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之所近 力之所能
记得早些时候 那时是集体生活
其中一个同事 小杨 天天
听理查德 克莱德曼 的什么农
还有加州旅馆的老鹰乐队
等等钢琴曲
周边友邻便背后议论
你说你不好好工作
听什么钢琴曲
你听的懂吗 装斯文 卖情怀
简直就是傻叉装逼
赶考先生也是那样觉得
装什么大尾巴的小白兔
懂个阮子
都是同事 还是能说话的
有一次
我问他 就是小杨
你能听懂吗
小杨说了一番话 赶考先生觉得有道理
他说
听不懂 啊 但是不听永远不懂
听得多了就懂一点了
你天天看资治通鉴 看的懂吗
是不是看多了
就懂一点
赶考先生觉得对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聊天
谈论的话题是孩子报什么班
办什么班
学舞蹈 学钢琴啊 学什么什么的
扯淡聊天的结论就是
孩子学点这东西不错
考试加分啊
考上一流大学 提步跨越阶层是王道
赶考先生觉得对
也是
前段时间听了一个段子
某家长
天天被逼着孩子去学琴学书法学外语。
折腾一番,她静下心来问了问孩子究竟喜欢学哪个?
孩子说 我喜欢玩 啥都
不想学,
那就干脆都不学了。
某家长为什么这么做呢
他的论述是
富人家的孩子,学了琴棋书画,能成为有气质的富人。
可穷人家的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大概率”只能成为会琴棋书画的韭菜。
将来能预见的结局
一个会弹琴的写字楼打工人,
会下棋的医生,
会画画的加班到深夜的程序员,
甚至心肌梗死猝在办公桌上。
赶考先生觉得对
柳建南说 话题太高端 人心太浮躁
教育这个课题太大
谁能讲透彻 是教育部都难做的事
孩子成长和发展有无限的变数
无限的潜能
小杨论述是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的观点
叫附庸风雅 叫陶冶情操 都可
孩子加分 是成年人对孩子的规划
某家长的放任自流是某家长预见的结局
建议是不敢提
只是
赶考先生听闻 性之所近 力之所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