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如何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子宫肌瘤一般会做哪些检查?
如有典型子宫肌瘤的病史和体征,双合诊检查后诊断多无困难。但有很多例外,尤其很小的无症状的肌瘤,或肌瘤合并妊娠、子宫腺肌病或肌瘤有囊性变及附件炎块等,有时亦会发生误诊。双合诊是诊断肌瘤的重要方法。对于双合诊不能明确或疑有宫腔内黏膜下肌瘤者,尚须采取以下辅助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鉴别肌瘤的准确率可达93.1%,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液化囊变等一系列现象。
探测宫腔:用探针测最宫腔,壁间肌瘤或黏膜下肌瘤常使子宫腔增大及变形,故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
X线摄片:肌瘤钙化时,表现为散在斑点,或壳样钙化包膜,或边缘粗链及波浪状的蜂窝样。
诊断性刮宫:小的黏膜下肌瘤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不易用双合诊加以区别,可用刮宫术协助诊断。
子宫输卵管造影:理想的子宫造影不但可显示黏膜下肌瘤的数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对黏膜下肌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而且方法简单。
CT与MRI:—般不须使用此两项检査。子宫良性肿瘤CT图像是体积增大,结构均匀。MRI诊断肌瘤时,可明确肌瘤内部有无变性、种类及其程度。术后有怀孕打算的患者,MRI检查必不可少。
血液检查:进行子宫肌瘤检查时,通常要进行血液检查,以便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肿瘤标志物。如果伴随贫血症状,那将会给治疗带来巨大影响,所以,经血过多的患者,必须接受血液检查。
子宫肌瘤一般会怎么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患者年龄,症状有无,肌瘤的部位、体积、生长速度、数目,造成子宫的变形情况,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非手术治疗有以下三种,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人群。
期待疗法:患者肌瘤较小,无症状,无并发症及变性,对健康无影响;为绝经期患者,无临床症状,考虑到卵巢功能减退后可能使肌瘤缩小。以上情况均可采取期待疗法,即在临床及彩像学方面实行定期随访观察(3〜6个月随访1次)。根据复査情况再决定其处理。
放射治疗:用于药物治疗无效而有手术治疗禁忌症或拒绝手术治疗者,但放射治疗本身也有一定的禁忌症。
西医药物治疗:
雄激素治疗:可对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还能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其收缩而减少出血,并使近绝经期患者提早绝经。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抑制垂体、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适用于治疗小肌瘤、经量增多或周期缩短、绝经过渡患者。
拮抗孕激素药物。
西医治疗也会有副作用产生,由于药物抑制女性激素,激素水平接近闭经状态,所以会出现更年期症状。长期使用药物治疗,骨质会变脆,有引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原则上药物治疗要控制在6个月内。
中医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病与七情所伤密切相关,如经期或产后感风寒、或内伤生冷或郁怒伤肝造成正气内损、腑脏失和,日久而成“癥瘕”。多以活血化瘀、消瘀散结、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主。能改善增生的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使肌层的单纯性肥大逐渐消失,增生的结缔组织变软,从而起到调经、止血、疼痛消失、恢复卵巢功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地控制子宫肌瘤瘤体生长,使瘤体逐渐软化,最后消散。
子宮肌瘤的手术范围包括肌瘤切除、 子宫全切除、子宮次全切除。手术途径可经腹、经阴道及近年开展的腹腔镜下手术或宫腔镜下手术。可依据肿瘤的大小、数目、生长部位、对生育的要求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经腹子宮肌瘤切除术:适用于40岁以下妇女,有生育要求或患者虽无生育要求,但不愿切除子宮而要求保留子宮者。
经阴道肌瘤切除术:一般适于带蒂的黏膜下肌瘤,摘除肌瘤后即可解决由肌瘤产生的症状,不需要做子宫切除。
经腹子宮切除术:患者无生育要求,子宫大于或等于12周妊娠大小:月经过多伴失血性贫血;肌瘤生长较快;有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非手术治疗失败或肌瘤切除后复发。有子宫全切除术及子宫次全切除术两种术式。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适于子宫小于12周妊娠大小,盆腔无粘连,无附件肿块;患者同时有膀胱或直肠膨出或合并子宮脱垂者术时可同时予以修补;个别妇女不愿腹部留下手术瘢痕或腹部过于肥胖者可采用该方法。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浆膜下肌瘤或壁间肌瘤,均可在腹腔镜下剜出肌瘤, 也可在镜下做子宫切除。
宫腔镜下手术治疗:适于黏膜下肌瘤和壁间肌瘤有部分突向宫腔者,以及宮颈肌瘤。
子宫肌瘤能治好吗?
目前,子宮肌瘤手术是一个很常规的、比较简单的手术,技术已很成熟,并且手术方法也越来越先进,手术对身体的影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一般情况下,手术不会给患者带来伤害,若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有的患者术后出现了盆腔炎症、盆腔粘连而影响怀孕,若出现这种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子宮肌瘤手术的成功率很高,几乎达 100%,当然特例除外,至于术后是否会复发要看手术采用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