极主题改变为无情揭露官僚罪恶的积极主 题。通过一个梦,把曾孝廉梦想爬上宰相以后将如何如何的心理作了入木三 分的刻画。他首先想到的是“推张年丈作南抚,家中表为参、游,我家老苍 头亦得小千把,于愿足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封建官僚的典型心 理。一旦抓到权柄,过去周济过他的立刻被提拔到要职上;过去有过仇隙的, 通通打下去;谁还敢冲撞他,立即遣人缚付京尹,立毙杖下,以显示其官威; 想起当年东家女绝美,因为无权弄到手,现在披上蟒玉,可以派“干仆数辈, 强纳资于其家”,以满足卑污的欲望。这一切,都是封建官僚的典型行径。 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枕中记》作富贵梦的故事形式,深刻地解剖了封建官僚 的丑恶心理。这个黄粱梦由于概括性很强,也可说是一面照妖镜,用它可以 照见今天尚未绝种的封建余孽们的嘴脸。
  《席方平》也是通过幻想形式来揭露官府。它揭露的深度未必比得上《梦狼》和《续黄粱》,但广度则大大超过。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阴司告状, 所遇到的各级官吏都是贪酷暗昧,贿赂公行,官官相护,狼狈为奸。更有甚 者,连传说中铁面无私的阎罗王也同样贪赃枉法,凶残无比。最后作者通过 二郎神的判词,对阴司地府作了这样的剖析:“羊某,富而不仁,狡而多诈。 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这实际上是清代封建衙门的真实写照。要是作者采取现实主义手法,当时正 是文网森严的年代,直接揭露官府,恐怕不得不有所避讳,而且要通过一场 官司来彻底暴露整个封建官僚制度,也不大容易。且不说别的,光是一个小 民要跑遍各级衙门,就很难办到。更何况要层层上告,直至最高统治机关, 还要在大王面前论是说非,誓死抗争。试问席方平身上长了几个脑袋?唯有 幻想形式,才使席方平不怕刀锯炮烙,不怕诛连九族,死了可以复生,抓了 可以再跑,从而遍历城隍、郡司、冥府,写出当时的一部“官场现形记”, 把从下到上的整套封建官僚机构的腐朽和黑暗,一起暴露在读者的面前。
  《聊斋志异》的奇特幻想,不但贯串了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且往往寓意 深刻,耐人寻味。《画皮》、《妖术》、《聂小倩》等有关鬼的故事,立意 构思都比魏晋小说有所发展。它力求把鬼的形象人格化,在鬼的故事中概括 社会生活中某些经验教训。《劳山道士》、《武技》、《大鼠》、《小猎犬》 等篇,都是古代寓言小说中的佳作。过去对这些作品评论较多,不必重复。 这里想举不大引人注目的《李伯言》,篇中出现“幻火烧梁”的奇想,也很 发人深醒。故事说李生到阴间暂代阎罗王审案。虽惩治甚严,倒还算秉公执 法。可是等到审理亲家的案子,封建社会“裙带风”的老毛病就跑了出来, 他想利用手中的权力庇护一下犯法的亲家。想不到当他心里正盘算如何袒护 的时候,“忽见殿上生火,焰烧梁栋。”李生急消一念之私,则火顿灭。蒲 松龄写完这则故事,大发感慨:“阴司之刑,惨子阳世;责亦苛于阳世。然 关说不行,则受残酷者不怨也。谁谓夜台无天日哉?第恨无火烧临民之堂廨 耳!”阴间断案,当然属子虚乌有,作者只是为了借此发泄对封建官府徇私 舞弊、“复盆之下多沉冤”的愤怒而已。但明伦评曰:“天下贪邪之官,幸 而堂上无此火。天下屈抑之民,不幸而堂上无此火。”说明这则故事是针对 天下贪邪之官,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公堂之上出现作弊行为,即有火 烧殿梁以警告不法的贪官,这种奇特的幻想,很容易引起衔冤负屈者的共鸣。 “第恨无火烧临民之堂廨耳!”这把火,不会是天火,而应该是人民的愤火。 也只有人民的愤火,才能烧掉暗无天日的封建殿堂。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统一。蒲松龄憎恨黑暗的现实,自然也憧憬美好的 理想。不过,他表达理想的方式,主要不是靠虚构桃花源式的理想境界,而 是在批判黑暗王国的同时,寄托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理想倾向。
