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维:麻黄汤的3种解读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对中医体系的不同的理解,那么对麻黄汤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方式,我这里称为三种读法,三种读法各有各的道理,不能笼统的说谁对谁错,谁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反过来说,哪一种读法都有不足之处,所以才产生出三种读法,如果认为某一种读法有道理,是对的,那么对另两种读法就没搞明白,所以就有欠缺之处,如果把这三种读法都搞清楚了,应该说大致上对麻黄汤的理解就没什么偏颇了吧。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第一种,时下公认的读法,目前认为最正宗的读法,我命之为正宗读法。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第二种读法,我命名为营卫读法,几百年前曾普遍用的这种读法,有名的“风伤卫,寒伤营,风寒同病大青龙”即是其纲领,但对其阐述得最透彻,登峰造极的当属黄元御,其论曰:

寒为阴邪,营为阴气,寒邪中人,则阴分受之,故伤营血。血秉肝气,其性疏泄,寒闭营阴,失其疏泄之权,是以无汗。寒愈闭而营愈泄,则外束卫气,闭藏而为寒。是营血被伤而卫气受病者也,故伤在营血而治在卫气。麻黄汤,甘草保其中气,桂枝发其营郁,麻黄泻其卫气,杏仁利其肺气,降逆而止喘也。孔窍一开,而卫郁外达,则伤寒愈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寒邪透过卫阳直接从毛孔深入而伤了营血,血藏于肝,故血性秉肝,与肝同一性质,血性温暖而性疏泄发扬,而寒性收敛,一伤营血,则血疏泄之性被遏,寒为病邪,血为正气,寒来伤营,是邪来伤正,正必抗之,则营必与寒争,寒愈收敛,而血愈要发扬,争而不已,则营血外出,达于卫阳而裹束卫气,如此营卫之间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卫气被郁则恶寒。是以营虽被寒伤,而病却在卫。麻黄汤,麻黄泻卫气之郁(宣发),杏仁降肺气之逆(肃降),桂枝通经(温阳),甘草培土(补虚),此伤寒之法也。

这段话不好理解,因为这段话所用术语的内涵与现在的中医概念术语内涵有许多不同之处,理解起来颇为费事,而彭子益对此也有阐述,他阐述的虽然好理解多了,但其内涵却与黄氏不在一个档次了,其论曰:

寒者,空气中收敛之气。卫者,人身中收敛之气。收敛故恶寒,收敛故无汗,收敛故脉紧。紧者收敛闭束之意。荣(营)卫行身之表,荣卫病,故脉浮。荣伤卫郁,荣卫不和,故项强头疼身痛骨节疼痛。荣气疏泄,与寒异性,故寒不伤卫而伤荣。荣被寒伤,病却在卫。寒伤荣而卫病者,荣的疏泄作用减少,卫的收敛作用加多。多则郁,郁则病也。

此方用麻黄疏泄卫气之收敛以交荣气为主。用桂枝者,桂枝益表阳,调荣卫也。卫气偏郁,运动不圆,中气必虚,故用炙草以补中气。用杏仁者,卫闭则肺逆作喘,杏仁降肺逆也。不用生姜大枣不饮热粥者,未经自汗,中气与津液未伤也。服此汤后,中气复而荣卫和,故汗出而病解。此证项强身痛,较桂枝汤证重,卫气闭束之故。

彭氏之言通俗易懂,但对寒邪伤营后邪与正之间的斗争,营与卫当时的变化机制却语焉未详,笼统而言感觉象是暗箱操作,道理虽说不错,但总不能令人心服口服。

第三种读法,我命之为六气读法,就更难理解了。这就涉及到六经气化的问题,若非对六经气化有所了解,理解起来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说外感病,什么是外感病,就是外面有致病的外因,人体内部就会发生感应而致病。人体之所以会发生感应,是因为人天相应的原理。《内经》上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之所以会致病,人体内部正气亏虚是主要原因,是内因,外部因素是次要的,是外因,外因引发内因,人就会致病。

外因是什么呢?就是风、热、暑、湿、燥、寒这六气,正常时是天之六气,一年之内,周而复始,运行不息。但六气如果异常,由于某种原因太过或不及,就成为了六淫,就是六种致病的外在因素。

天有六气,人有六经。天之寒水之气偏盛,引动人之太阳寒水里气偏盛而病,外有感,则内有应也,所以称为外感病。

天有六气,人有六经,天有寒水之气,人有足太阳膀胱寒水之经,天人同气,人平常不生病,但是如果虚邪贼风,如果寒气突然一来,人体的太阳寒水之经就会发生感应,寒气就会突然过盛,寒气就是一股蛰藏之气,寒气太盛,就会蛰藏太过,这样就会把人的元阳闭藏住了,天人同步,外寒盛则人内寒亦盛,导致足太阳膀胱经被郁,即体表被郁,亦即卫气被郁,阳气不能升达至体表,故恶寒、无汗,膀胱经被寒郁,则头项强痛、体痛,肺卫被郁,则气逆而喘,寒性收引,则脉浮而紧,即是太阳伤寒证备矣!是以麻黄为君药泻肺卫之郁,桂枝为臣温经祛寒,杏仁降肺,甘草补虚。

如果人素体阳虚,寒气一盛,太阳的里面是少阴,二者互为表里,寒气直达少阴肾经,则不是麻黄汤证,而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了。

这三种读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不加评论了。

文源:医品阁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