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旧事丨第十九回·知县带头吟咏西宁八景 训导组织纂修清代首志

第十九回

知县带头吟咏西宁八景

训导组织纂修清代首志

话说选出了西宁八景之后,赵震阳带头吟咏。写出一组《西宁八景》诗。这组诗前面有一个小序:

登上山巅,寄托豁达的襟怀,眺望水波,寄寓深远的情思。景物不仅让我内心感到非常愉悦,也偶然让景物与我的心感应会合。古代的高人逸士,经常访寻名胜古迹和美景,他们有时在山林里啸歌吟咏,有时在河边行走吟诗,目的是要让自己感到快乐。随即被景物所感动,于是流连忘返,意趣盎然,必须要通过诗歌抒发情感才能停止。西宁县位于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西江通过曲折的文昌江通到县城的护城河,虽然不是大都会,但形胜不少,八个有代表性的景点可以供人们去欣赏。我曾经登高揽胜,认为这八个景点都称得上是优美的景观,惭愧的是,我们没能写出精致华丽的诗词,在这里,我暂且随意吟咏,记述美景:

华表江声

片石亭亭出翠层,江边枯坐似禅僧。

岂关兵气阶离乱?却换新名纪废兴。

隺语定知归几载,溪声还是说三乘.

年年阅尽行人去,题柱相如得未曾?

文昌萝月

碧石寒沙半是苔,文昌桥下水潆洄。

天清古院野花发,月上四山斜影来。

便有虹霓依浅濑,欲邀蟾兔入深杯。

苏公醉卧知何处,拟续清词愧不才。

玉枕松风

玉枕山高松色鲜,青青遥荫县庭边。

孤根拟入三公梦,虚籁如闻单父弦。

卧治可能齐汲黯?思经何必让边先。

丰时愿祝无桴鼓,四郭人家总熟眠。

龙井疏钟

隔花钟磬古招提,一掬名泉近郭西。

酌取欲同无尽藏,清空还比若耶溪。

路多藤蔓牵人住,地长莓苔印马蹄。

虽异石门山下水,隐之终拟咏夷齐。

文峰耸汉

泷州千里岭重重,秀出南郊独此峰。

雨歇是时飞彩翠,郭中终日见芙蓉。

地多篠簜供筠管,天与星河点笔锋。

渐愧学书为俗吏,催科空自对三农。

武岫晴烟

轻烟迟日满高台,武岫何缘得号来?

插户诸峰晴似戟,绕城春水夜如雷。

山深五教敷难遍,地险千年运始开。

治世只今羞用武,剑门谁继勒铭才。

甘泉天浚

泷江急下两城分,峻岭高高出雁群。

天作灵泉佇时雨,峰开诸面吐溪云。

娟娟远影排空见,滴滴余声隔竹闻。

曾是仙人丹鼎地,橘花琪树似香焚。

龙岩双鲤

苍岩清迥水淙淙,地穴潜通到大江。

舟楫覆时浮物出,海潮消处浪花降。

灵泉自信龙潜跃,童子徒惊鲤一双。

云路几时生羽翼,好为霖雨遍三泷?

华表江声——西江涛声烘托着的华表石。华表石在罗旁对岸,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和尚头,民间称它为和尚石。汉朝陆贾出使南粤,船行到这里,他默默地祈祷说:“我如果成功劝说南越王赵佗归顺朝廷,就用锦绣包裹这华表石,作为对山灵的回报!”陆贾出使成功,回朝廷时经过这里,请人种植花卉来代替锦绣,把华表石改名为“锦石”。从前山下有陆贾祠。万历五年(1577年),朝廷平定了瑶乱,凌云翼在山崖上刻上“华表石”三字以记录他的功绩。屈大均《广东新语》说:这座石山虽然隔着大江,离西宁县城有20里,但罗旁水口是靠它屏蔽的,使文昌江水不至于直接泻走,对弥补西宁县的地理形势有不小帮助。文昌萝月——月夜文昌桥的景色。昔日文昌河的河道弯弯曲曲,文昌桥飞架两岸,河中舟楫往来,月夜藤萝筛月,渔歌互答,令人陶醉其中。玉枕松风——玉枕山松涛翻滚,涛声阵阵。玉枕山在县城北面半里,山势绵延,好像一个枕头,是县城风水布局中占突出位置的山,称为“县山”。山上原始松林茂密,山风吹过,松涛翻滚,涛声入耳,动人心魄。龙井疏钟——龙井寺悠扬的钟声。龙井寺在龙井山,龙井山在西宁城西北约3公里,五条山脉恰好在此山汇集,风水学称指为“五龙归一”或“五龙聚首”。在“五龙”的龙口相聚处,有一股清泉从石罅中汩汩流出。人们在泉水流出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叫龙井。这井大小只有一尺多,深5寸,泉水从沙中渗出,不会满溢,也不会干涸,井水清冽甘甜。龙井庵就建在龙井旁边。龙井寺的大钟铸造于天启六年(1626年),僧人撞击这个大钟发出的声音,从龙井山传下,虽然稀疏,但十分悠扬。文峰耸汉——雄伟的笔架山高插云天。笔架山在县城南面15里,三峰特立,山形好像笔架,是学宫的案山。武岫晴烟——晴天里武功山轻烟飘荡,一派偃武修文的景象。武功山。在县城西面1里的地方,高20多丈,山形雄伟壮丽,在县城的左边辅助着西宁县。甘泉天浚——黄五岭上那口天然的山泉,泉水甘甜,沁人心脾。黄五岭又称灯心岭,在县城南面50多里的地方(今通门),高200多丈,岚光掩映,古木参天,景色最为幽静而优美。岭上有甘泉井,是明万历间千户刘元威带领士兵开路挖得,知县林致礼在井上建了一座亭子。龙岩双鲤——龙岩和它神奇的传说。龙岩在县城南面80里,与虎岩隔河对峙。龙岩口净高1丈多,石洞曲折深邃,传说岩洞于西江相通,因此有鲤鱼出现。

