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变电站滑坡治理方案讨论

拟建110kV变电站位于河右岸的山坡坡脚,拟采用平场开挖设置,场地开挖后在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形成长约140m,高度约2~6m的边坡。拟建变电站按下部河流30年一遇洪水考虑。

电站选址于古滑坡前缘,滑坡方量7.3万方,主轴长约94m,滑体平均厚度为8.0m,从上至下为厚度1.50m填土层,最大厚度13.7m、呈可塑~硬塑状和稍密状的滑坡堆积层,以及最大厚度13.7m砾砂冲洪积层,其下为未揭穿稍密~中密的卵石层。滑区地下水具承压性,渗透系数约为30m/d。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设计采用以下二个方案进行治理:

方案一为2.5×3.0m×22.0m@5.0m的双排锚索桩,桩身锚索4排,锚索长28~32.0m,其中锚固段长18~21m;

方案二为直径2.0m@为4.0m的双排锚索旋挖桩,桩身锚索4排,锚索长31~37.0m,其中锚固段长21~25m。

咨询过程中,笔者认为,该方案欠合理。建议调整如下

1、设计文件中应补充说明变电站选择在古滑坡前缘的缘由,即变电站场地选择在此是否是唯一而不可调整的。

2、拟建场地标高为2111.1m,而河流30年一遇洪水位为2105.49m,两者相差约5.6m。因此,作为重要建筑物变电站30年一遇洪水设计标高偏小。尤其是区内河流属于暴涨暴落型,故建议采用50年一遇洪水位为设计水位。

3、工程地质断面图中应补充古滑坡的滑面、主滑方向等基本参数,给出不同工况安全系数下的滑坡下滑力,完善设计文件。

4、设计文件反映古滑坡50年来未发生变化。因此,滑面参数反算时,无论是天然工况还是暴雨工况,所采用的坡体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1。

但设计文件中的古滑坡稳定性评价,天然工况下滑坡稳定系数为1.29~1.71,暴雨工况下为0.93~1.08,地震工况下为0.88~0.98存在较大问题:

滑坡稳定系数跨度太大,评价结论不严谨。这是因为滑坡规模较小,各断面之间的稳定系数应相差无几。尤其是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系数为0.93,这说明在滑坡已经出现失稳,这与现实中滑坡稳定的特征存在过大差异。

4、作为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设计人员应在地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地质资料,单独做出相应的滑坡稳定性分析,而不应照搬地勘报告中的坡体稳定性分析。

5、该滑坡只有7.3万方,依据挖深最大6m的边坡进行分析,边坡开挖形成的被动土压力为728KN/m,挖除岩土体损失的抗剪为780KN/m。

基于此,方案一为2.5×3.0m×22.0m@5.0m的双排锚索桩,方案二采用直径2.0m@为4.0m的双排锚索旋挖桩。工程方案欠合理、欠经济的。且方案一和方案二工程支挡规模明显相差较大,缺乏比选性。而其中的锚索结构设计违背了相应的设计理念,不合理。

笔者建议:

1、建议合理补充滑坡特征,合理勾绘滑面,合理评价滑坡稳定性、合理选取参数和下滑力计算。

2、“治坡先治水”,坡体地下水丰富,应先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截排,有效提高滑坡的自身稳定性。

3、场地标高距洪水位高差较小,且位于古滑坡前缘,故宜结合提高防洪标准,将场地标高适当抬高,减小对古滑坡的开挖或形成一定的反压,从而可从根本上大幅减小工程支挡力度。

如可在古滑坡剪出口附近设置抗滑挡墙,然后在墙后填方反压滑坡,并对场地标高进行抬升。在此基础上,采用预加固单排锚索抗滑桩在开挖坡脚补偿开挖造成的滑坡稳定性损失,就可有效处治滑坡和解决洪水位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