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场调查分析堆积体成因的方法探讨
堆积体的成因对堆积体的力学性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如在同一成因性质的类均质崩坡积体、冲洪积体、坡残积体中可以采用圆弧搜索法进行潜在滑坡的确定。但对于不同期、不同成因的堆积体由于存在相对弱面,故坡体开挖后的潜在滑面或滑面不会形成受最大剪应力控制的圆弧形滑面,而是沿相对弱面发生直线或圆弧+直线形滑面。尤其是滑坡堆积体,由于老滑面的存在,往往造成路堑边坡开挖导致坡体的变形范围远大于圆弧搜索法的潜在滑面范围和坡体卸荷松弛的范围。因此,准确分析堆积体的成因对坡体病害的预防或工程处治方案的确定具有直接的相关性,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依据现场调查去初判别堆积体的成因,并结合后期的地勘验证去合理确定线路走向或原位的工程处治方案。也就是说,堆积体成因的确定是工程方案确定的基础,不可马虎。某堆积体自然坡度约为15~25度,坡度较为平缓,其中堆积体中的颗粒含量约为15%左右,颗粒直径多为10~30cm,可见最大直径达100cm以上,其母岩成分为与坡后高陡山体的变质砂岩和灰岩一致。粉质粘土含水量较高,多为灰岩或砂岩风化的产物。堆积体与后部山体植被相对茂盛,线路以挖方路堑的形式在堆积体中前部挖方通过,设计设置每级坡高8m,坡率1:1.25~1:1.5,坡面采用绿化防护,边坡最大高度约22m。路基开挖至第二级边坡坡脚附近时区内发生降雨,造成坡体出现主轴长约50m,宽约160m,滑体平均厚约9m,体积约7万方的堆积体滑坡。在后续路基继续开挖至路基标高附近时,坡体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滑坡。滑坡主轴长约100m,宽约250m,滑体平均厚约13m,体积约25万方的堆积体滑坡,坡脚地下水渗流现象严重。在随后的工程变更处治方案讨论时,技术人员对堆积体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分歧,直接造成处治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笔者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初步对堆积体的成因和处治方案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1、从全景图中看,堆积体后部山体呈现明显的圈椅状地貌,山体坡度高陡,约为45度以上。如果将前部的约200万方的堆积体回补于山体,则基本可以形成与两侧山体平顺的坡体,且堆积体明显呈凸出形态。这就是说从地形地貌形成来说,堆积体存在后部砂岩与灰岩山体存在非常大的滑坡成因的可能。尤其是从地形地貌形态上看,堆积体后部与山体交界部位存在一定凹槽,这就说明了堆积体很可能是滑坡成因,因为该凹槽如若不是下伏断层影响所致,就只能是老滑坡的拉陷槽。
2、堆积体自然坡度约为15~25度,与崩坡积体多形成30度左右的坡度相比明显偏缓,但又陡于一般的冲洪积或残坡积自然堆积体坡度。从堆积体的形态来看,堆积体地表几乎没有地表径流形成的自然冲沟形态,这说明区内丰沛的降雨在区内约14万平方汇水面积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地表水直接下渗进入堆积体,造成堆积体富水和地下水位较高。这是高速公路开挖造成地下水渗流和堆积体坡脚民居的井水丰沛就可以得到证明。这就说明坡体在富水的情况下,在后期可能由于水的作用而发生变形导致自然坡度相对平缓。从目前路堑开挖和坡脚民居井水调查来看,堆积体存在多层相对隔水层,这就说明堆积体在非冲洪积或残坡积自然堆积体的情况下,即使为崩坡积体也存在后期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滑移变形而导致自然坡度相对平缓的可能。而如果堆积体为滑坡成因,就很可能由于山体高陡造成岩质滑坡势能较大而导致堆积体主轴长约300m,坡体远程滑动后造成滑体解体充分,使堆积体后期在水和风化作用下,形成了以粉质粘土为主的堆积坡体。且由于灰岩和变质砂岩的风化差异形成了多层隔水层,也就是说坡体存在多层滑面的可能。此外,从堆积体的现场调查来看,坡体上发现了两处长大陡坎,这种陡坎排除人为的因素后,就只能是坡体分级滑动的的遗留物。也就是说,该堆积体存在多级滑动的可能。3、路堑边坡开挖的过程中,在边坡开挖高度约13m时发生了主轴长约50m,体积约7万方的堆积体滑坡。在边坡开挖高度约22m时发生了主轴长约100m,体积约25万方的堆积体滑坡。这说明病害非边坡病害所能解释,而只能为滑坡病害现象解释。而从现场反馈来看,边坡在开挖基本到位后,坡口线与长大的滑坡后缘裂缝之间的几乎没有其它贯通性裂缝产生,这与一般堆积体边坡开挖形成的牵引式滑坡裂缝密布形成是完全不同的。这说明坡体很可能利用了相对弱面的老滑面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整体滑移。4、如果坡体为崩坡积产物,则堆积物应是从前至后呈现厚度快速减小的特征。但从目前距后部山体约250m的高速公路部位开挖情况来看,路堑边坡开挖竖直厚度约18m时仍未见到基岩,这说明坡体很有可能非崩坡积物成因,而可能为滑坡堆积体成因。当然,这可以在后期的工程治理补充勘察钻孔时去验证堆积体主轴范围内的堆积体形态。如若勘察时发现堆积体从前至后厚度变化相对较小,则就说明堆积体是后部山体滑坡后覆盖于原较为平缓的山前阶地所致。综上,依据现场调查分析,可初步判断该堆积体为滑坡堆积体成因,故需及时进行必要的工程进行处治。在工程补充规定勘察期间加强坡体变形监测,杜绝坡度体前缘的人工开挖,防止滑坡规模的不断扩大,必要时可采用必要的反压进行工程应急,从而为永久工程的处治赢得时间。永久工程处治应积极采用大型集水井或支撑渗沟有效截排地下水,提高坡体的稳定性。否则忽略地下水作用下的滑坡治理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