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新片开场直接把你震住!后劲儿更大!
你的加星和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点击电影铺子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后劲十足”,是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看的时候心中百转千回的不舒服,看完之后又会怔怔地想很久。
当人生被割裂成了无数碎片,要多努力才能拼凑成一个完整的自己?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入围了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最佳影片。
它就是《女人的碎片》。
前方有不可避免的剧透,也有敞开心扉的共鸣。
很多事情如果没有意外发生,我们很难明白它早就出现了问题。
在外人看来女主玛莎就像一个完美的娃娃。
优秀的衣品、精致的妆容,光鲜的工作,举手投足间都展示了她原生家庭的富有。
即将出生的女儿,也给她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欢乐。
和玛莎相比,男友肖恩看起来就有些落魄。
虽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赚钱,但猛烈的阶级差距,让“穷”这个字缠绕着他。
不加修饰的肖恩和自带高贵气质的玛莎,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
玛莎的母亲并不喜欢这个女婿,却也因为女儿和外孙女的存在做出了妥协。
可接受和接纳往往有着天壤之别,肖恩和岳母的隔阂心照不宣,日常的交流也透着矛盾。
更何况,玛莎母亲是个强势的人,她一直试图用各种办法让女儿认同自己的决定。
只有这样她才感到安心,任何违背都能给她的情绪造成巨大波动。
她甚至会因为找不到玛莎,差点把房子烧了。
从她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护子心切的卑微,又可以感受到恨铁不成钢的强硬。
但显然,这两种略带畸形的关爱方式 ,都让玛莎觉得五感不适。
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猜想:看起来并不般配的婚姻背后,隐藏着玛莎想要追求的自由。
玛莎很爱肖恩,也喜欢和他一起自在的感觉。
事实上,即将成为父亲的肖恩在某些方面上,确实表现得很好。
他满心欢喜地憧憬着女儿的到来,关心妻子的一举一动,为家庭戒烟、戒毒。
他明白:和岳母家生活条件的差距就像隔着长河的两岸,女友如同一座大桥,联通了原本格格不入的他们,而这是他愿意妥协的原因。
可他不愿屈服,对他来说,自尊和自卑总是相约出现。
即使接受了丈母娘买的车,肖恩也还是会和玛莎抱怨着:给他们买车是为了贬低他,证明他真的很穷。
穷就像是一个烙印,连肖恩自己都放不下这样的偏见,无心的举动就容易变成有心的羞辱。
但妻子的包容和女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粉饰了他内心的不适感。
如果没有这次意外,可能他们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差不多”的幸福。
残忍的是,多数情况下,“差不多”其实就是“对付着”。
玛莎临产这天,她和肖恩决定在家自然分娩。
她曾告诉过肖恩,他们是一队的,她期待女儿可以自己选择出生的时间。
除此之外,玛莎的这种坚持可能还源于母亲曾经要求她去医院生产。
带有压迫性质的母亲,让“选择”在玛莎心中占了很大分量。
这是她的女儿,她有权决定在哪生下她。
女儿是独立的个体,同样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来到人世间。
不假思索的逻辑,有时需要绝对完美的条件,女儿可以决定什么时候来到人间,却小到没办法预判风险。
在玛莎阵痛开始时,原定的助产护士不能如约到来,她虽然恐慌,却还是相信代替的助产护士是专业的,于是按照她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努力着。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助产护士发现胎儿的心率没有恢复到期望值,可能需要送到医院。
肖恩也在旁边劝说玛莎,你已经很努力了,现在去医院不算丢人。
玛莎不情愿,她强调不要去医院。
但进展还是不顺利,助产护士只能告诉肖恩去拨打急救电话。
这时他们的女儿出生了,不幸的是,生下才几分钟孩子就浑身变青,无法呼吸了,赶到的救护车也没办法从死神手里把她拉回来。
对于这一部分,导演用了将近20分钟的长镜头记录下了玛莎分娩的全过程,而这些镜头并没有单一固定在玛莎身上,每个人的举动都可以裂变成一个碎片,拼凑着玛莎的痛苦。
分秒间,玛莎仿佛都在用生命嘶吼着,在放弃和希望交织的情绪中坚持着。
而这样的情绪并没有因为分娩过程的结束而走向尾声,与生活抗争所带来的的痛彻心扉也同样残酷。
这场打击,割开了玛莎心中维持平衡的最后一根线。