  《翩翩》篇所写的仙境就与别的小说不同。那里的仙女们裁蕉叶为衣, 取白云作袄。吃饭时剪下山叶,要鸡有鸡,要鱼有鱼,应有尽有,过着无忧 无虑的生活。这种幻想大概是从当时人民的贫困生活激发起来的,还不算什 么特别。这则故事构思的奇妙处在于作者设想:社会上邪恶之徒引诱罗子浮 堕落、陷入绝境之后,仙女们把他接到山洞,既不是鄙弃他,也不是把他养 好了权当狎客,更不是引导他从丧魂落魄转向富贵之途,而是用溪水治好他 的满身毒疮。当他复生邪念,则令其顿觉袍被无温,还原为秋叶,使之惊骇 警觉,不敢再生妄想,以此来治好他从污浊社会里染上的恶习。故事表明, 看透人世、满怀孤愤的蒲松龄深感世风日下,热切希望人世间应由真诚、友 爱和互助去代替虚伪、欺诈和贪婪。这种道德改造离开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当然只是空想。我们肯定它是由于它批判了封建末期的道德沦丧。《婴宁》 篇的社会意义更为明显,幻想也更为美妙。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妇女受压迫最 深,强令妇女们奴颜卑膝,笑不露齿,不准她们直起腰杆放声大笑。也许蒲 松龄有感于此而设想出一个敢说敢笑的婴宁来。作者明白,婴宁的性格不可 能在当时的社会里产生出来,于是乎把她安排在远离现实的南山之中。而且 是从小失去父母,也无兄弟姐妹,由一个所谓“鬼母”培养成人。正是由于 她从来没有受过封建社会里一般女子所受的礼教的教育,根本不懂得当时现 实生活中的人情规矩,才使她形成与众不同的特殊性格。她生活在幽雅美丽 的环境之中,从小过惯自由自在的生活,更使之养成天真浪漫、无拘无束的 作风。作者用各种不同的场合、情致、姿容和神态来写她的笑,又用烂慢的 山花作为衬托,极力突出她的性格美。封建专制不准妇女笑,婴宁的性格却 以无所顾忌的笑为特征。这样的少女形象显然是和封建礼教相对立的。因此, 当她来到人间,就再也笑不下去了,“虽故逗之,也终不笑。”这种写法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限制和压抑。可见,聊斋故事的基本精神是 浪漫主义的,但有现实主义作为基础。
  三 真幻结合 重在写意 聊斋故事中的狐鬼精魅形象,都赋予社会人的思想性格。既然如此,直接描写现实人物,岂不更简便,何必披上一层狐鬼精魅的外衣?我想,除了便于这些狐鬼精魅的变幻,很难找到别的解释。 鲁迅先生指出《聊斋志异》“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用传奇法而以
  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 人间。”很精辟地概括了蒲松龄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方法的重要特点。
  植根现实、变革现实的积极幻想和脱离现实、胡思乱想的消极幻想是两 种不同的幻想。《聊斋志异》幻想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既来自现实,而又力图 变革不合理的现实。真幻结合的艺术构思由此而产生,并形成《聊斋志异》 独特的艺术风格。
  前两部分主要分析政治题材,这里着重分析一下爱情婚姻题材。以《连 城》为例。那征诗择婿的史孝廉既嫌乔生之贫,又惧王家之势,为了找一门 有利可图的姻缘,不惜背信食言,硬逼女儿嫁给盐商之子王化成。结果,连 城“含恨而死”,乔生也“一痛而绝”。这是封建家长一手造成的悲剧。
  蒲松龄是有理想的作家。他创作聊斋故事不以揭露礼教吃人为满足。有 关爱情题材的作品,重心多半放在表现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的愿望和意 志。因此,连城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于悲剧。连城和乔生人虽死,魂不散,飘 至阴间,经乔生亡友顾生之助,得以返魂。
  “连城曰:'重生后,惧有反复。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生然 之。偕归生家。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伫待之。女曰:'妾至此,四肢摇摇,似无所主。志 恐不遂,尚宜审谋;不然,生后何能自由?’相将入侧厢中。默定少时,连城笑曰:'君 憎妾耶?’生惊问其故。赧然曰:'恐事不偕,重负君矣。请先以鬼报也。’生喜,极尽 欢恋。因徘徊不敢遽出,寄厢中者三日。” 这段描写,既表现他们蔑视封建礼教和争取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压力的深重。虽是喜剧,却带有很浓厚的悲剧气氛。
