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消融术 | 左心房神经节丛消融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影响
郑黎晖, 孙巍, 胡锋, 等. 左心房神经节丛消融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影响 [J]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 25(4) : 300-305. DOI: 10.3760/cma.j.cn.113859-20210730-00157.
通信作者:
姚焰,Email:ianyao@263.net.cn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左心房神经节丛(GP)去神经化消融术后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
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倾斜试验阳性VVS患者45例,年龄(41.3±14.2)岁,女24例,接受左心房GP消融治疗,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DC、昼间DC(DDC)和夜间DC(NDC),并记录晕厥复发事件,并将患者分为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分析术中各个GP诱发迷走反应同术前和术后DC、DDC和NDC的相关性,并分析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的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在GP消融中诱发进而消除迷走反应,其中左上GP 38例,左侧GP 12例,左下GP 19例,右下GP 12例,右前GP 22例。7例患者未诱发迷走反应,术后也有晕厥发作。相关性分析提示各个GP的迷走反应诱发性和基线DC、DDC和NDC无相关性;左上GP同术后随访节点的DC、DDC和NDC呈负相关(P<0.05),右前GP与术后1 d的DC和DD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与复发晕厥组相比,未复发晕厥组患者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均明显降低(P<0.01)。
结论
左心房GP消融可以预防大部分VVS患者晕厥复发,其中左上GP和右前GP的消融对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由于精神紧张、体位改变等各种诱因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引起的心率减慢和/或血压降低伴有一过性意识丧失。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是VVS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1]。多项研究发现,消融心脏自主神经节(ganglionated plexi,GP)能有效减少VVS患者的晕厥发作[2-6]。目前发现,心脏的GP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分布在心脏的脂肪垫中,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主神经功能起到调控作用[7]。心脏GP主要有7个,主要分布于左心房-肺静脉交界处和房间隔。但哪些GP在VVS的自主神经调控中发挥主要作用尚不清楚。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通过计算窦性心律心电图RR间期的周期性变化定量评估心脏迷走神经功能[8]。本研究报道45例VVS患者行导管消融中不同GP消融对DC的影响,以评估不同GP在VVS患者自主神经调控中的作用。
资料和方法
结果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讨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