母亲、男友、自己,甚至是那些不相干的人,瞬间挣脱了本来的束缚,变成了散落在她世界里的碎片。
玛莎的妈妈,依旧是强势又我行我素。
她心疼女儿,想快速找到一件东西来填补玛莎的内心。
得失心告诉她:如果一定要接受外孙女的离开,那就必须有对应的弥补。
比如金钱的赔偿、或是通过法律让助产护士付出代价,她需要一个期待中的正义结局。
而当这件事被报道出去后,网上、街头也开始出现了人们的评头论足。
大家主观地划分善恶,指责助产护士失责,还不假思索地去同情这个失去宝宝的母亲,这对玛莎来说是一种异样的眼光。
可怕的是,她无法选择视而不见。
因为周围的亲人也都沉浸在他们自己的感受中,没想过从玛莎的角度理解她,只是一味地可怜她,劝她赶紧告别坏情绪。
超市里,故作镇静的玛莎在购物时,被母亲的好友突如其来地拥入怀中,不停地表示着自己的抱歉,咒骂着助产护士,释放着怜悯心。
玛莎感觉自己像一块木头,被所谓的正义之火热烈地烘烤着。
人们用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推着玛莎往前走,告诉她: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玛莎甚至连女儿墓碑上的名字,都没办法做主,发脾气还会被当做她悲伤后的反常举动。
她的抵抗成为了大家把她当做病人的借口,她的冷漠同样没办法帮助她为自己继续抗争。
玛莎追求的自己应有的权力,仿佛和周围的世界水火不容。
与玛莎妈妈不同的是,玛莎的男友肖恩更关注如何让这件事翻篇。
他无法承受失去女儿的痛苦,每天都会想她。
肖恩不想继续面对这种痛苦,极度渴望能够把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他劝说玛莎和他一起离开,逼着她和自己寻欢释放感情。
在遭到玛莎的冷漠对待后,他甚至和辩护律师搞到了一起。
为了躲避现实,他重新吸烟、偷偷吸毒,他麻痹着自己也逃避着责任。
曾经的他为了迎接爱而摒弃了恶,现在的他把消失的爱当成了放纵的借口。
他对情人说,以前那座著名的大桥会塌,不是因为施工出现了问题,而是环境和桥本身产生了共振,从内部瓦解了坚不可摧的大桥。
在这次强烈的共振后,内心震裂成碎片的又何止玛莎一个?
肖恩、玛莎,包括玛莎的母亲,压垮他们的从来不是某一次意外,而是日积月累的伤害和内耗。
审判助产护士那天,律师再次强调会帮玛莎拿到高额的赔偿,笃定自己想要的结果一定会出现,玛莎依旧很茫然。
直到对方的辩护律师问她,你抱着孩子是什么感觉时,她的脸上才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表情。
“她闻上去有股苹果香……”
可当时究竟是什么感觉?玛莎努力地回忆着,却没有头绪。
这段有些孤单的日子里,她的一切都被归结为“伤心”,真实的感受也许她也不是很清楚。
她没想过那个在她怀里的小婴儿会如此迅速地离开,当时的她只不过是个开心的母亲。
“自私地”沉浸在了自己的喜悦中,没有留意孩子呼吸、肤色的变化。
就如同她只想在家生产,忽略了生产之后可能存在的危机一样。
但如果当初知道自己的任性,会给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任何父母都不可能执意为之。
失去孩子后,玛莎爱上了吃苹果,喜欢贪婪地嗅着苹果的香气,还把苹果籽分离出来培养,希望它们可以发芽。
休庭时,她去照相馆洗出了女儿生前留下的照片,再次触摸照片里的孩子,玛莎笑着流出了眼泪。
她想起了女儿留给她的温暖。
她告诉法官也告诉所有人:助产护士并没有故意伤害过她的女儿。
发生这样的事,也许是有原因的。
但原因并没有在法庭上,在这个屋子里。
而是早就隐藏在了玛莎的生命轨迹中。
可能这些事情,无法用对错来限定,却又都间接地留下了错误的影子。
玛莎失去的,金钱、判决都不足以补偿,把助产护士推向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让她接受法律的审判,也没办法换来女儿的复活。
这样极端的方式,不过是为了把自己的痛苦转移给别人,但女儿来到世界的短暂瞬间,给她最大的感觉是幸福。
当玛莎发现爱时,她开始从“失去”走向“释怀”。
遭遇“失去”,肖恩选择快速翻篇来斩断伤痛,母亲追求结果急于画上一个她觉得还算完美的句号。
只有玛莎在思考:不想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理所当然中。
面对真相,接受自己的失误,从不合理的现状中挣扎出来,才是给未来埋下希望的种子。
庭审结束后,玛莎发现她的苹果籽发芽了。
她笑了:痛苦不会以掩盖的方式被她遗忘,这一次她学会了与自己的人生和解。
而这样的“和解”在影片中出现了不只一次,随着主角心境的变化,冬天的冰雪逐渐融化、肖恩建造的大桥也终于连接了两岸。
女主站在大桥上,把女儿短暂存留人世的灰烬撒入周而复始的波涛中,生命也将在潮水的簇拥下被推向远方。
遭受过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玛莎的走出来,不是放下了,而是学会了和失去“共存”。
人生,也许注定会面对失去,转瞬即忘的不代表无足轻重、痛彻心扉的也不会毁灭未来。
受伤的灵魂,不需要敷衍的结果,她只是在等待愈合的时刻……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