  两人返魂以后,果不出所料,王化成又来争夺,并告到官府。那收受贿 赂的官宰,只会见钱眼开,根本不顾连城的意愿。连城被逼嫁到王家后,不 得不再次进行拚死的斗争。等到连城奄奄一息,王家无法,只好送回。这多 次的反复,表明作者认识现实之深刻。当时的青年男女要取得爱情自由和婚 姻自主,谈何容易;横在他们面前的绊脚石,何止顽固的封建家长一层障碍。 要冲破富豪之家、封建官府等等所组成的封建黑网,靠一对青年男女的微弱 力量是难以办到的。连城乔生终于如愿以偿,这与其说是他们斗争的胜利, 不如说是作者理想在幻境中得到了实现。
  《聊斋志异》里大量爱情故事的结局,除了《公孙九娘》,无例外地都被处理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这说明蒲松龄安排情节并没有严格遵循现实 的客观逻辑,很多时候是按照主观意愿来构思故事。揭露现实问题时遵循现 实逻辑,解决当时社会所无法解决的矛盾时遵循理想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蒲松龄解决爱情故事的矛盾不像《西厢记》那样,最后 让青年男女向封建家长妥协,以求得婚姻的美满,而是让他们经历了生生死 死的斗争。这在《鸦头》篇表现得最为突出。对于鸦头来说,为了求得爱情 的自由,首先需要摆脱妓院老鸨的人身束缚。她的斗争比起连城的反礼教更 为艰难。她发现书生王文“敦笃可托”,当夜就女扮男装与之私奔,一直逃 到百里外的汉江口。可是不久又被抓回来,囚禁在暗室里。虽然“鞭创裂肤, 饥火煎心;易一晨昏,如历年岁,”却始终不肯屈服。鸦头的斗争坚持十几 年之久,终于冲破重重难关,逃离虎口,和情人团聚。作者热烈赞美鸦头的反抗性格:“百折千磨,之死靡他,此人类所难,而乃于狐也得之乎?”塑 造为了自由而坚韧不拔地奋斗的鸦头形象,显然揉进了作者的理想成分。
  聊斋故事大部分采用现实性情节和幻想性情节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让 神仙狐鬼精魅闯进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另方面又让现实中人碰上种种奇遇 进入幻境之中。时真时幻,真幻交错。这种方法给作者带来很大方便,既可 以揭露现实问题,又可以自由驰骋想象,抒发胸臆,表达理想,不必受现实 生活的客观逻辑所约束。当然这种真幻结合并非纯粹的艺术技巧,要使之结 合得好,同样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进步的思想感情。聊斋故事有的也没有 结合好,但大多数篇章结合得水乳交融,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有些故 事甚至达到令读者忘掉何者为真、何者为幻的化境。《晚霞》就是成功的一 例。
  阿端幼时被迫冒险卖艺,在表演斗龙舟之戏时失足溺死。死后被引至别 有天地的龙宫之中。他以出色的舞技获得了女舞蹈家晚霞的爱情。可是,龙 宫虽然笙歌靡曼,莺飞蝶舞,却一如人间,仍然没有半点自由。晚霞忍受不 了龙君的奴役和相思的愁苦,被迫投江自尽。死了的人,还得再死,看来十 分奇特,然而作者正是用这奇妙的想象,说明了旧社会艺人的血泪生涯。阿 端追随晚霞之后,逃脱了龙宫的羁绊,也再次回到人间,与晚霞重聚。当读 者为他们庆幸之时,人间的王侯又向他们伸出了魔掌,美丽的晚霞不得不以 “龟尿毁容”。阿端和晚霞尽管舞艺高超,便捷奇巧,仍然免不了受尽折磨, 历尽艰辛,仅仅为了相爱的团聚,不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连美容也保不住。 最后,似乎暂时得到爱情的幸福,但故事说得很清楚,他们夫妻都已是“验 之无形”的“鬼”,并非真实的存在。《晚霞》写一对小艺人由人间到龙宫, 再从龙宫返回人间的构思,表明在封建社会里,任你逃到那里,也找不到一 片安身立命的自由乐土。有真无幻,或有幻无真,都不易收到这样既深刻又 动人的艺术效果。

