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媳妇从娘家滚回来,在娘家坐月子太丢人”“丢人的是你”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增广贤文》:“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句话跟“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表达的意思一样,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当然要包揽所有事,因为小孩子没办法照顾自己。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已经成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个体了,该放手时要放手,否则一直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他就长不大,这样反而不好,因为你早晚要离开他。
从亲情的角度来说,父母不舍得对子女放手,怕子女受到伤害,是人之常情。但是没办法,该狠心的时候还是要狠心一点,因为人没办法永远活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这个世界上才有所谓的立足之地。
这种亲情方面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管教的阶段,父母要多费心;在孩子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以后,父母要适当放手,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费心。仔细想想,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父母以前也是孩子,到头来也是有了自己的生活,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也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传承。
在这种问题上做得不好的人,需要及时纠正,否则会在无形中对很多事情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父母一直把儿子当小孩子看待,容易影响儿子的婚姻。至于是父母自己纠正问题,还是孩子纠正问题,需要视情况而定。
下面这个男人是在婚姻出问题的时候调整的母子关系,其中有值得其他人参考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个人变得成熟,有时候可能就在一瞬间。不过,这种事往往需要契机,需要某个人点拨,或者某件事激发,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反正我自己的经历是这样。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结婚之前,对很多事都只是懵懂,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懵懂。不过在结了婚以后,有了自己的家了,有了新的角色和相应的责任了,我突然感觉以前的很多生活方式不适合婚后了,于是就相对应地做了很多改变,包括处理我妈跟我媳妇之间的矛盾。
之后有了孩子,我又有了新的身份和相应的责任,感觉更不一样了,这时候满脑子想得都是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做,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应该怎样做。我妈在这种情况下又跟我媳妇置气,我没来由地感觉心烦意乱,明显偏向于袒护我媳妇跟孩子,我也说不好是为什么,就感觉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对我妈言听计从了。
我妈迁怒于我媳妇,整天说是非,气得我媳妇要回娘家坐月子,要求我立刻马上送她过去。我按她的要求做了,总感觉如果不按她的要求去做会出问题。但这只是缓兵之计,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媳妇跟我妈一直不和好,我媳妇一直在娘家住,该如何是好?
我不忍心让我媳妇主动跟我妈和好,因为……她刚生了孩子,跟孩子一样想要保护,所以我只能让我妈主动跟我媳妇和好。
我去找我妈的时候,她还在为我媳妇回娘家这件事生气,见到我之后,直接说:“让你媳妇从娘家滚回来,在娘家坐月子太丢人!”
我当时脱口而出:“丢人的是你,因为是你把她气走的,别人都只知道是你对她不好,只有你自己总说她有问题,是你自己怕丢人,所以才想着让她回来吧?你要真想让她回来,就自己亲自去把她接回来,我接回来算什么?接回来之后继续被你欺负吗?”
我妈当时气哭了,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说我不知好歹,没想到我会说出那么大逆不道的话。我愣住了,感觉当时的自己有些陌生,因为我确实没有用那样的语气跟我妈说过话。
我以为事情会变得更糟,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我妈就说要跟我一起去接我媳妇回家,她说她想通了,以后会少掺和我们的生活,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再把我当小孩子一样看待了。
这种转变就是我前面说的成熟,感觉我跟我妈两个人的观念都变了,她意识到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不该过多插手;我意识到了作为儿子,不能老让父母操心;作为丈夫,不能不疼妻子;作为父亲,不能不爱孩子,仔细想想,还蛮有意思的。』
02
前面那个男人的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人都遭遇过,有的人跟他一样把问题解决了,有的人则一直没开窍,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没开窍的人是因为积累的观念不够,有的是因为眼前发生的事对他们的触动不深,他们没有要独立自主的追求,没有对家庭负责的责任心,就不太容易开窍。而对于这一类人的父母来说,他们不开窍,没有反抗的举动,往往会使得父母继续一意孤行。
让一个人有“原来如此”的感受,有时候很容易,只需要别人点拨一下,某件事触动一下就行;但有时候又很难,如果没有人点拨,或者没有事触动,有些人的观念就会一直停留在固有的层面。
那么说,到底怎样才能唤醒一个人的觉悟,让一个人觉悟高一点呢?我觉得读书和多经历一些事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在跟不同的人和事接触的过程中,在读书的过程中,会有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此时容易激发人们去反观自己所秉承的观念是对是错。
希望每个人能从现在开始都让自己的脑子转动起来,人生很多问题需要思考才会有答案,需要判断才会有真知。仅仅只接触过某一种观念,它未必就真的适合你。只有接触得多了,综合去做筛选,才会有更合理的观念。
就拿前文中提到的“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来说,如果在不知道这个道理的情况下,从来不深入思考,只是按照固有的观念费心费力,可能父母和子女在这方面的观念永远都不可能改变。
03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沉默效应”,意思是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话的节奏,很多时候,适当的沉默比声嘶力竭地争辩更有沟通效果。
沟通中的沉默并不是不说话,而是该闭嘴的时候要闭嘴,该倾听的时候要倾听,否则两个人都自说自话,谁都不听对方讲话,就只是鸡同鸭讲,进行的是无效沟通。
这中间的道理跟我们前文中提到的“观念转变”一样,一个人如果一直只奉行内心固有的观念,从来没有停下来反思过,从来没有拿其他观念对比过,就会显得很固执。尤其当你奉行的观念不合理的时候,容易引发很多问题。
适当地停下来反思,适当地参考下别人的意见,就跟适当的沉默起到的效果一样,当你深入思考了,就会对自己的观念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做了调整之后再去对待生活和人生,效果也会跟以前不一样。
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扮演的角色会有切换和转变,相对应的观念也应该跟着改变。就像父母和子女之间,在子女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彼此的关系就只是父母和子女。但是当子女结婚生子之后,子女也是一家之主了,也是父母了,他们的父母就应该把他们当成一家之主看待。
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能在这方面的问题上勤于沟通,效果会更好。最怕的就是彼此从未沟通过,有朝一日突然闹出了矛盾,父母怪另子女不听话,子女又怪父母管太多,这样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