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日史(下)

保新丈母娘的家在塔城哈尔敦一带,这一带有一些老房子,祖上牛家油坊和毛家酒坊的家产在四十年代塔城革命时被没收,房产解放后,公私合营时,国有化,现在这个宅子应该建于上世纪60年代,也很老旧,院中狭长,一面是另一户的外墙,一面是住人的宅子,院中拴着身材不一的数条宠物犬,一看便知是善良的主人收留的流浪犬。

进入侧屋,保新用脚把两条小狗踢出屋子,从院子四面马上发出不同音调的犬吠声。

屋内有三个老人,一位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抿着嘴友好的看着我们,这老太太,面象不是汉人,是典型的俄罗斯人。而站在屋中间的老头看不出是那个民族,鼻梁和眼窝也不像是汉人,而另一个较为年青的老太太,则是典型的河北一代的中国大妈,此时也笑哈哈的望着我们。我本以为是邻居在一起聊天。

保新依次介绍,老太太是奶奶,俄罗斯族,九十多岁了,老头是他丈人,又指向中国大妈说,这是丈母娘。

我问,那爷爷呢?保新说,早年去世了,爷爷是山东人,三十年代闯关东,与一群东北人从西伯利亚绕道来塔城,后来在塔城开了一个做帽子的店,再后来开了毛家酒坊。

我惊讶的看着保新说,爷爷那辈,很可能是1933年,穿越西伯利亚回国的东北抗日义勇军……

此言一出,几个人同时“啊”了一声,望向我。

火炉上,煨着保新说的苏波汤,这种汤是用土豆、卷心菜、西红柿、碎肉、肉汤熬成,是俄罗斯人家的最常食用的饭食,西红柿汁鲜红的色泽,很是诱人,“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泡。

桌上放着各式的俄式点心,成一种奇特的形状摆放着。

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每每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总有一些不愿做奴隶的人,站出来,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国歌叫《义勇军进行曲》,当庄严而雄壮的国歌在静立中响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有多少人知道国歌中的义勇军去哪了?

甚至连我们的教课书上都有没有那段艰难的抗战史。

从1932年12月4日至1941年11月25日,东北抗日义勇军、抗联、伪军起义部队从中苏边境满州里、密山、同江、萝北、虎林、察尔河、绥浜等处过境共19批26446人,进入新疆的24894人,1933年的那个冬季,弹尽粮绝的抗日军民在日、伪军的围攻下,被迫分批退入苏联,在西伯利亚的寒冬中忍饥挨饿穿越茫茫的雪原, 沿西伯利亚铁路从多木斯克经西伯利亚、赤塔、伊尔库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到达阿亚故斯,再由塔城巴克图口岸、伊犁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新疆……

这支部队就是东北抗日义勇军,这支部队的将领叫马占山、苏炳文、李杜、郑润成、张锡侯……

被日、伪军打散,未能后撤的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苏联援助下,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继续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1941年后被迫撤入苏联整训,1945年随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打击关东军,并与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一部,组成了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这支部队的将领叫林彪、粟裕、刘亚楼、肖劲光、黄克诚、周保中……

而这批西撤的义勇军的命运,无意中改变了新疆的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