  四 塑造典型 立足于奇

  《聊斋志异》叙述故事和塑造人物结合得较好。它没有单纯追求情节的 曲折离奇,而是通过曲折变化的情节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聊斋的故事情节 很有特色,作者下了很大功夫进行精心的构思。大胆的想象,奇特的幻想, 巧妙的真幻结合,都是带有奇异色彩的特殊情节。因此,塑造出来的人物也 是带有奇异色彩的特殊人物。
  《聊斋志异》的人物虽然奇异,却有一定的现实生活根据。它不像以往 有些志怪小说那样专写荒诞无稽的怪人怪事。一般说来,它是奇而不怪。作 者之所以要写奇异人物,除了在创作方法上继承发展我国古代传奇志怪小说 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为了表现愤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为了发表对 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为了探索黑暗王国的出路。因此,蒲松龄笔下的理想 人物往往带有与封建世俗社会挑战的性质。
  封建阶级宣扬“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蒲松龄偏偏写了许 多聪明才智远远高出男子之上的少女形象。如《狐谐》里的狐女富有辩才, 出口成章,诙谐百出,妙趣横生。那些轻薄文人本来存心戏弄她,结果却被 她无情地嘲笑了一番。《仙人岛》里富有才学的桓家姐妹对狂妄自大、“目 无千古”的中原才子王勉奚落得“神气沮丧,徒有汗淫。”《颜氏》里的女学士因丈夫不争气,遂女扮男装,夺魁掌印,做了丈夫无法做到的事。这则 故事更进一步表明,女子的智力虽经千百年封建秩序的压抑摧残,但只要给 予适当的条件和机会,她们显示出的智慧和才能,足令“天下冠儒冠、称丈 夫者愧死”。
  封建阶级鼓吹婚姻大事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倘若“钻穴逾 墙”自相恋爱,“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蒲松龄偏偏写了大量青年男女自由 恋爱的故事。《青娥》篇甚至故意赞美霍桓“钻穴逾墙”的行为,极力称颂 他真挚热烈的感情和纯洁无邪的性格。他从道士那里得到一把小┅,用以凿 墙毫不费力。他就拿了这把小┅凿开了几道墙,来到了他所喜爱的青娥的住 处,欣然酣睡在青娥的身旁。几经曲折,终于结成了美满的婚姻。后来青娥 随父隐于仙府中,霍桓反对封建家长的专横,又用小┅在峭壁巉岩间凿通了 仙府,从门禁森严的石屋里夺回青娥。这把颇为神奇的小┅不仅一次又一次 地凿通了阻隔霍桓、青娥恋爱的高墙峭壁,而且也开始打破束缚青年男女的 礼教堤防。
  封建阶级提倡“男女授受不亲”。蒲松龄偏偏描写一些青年男女纯洁的 友谊。《小谢》里的秋容、小谢都是天真烂漫的少女,她们和陶生开玩笑, 或以手捋髭,经批颐颊;或以细纸穿鼻,使之大嚏;或潜于脑后,交手掩生 目。真是倜傥不羁,全无顾忌。实则她们为人正派,对男女关系毫不苟且。 后来因陶生讥弹时事入狱,她们又往返奔波,奋力营救。这样真挚纯洁的男 女关系,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是不可能有的,却是为人们所向往的。《娇娜》 的主题也主要是歌颂男女青年的友情。娇娜为孔生开刀,目的当然不是为了 显示外科手术的高明,而是着意描写她的聪明灵巧和孔生对她的依恋偎傍。 作者没有按通常的写法,让娇娜与孔生成婚,而是再写一个可与娇娜比美的 松娘,作为孔生的佳偶。娇娜远嫁之后,似乎再难与孔生会面,孰知突然平 地起波,狐女全家忽遭雷霆之劫。孔生慷慨赴难,仗剑于门,见娇娜为恶鬼 所掠,他奋起相救,自身竟遭崩雷劈死。娇娜再次口吐红丸,救活孔生。两 人终于结下了生死不渝之至情。还有《乔女》篇写乔女面貌奇丑,但品德高 尚,把死去的孟生视为知心朋友,排除万难,为之抚孤御侮。这些奇特的故 事,都表明男女之间,除了夫妇爱情之外,还应有真挚的友情在。这种友情, 有时甚至比一般爱情更为宝贵。
