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开会 || 张维舟(河南孟州)

季羡林谈开会

文/张维舟

编辑/落英小桥

我们这些无缘零距离瞻仰大师的人,心目中的大师必定是才高八斗,谈吐不俗,否则怎能算是大师?后来我有机会读到冯友兰、沈从文、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师的书,才知道这样先入为主,错了。真正的大师虽各有风采,可读其文识其人探其心,都平易近人,有的还憨态可掬,可爱至极。今日读季羡林关于“开会”的文章,他说(大意)不少人厌倦开会,让让地提出要精简会议声中,他却对开会情有独钟。每到会场,他便神志清醒,思如泉涌,心无旁骛,仿佛进入无人之境,只需十来分钟头脑中就形成提纲,接着他就掏出笔纸,装作记录的样子,一个多小时一篇千字文便得以完成,头脑中会议的内容却了无痕迹。如此这般,季老便对会议产生了感情,三天不开会就心里寞慌。季老正话反说,幽默风趣,令人捧腹。

在文革这样“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里,季老这样的人不会不遭罪,但我没有读到他写自己文革中的苦难,写的都是学术文章,也有的是循循善诱,教青年人做学问。他文笔老道,充满谐趣。

我读其文,识其人,看见他大智若愚看见他一颗赤诚之心。,

我读其书,识其人,看见他内心的太阳。

季羡林——一个有着大智慧的人。

季羡林——一个超越苦难的人。

季羡林——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标杆。

说明:这篇短文是凭回忆写的,写完后打算附上季老的原文,与大家分享。谁知翻箱倒柜,也找不到。接着查百度,也没有原文,只找到无歌先生《季羡林谈读书治学》一文,其中就有一段是讲季老谈开会的,自然也不是原文,但引用了原文,虽片言只语,亦见季老精神风貌。我就找来发到“菊野文化传媒”平台上,让大家共享。

二为趣。《像如何利用时间》。(季老——张维舟注,以下引号都是季老的话)先谈某些会议“哼哼哈哈,不知所云”。季老便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边角料”构思,“积之既久,养成恶习,只要在会场一坐,一闻会味,心花怒放,奇思妙想联翩飞来,“天才火花,闪烁不停,此时文思如万斛泉涌,在鼓掌声中一篇短文即可写成,还不误下鼓掌。倘多日不开会,则脑活动,似将停止,'江郎’仿佛'才尽’。此时反而期望开会了。这真没有法子”。

作者简介:河南孟州人,江西师专退休教师,副教授,任教期间曾担任过鹰潭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和学院教务处副主任。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鹰潭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芦甸评传》、散文集《读书杂谈》、散文集《守望》,参编《芦甸诗文选》《天涯三人行》。近几年在海内外华人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芦甸评传》填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芦甸研究的空白。《读书杂谈》被中国伯乐文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论文《和谐伦和整体观》被收入《海峡两岸道教论坛文集》,与张炜合作《龙虎山文化的界定及其特征》为2015年炎黄文化研究会六省大会论文集采用。近期主持编纂《道文化纵横谈》(40万字,沈阳出版社出版),又协助编辑《月湖政协》文史部分。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五月雪

组稿: 湘子   石峰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伤木  初一  真实

主编:菊野芳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