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八)
28
贺觉非,湖北人,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学员。1936年随军入康,就职于136师政治部,驻康定。1941年任理化(今理塘)县长,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湖北,有《西康纪事诗本事注》传世,有《赵尔丰经边情形及其
永世》一首收录其中,诗云:
初设流官事更新,明于卜筮惠于神。
卅年旧卷都翻阅,贞固难寻第二人。
九仞功兮愿未酬,经边人去鹤空留。
平生独有米颠癖,曾见遗篇记石头。
门临泰岱旧簪缨,天眷同深弟与兄。
为惜仕途输一着,千秋功罪不分明。
诗人对赵氏评价甚高,称他为经边大员中“贞固难寻第二人”,就是说翻遍30年旧卷,赵之后实难以找到像他那样“贞固”的第二人。更叹“经边人去鹤空留”,对赵氏离边后,“初设流官事更新”之未尽更是惋惜。
贺觉非的《西康纪事诗本事注》
贺先生,为此诗所作的“本事注”,对赵氏六年经边的是非得失,以及赵之死,更有其精到的评述。他说“纵观赵氏在边六年,先得锡良支持,后以乃兄为实援,人事、物力、经营,均予便利。赵本人亦明敏廉洁,办事公正,犯法者虽亲近不稍恕,康人多信服之。其后三十年之汉官,未尝非有赖于赵之余威也。惟仅恃用夏变夷一端,而昧于'修其教不变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之古训,且近世治民秘诀,常示以最善之动机,若非人民之所欲,则终害多利少,必激起愤恨,戾古又未能谐于今,且违反一般人崇尚佛教之心理,强迫以不适用之汉化,人亡政息,固其宜也。余在康定常就陈东府先生议赵氏得失,陈言之如此。先是清廷为便于赵氏之治边,特调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督川,尔巽回任,乃以赵继其兄,赵未到前,以布政使王人文护理。说者谓赵之迟迟其事,盖以庆亲王索贿六十万两,一时不易凑足之故。赵之死则出于王人文护理时酝酿所致。又谓七月十五日之捕蒲、罗诸人及枪杀民众,亦非赵本意,其下争功者唐突为之耳。双流彭芬编《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亦谓:赵尔丰之在边藏,于国中潮流莫知其趋向,贸然出膺首座,又适在王人文护理之后,其日与周旋者,皆杨家绅、尹良、田征葵等小人。赵不捕人,田力促之;赵不开枪平射环跪之人,田力促之;赵不欲痛剿同志会,田力促之。所编亦是。四川于十月初七日宣布自治,赵以民政交蒲殿俊,军事交朱庆澜,赵仍出关主边务。十月十八日兵变,有人疑是赵所主使,十--月初三日赵被害,就逮时婢慧姑力拒以身殉(或曰婢名朱龙)。死后其卫士张得奎刺尹昌衡,尹义而释之,呼作双义。总之,赵性刚愎自用,川幕多系乃兄旧人,以大刀阔斧之治边手段,肆应川局,偾事戕身,勿怪其然。”
贺氏之诗作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民国时期,对赵氏的评述颇为公允,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