  封建阶级强调夫为妻纲,鼓吹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
  否则就是不贞洁,要受惩罚。蒲松龄对此也反其道而行,偏偏写了许多女子 出嫁之后,发觉受骗,并没有忍辱偷生,而是奋起抗争,走自己该走的路。 如《细侯》、《云翠仙》等等,《武孝廉》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武孝廉石 某穷苦时是一副面孔,富贵时又是一副面孔。地位变化,思想也随之变化。 当他一旦爬上高官、“冠盖赫奕”之时,很快变成极端凶狠无耻的人。不但 忘掉旧日恩情,下狠心抛弃救过自己的妻子,还要乘机对她下毒手。结果得 到了严厉的惩罚。这则故事和唐传奇《霍小玉传》题材相近。但写得更精炼, 批判得更有力。
  封建阶级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特别在封建末期, 权豪们利欲熏心,道德沦丧,到了不顾廉耻的地步。蒲松龄对此极为不满, 偏偏写了一些舍己为人的故事。《水莽草》反对找替死鬼。祝生误吃水莽毒 草,本可以得救,因南村寇富翁自私而致死。后来村中有中水莽毒者,却死 而复苏,相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 除之,何屑此为?’”《王六郎》也不忍心找替死鬼。鬼,在人们想象中都 是丑恶的,作者在这两篇故事中有意赋予他们以高尚的美德,寄寓“人不如 鬼”的愤慨。
  最后,应该特别指出的,封建阶级拚命鼓吹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奴隶 道德。《聊斋志异》有些故事也宣扬这样的封建糟粕,如《邵女》、《珊瑚》 等,反映了作者世界观中反动落后的一面。可贵的是,蒲松龄在聊斋故事中 也塑造了一批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光辉夺目的复仇形象。不必讳言,蒲松龄 有很深的阶级偏见,并不赞成农民起义。但是他毕竟是同情民间疾苦、愤恨 官绅欺压百姓的进步作家。当人民遭受官绅凌辱而申诉无门之时,他主张奋 起反抗,即使只泄一时之愤,也比忍辱偷生好。因此,他饱含激情,叙述了 向杲化虎咬掉仇人头,博兴女化龙攫去势豪首,窦氏女冤魂誓报欺凌之仇, 张氏妇巧计诱杀禽兽之兵,还有《侠女》、《红玉》、《庚娘》、《聂政》、《崔猛》等篇,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被压迫者无比强烈的复仇愿望和坚韧 不拔的斗争意志。
  尤其《商三官》,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了复仇而深谋远虑、英勇献 身的光辉形象,还表现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思想:被压迫者对官府不应再存幻 想,若要官府作出公平的判决,除非老天爷“为汝兄弟专生一阎罗包老。” 这比靠告状、寄希望于封建官府的席方平,在认识上大大提高了一步。
  《聊斋志异》出现那么多脱离封建常轨的人物形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到了末期。正因为到了末期,古老的封建制度的各种毛病也暴露得比较充 分,蒲松龄才有可能运用他杰出的文学才能,深刻地描绘了一幅幅封建黑暗 王国的生动图画。《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最富独创性又带总结性 的作品,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就艺术构思而言,《聊斋志异》 的优秀作品,每篇都有独特之处,更需要逐篇进行具体的分析。那就只有留 待以后去做了。
  (选自《蒲松龄研究集刊》第 2 辑,
  齐鲁书社 1981 年版)

