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延飞:教师能否有另一条“出路”呢?
关于评职称,坊间一直有传闻,要取消职称评审了,改做按照教师的任职年限来定职称,其实也是众多老师的期盼,我差点就信了,盼星星盼月亮,盼到黄花菜都凉了。其实,就目前的局势来看,还不现实。
有则小故事:
一个劫匪,上长途汽车上去打劫,被乘客一拥而起。一顿爆打,鼻青脸肿,然后被踢出客车。一同行告诉他,你那样怎么行啊?
另一个劫匪也去打劫。这是一群去某地学习考察的老师。上车后,劫匪大喝:打打打劫。告诉车上所有人,我要打劫,排在前面的人交100元,第二人是200元,依此类推,排在后面的比前面的人要多交钱,先到先交。
结果话音刚落,一车人争先排队,并为谁年龄最大,谁的年限长而争论不休。最后闹到劫匪那里去。让劫匪来评理。
劫匪说,别来烦我,老子才不管你们这些闲蛋事儿,你们自己排个顺序。
于是,有人开始制定评分细则,工作了多年,有没有模范证书,优质课得了几等奖,相应得了几分,得分多的应该排在前面。也有的说,我是标兵,应该我先评。有个年青人插了队,排在几位老教师前面,众人不服,居然动起了手,也有气得心脏病犯了的。
排定了次序,众人一个个拿着钱抢着往劫匪手里塞,而劫匪笑眯眯的挨个收钱,然后大摇大摆的下了车。这期间,排在前面的由于少交了钱,各个沾沾自喜,排在后面多交了二三百元钱,有点忿忿不平。没有人想过,劫匪应不应该收钱?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交钱,早交了可以少交钱。
其实,在管理学上,这叫“转移矛盾”。是一种管理策略。所以,短期内,职称评审尽管有很多弊端,但不会取消。
我一直在想,尽管我一直鼓动很多人评职称,可是,从我内心还是很抵触的。
为什么呢?在三五年之内职称评审不会取消,职称评审是撬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杠杆。
同样,职称评审对吗?没有人提过。反而,职称评审如何搞,怎样改,这些成了大家热衷的话题,这与抢着排队交钱有何两样。本来安心教育,教书育人,这是本份。可如今,搞课题,建社团,编教材,大家为了证书,为了职评,托关系走后门,同事间勾心斗角,如今,原本纯洁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为了一纸证书,为了一个荣誉,撕破脸皮,为了职评,荒废了专业的进一步提升;为了职评,有甚者,走上了不归路。
说到底,职评是搅乱这一个教育的罪魁祸首,它才是万恶之源。
我一直在考虑,不评职称会怎样?我在评职称路上有的弯路太多太多,曾经发誓评完职称,然后一把火烧了满抽屉的证书,可是每份证书都来之不易。为了评中高职称,花费了我整整七年时间。
教师能否可以不评职称,不仰人鼻息,这样可以神清气爽,不为琐事所困。我这半年来,什么课题,优秀教师评选,名师申报通通与我无关。
一切教学之外的杂事,都与我无缘了,心彻底静下来了,在简书上陆陆续续写了十几万字。其实,回想七年来,自己在评职称上所做的一些工作,可以说是得不偿失,教师职称可谓是一副“毒药”,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又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直以来,我在寻找一条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不一定非要通过评职称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洛阳师院的叶鹏教授,没有发表过CN论文,没有大学文凭,但他的能力有口皆碑。没有人敢说他的教授不够格,没有科研课题。
2018年,王开东老师在正高评审中弃权,其实是一种宣战,不愿让自己的命运由少数几个人控制。对于王老师来说,十几本著作,每年的苏州高考成绩,都是最好的能力证明,还需要别的什么证明吗?早已具备正高职称的条件了。其实,王开东老师每年的写作稿费收入和书籍版税,早已超过取得正高职称的工资收入。
教育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中国教育更美好,而不应该局限于自己评上高级职称。把美好的青春都耗费在评职称的路上,并不一定值得。
在我们的八小时之外,在工作之余,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十年磨一剑坚持学习一项技能,在课余时间开启自己的第二职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这些爱好同时也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受益,给生活一些补贴,同样也是教师的另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