赵震阳的《西宁八景》组诗一出,县内文人纷纷吟咏。训导钟光斗,庠生岑廷璋、张应兆、隐士卫淇、庞年,退休官员萧九皋等都写出了很好的诗歌,并收录在康熙六年的《西宁县志》里。

训导钟光斗是广州人,康熙五年(1666)他回去了一趟广州的家。从广州回来,已是冬天。那天早上,赵震阳到县署里的训导办公室找钟光斗,说:“我等你回来很久了,上级要求我们编修县志,负责这项工作,不是你还有谁呢?”钟光斗一听,觉得有点为难,自己多年前就想为广州钟氏编修家谱,但由于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因此犹豫不决,至今都没有编出来,负责编修西宁县志,自己能行吗?但又想,自己担任西宁县训导,编修《西宁县志》当然是自己的职责,怎么能够推辞呢?钟光斗于是召集县学里的生员们,寻找古籍,采访新近的事件,搜集散失的史料,列出纲目,然后开始编写志稿。每编成一卷,钟光斗就让人抄录好,呈给赵震阳知县审阅。赵震阳知县逐字逐句仔细推敲作了修改。钟光斗他们再编辑下一卷。当时广西思恩府同知萧九皋先生辞官后隐居在西宁,钟光斗每次与他商讨编修志书的事情,都用轿子抬他来县里的训导办公室。举人区孟贤上京应试回来后,钟光斗也让他参与志书的校订工作。志书按计划完成初稿,送赵震阳知县修改、审定。志书一共十卷,分别为:卷之一舆地志、卷之二建置志、卷之三贡赋志、卷之四礼仪志、卷之五秩官志、卷之六选举志、卷之七兵防志、卷之八宦绩志、卷之九人物志、卷之十艺文志。全志内容详细而且符合志书体例,有些卷次比较简约,但也做到全面兼顾,语言简朴而不俚俗,华美而不杂乱。赵震阳知县对钟光斗说:“先生你修志劳累,现在志书编成了,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为西宁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小县争了光。今年是我到朝廷接受皇帝接见的年份,我要把你编修县志的事情向朝廷报告,不让先生的功劳泯灭!”钟光斗说:“知县您学识渊博,文思敏捷,有挽救艰难时势的抱负和学识,亲自对这本志书进行修改、申定,功劳首先是知县您的!”

康熙六年(1667)农历7月15日,赵震阳主修的《西宁县志》脱稿付印。这是西宁历史上编修的第二本志书,原书如今还保存在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世纪九十年代,郁南县方志办从浙江图书馆复制了该志。2009年,岭南美术出版社据郁南县地方志办公室复制本影印出版,与康熙二十六年、五十七年,道光十年的《西宁县志》合为《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肇庆府部(四七)》。而康熙六年罗定州知州主修的《罗定州志》则已不存。

“天有不测之风云”,正当赵震阳知县准备在西宁县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康熙八年(1669)的一天,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按照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他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27个月,这叫丁忧。赵震阳于是从西宁县知县离任。丁忧期满后,赵震阳出任福建漳平县知县。在福建漳平县知县任上,赵震阳成就了他人生的轰轰烈烈。对清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清朝建立伊始,曾封明末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封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封耿仲明为靖南王,镇守福建,时称“三藩”。耿仲明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耿继茂借着“移镇”的机会大面积圈地建造王府。他选准了福州东南部的地面,以现在的王庄为中心,圈屋2000多间,又在邻近侵占300亩的田园,盖起王府。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导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州响应,杀福建总督范承谟及幕僚50余人。在这场叛乱中,章平县知县赵震阳不畏强敌,忠于朝廷不变节,最后从容就义。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赵震阳传说:“后补任闽中,值耿逆之乱,从容就义。粤闽浙士至今皆称道不绝云。”可谓永垂不朽了。但此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赵震阳知县丁忧离任后,给西宁留下了一片赞美的声音。未知赵震阳知县离任后西宁县的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敬告读者

《西宁旧事》以章回体小说形式叙述郁南县从明朝万历五年(1577)到清朝宣统三年(1911)的一段历史。书中以今存的明万历二十年,清康熙六年、二十六年、五十七年,道光十年5本《西宁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所载事实为依据,坚持“七分史实,三分演义”的原则,力图为读者展现这334年波澜壮阔的郁南历史画卷。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西宁旧事》欢迎读者转发。但如果在本公众号外的其他公众号和载体转载、使用,必须获得作者本人的书面授权,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