(0)

相关推荐

  • 《聊斋志异·促织》改写(3篇)

    改写<聊斋志异·促织>,从成名儿子的角度行文. 促织 孙榕 (一) 男孩边用手指捻着竹帘露出的线头,边屏息听着屋内父母的谈话,不知不觉,线头被他捻成了一个小猪尾巴样.爸爸要当里长了吗?男孩 ...

  • 《聊斋志异》的志怪新质

    "聊斋学"公众号发刊词 众所周知,蒲松龄是中国文学史上既高产又成就卓著的大家,其<聊斋志异>不仅继承发展了以往文言小说的艺术经验,而且还借鉴了白话小说的丰硕成果:不仅成 ...

  • 《聊斋志异》读后感悟

    在我看来,<聊斋>有这么几个好: 一,语言 聊斋是文言,但把人写得特活特丰满,这是功底没得讲,通而不俗,一点没被语体缚住.冯镇峦评"文章皆如锦绣". 1.先说生动雅洁. ...

  • 《聊斋志异》

    文/肖旭 先讲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出身于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蒲松龄在童年时代经历了动乱和饥荒,十九岁时参加科举中秀才,但以后屡试不中,长期在家乡教书.秀才 ...

  • 聊斋《促织》究竟在讲谁的故事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 本文 ...

  • 中华奇绝古寺 作者:刘连茂

    芳馨素雅 关注 中华奇绝古寺 作者:刘连茂 12小时前 阅读241 七律21首 中华奇绝古寺 出神灵化竟公输,造极依天惊险图. 绝壁危崖凌鸟道,仙山秘境越猿途. 云萦雾罩蓬莱胜,雪塑冰雕龙阙殊. 无限 ...

  •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5G基站建成比例占全球7成

    今天,在2021贵阳数博会开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提到,大数据产业基础日益巩固.数据资源极大丰富,总量位居全球前列,产业创新日渐活跃,专利受理总数占全球的比重达到了20%,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建成5 ...

  •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中国大数据产业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讲话. 瞿宏伦 摄 中新网贵阳5月26日电 (记者 杨茜)"中国的大数据产业也将进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 ...

  • 工信部刘烈宏: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

    近日,在"2021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指出,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 ...

  • 13.刘嘉湘方  肺癌。

    13.刘嘉湘方 (1)软坚解毒汤 处方: 鱼腥草30克,瓜蒌皮15克,八月札15克,生薏苡仁30克,卷柏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12克,龙 ...

  • 刘将茂

    股指期货日内交易技巧 下单注意事项 在下单时,投资者要特别注意交易方向.交易指令.开仓还是平仓等重要内容, 1. 买卖方向 投资者在股指期货下单时,要注意选择买卖的方向,即是买入做多还是卖出做空.买入 ...

  • 刘烈宏出席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

    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出席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并致辞. 刘烈宏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蓬勃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深刻改变 ...

  •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中国 5G 网络建设累计投资已超 2600 亿元

    2月23日上午,在上海召开的 MWC 大会上,工信部副长刘烈宏透露,中国在5G网络建设方面的累计投入已经超过2600亿元,未来将继续. 2月23日上午,在上海召开的 MWC 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 ...

  • 工信部举行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新闻发布暨成果展示会 刘烈宏出席并发布重要成果

    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举行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新闻发布暨成果展示会,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出席会议并发布重要成果. 刘烈宏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包括老年人在内特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