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水器·盤·壺·洗·匜】

*「青銅盤」古代君王貴族在各種重要的場合,如祭祀、宴會的行禮或用餐前後,必須先完成「沃盥之禮」(洗手禮儀),通常以青銅匜和盤一起搭配使用;先用匜裝水,傾倒到手上洗淨一番,底下則以盤承接洗過的水。

*匜(yí,ㄧˊ):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其延伸部分稱為「流」,後有鋬。為了防止置放時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鑄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緩一些的無足。(鋬pàn,ㄆㄢˋ器物側邊供手提拿的部分)

*銅洗是漢代(前206-220)盥洗用的青銅器皿。形制很多,基本圓形、敞口、圓唇、折沿、平底。

*********************************************************************
西周「墻盤」

西周「墻盤」鑄銘

西周「墻盤」鑄銘拓片

青銅器「墻盤」,作器者為「微氏」家族中名「墻」的人,又「墻」為史官,也稱作「史墻盤」。1976年12月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現存陝西周原扶風文管所。

器形宏大,製造精良,通高16.2公分,口徑47.63公分,深8.6公分,重12.45公斤,圈足,雙附耳;腹飾垂冠分尾長鳥紋,圈足飾竊曲紋,均用雲雷紋填地。盤銘在腹內底部,銘文18行、284字,其中重文、合文3字。字體有小篆筆意,整齊劃一,均勻疏朗,筆劃轉折自如,粗細一致。前半部記述歌頌周文王至穆王的功德(文、武、成、康、昭、穆六王)重要史跡(一般認為此器屬共王時期);後半部墻(作器者)自敘其家族自遠祖以來歷事周王朝的經過。

「銘文」(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釋文)

曰古文王,初□和於政,上帝降懿德大□,匍有上下,□受萬邦。□圉武王,遹征四方,

達殷,□民永,不鞏狄虘,□伐屍童。憲聖成王,右□□剛□,用肇徹周邦。□□

康王,兮尹□。宖魯邵王,廣□楚荊。隹□南行。□□穆王,井帥宇誨。□寧天子,天子

□□文武長刺,天子□無匄。□祁上下,亟□□慕,吳□亡臭。上帝司夒,尣保受天子

□令,厚福豐年,方□亡不窋見。青幽高且,才□霝處。□武王既□殷,□史刺且

乃來見武王,武王則令周公舍□,於周卑處。□□乙且,□匹氒辟,遠猷□心子□。□

明亞且且辛,□毓子孫,□□多孷,□角□光,義其□祀。□□文考乙公,□□,□屯

無誎,辳嗇戉□隹辟。孝□史□,夙夜不窋,其日蔑□。□弗敢抯,對揚天子丕顯

休令,用乍寶□彝。刺且文考,弋□受□爾□。福褱□錄,黃耇彌生,龕事氒辟,其萬年永寶用。

「大意」

當初文王的政治得到普遍的擁護,上帝降命賜德,文王擁有天下的萬邦。武王開疆辟土,征伐四方,擊敗了殷人,不懼怕北方狄人,也得以征伐東方夷人。成王時代則有剛直的大臣輔政,康王繼續成王的事業,整理疆土。昭王南征荊楚,穆王也遵守教訓,接著稱頌當時的天子(應該是周共王)能繼文王、武王的功烈,國家安定,天子長壽,厚福豐年,長承神佑。

(下半段是微氏一家的簡史)高祖原居於微,在武王既伐殷之後,微史烈祖始來歸順武王,武王命令周公把他安置於周人本土。乙祖仕周為心腹大臣。第三代亞祖祖辛教育子孫成材,子孫也多昌盛。史墻的父親乙公,努力經營農業,為人孝友。史墻自己也持守福澤,長受庇佑。(典型的追孝式銘文)。

銘文記載與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中的內容非常吻合,關於微氏家族(周王室的史官,微子之後,商之遺民)所載武王滅殷以後,微子啟降周,並使其子來見周武王,即如銘文中的「□武王既□殷,□史刺且乃來見武王」(雩武王既殷,微史刺祖迺來見武王),「□□乙且,□匹氒辟,遠猷□心子□。」(乙祖時出仕於周,為周王腹心之臣)這填補了西周國史微氏家族的一段空白,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史料。

*微子:子姓,宋氏,名啟,後世稱微子、微子啟、宋微子(微或作魏,啟或避漢景帝諱作開,又稱殷公);子啟為商帝乙之長子,次子中衍(宋微仲),三子受德(商紂王)。出生時,其母尚未立為正妃,因不得嗣(或說與紂異母,其母賤,故不得嗣),其三弟受德繼承了王位,是為帝辛(紂王)。帝辛在位,封子啟於微(今山西潞城),建立諸侯國微國,故稱微子。《呂氏春秋·當務》載:「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商代將亡,微子多次親諫帝辛,見紂終不可諫,於是太師箕子、比干認為「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於是出走。周武王伐紂後,微子持祭器前往軍門,袒身反縛向武王說明自己遠離帝辛的情況,周武王感動,乃釋其縛,複其位如故。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年少,由周公旦代行當國。管叔鮮、蔡叔度疑之,跟帝辛之子武庚一起作亂,周公奉命東征平「三監」後(武王滅商,封商紂之子武庚於商舊都,並將商的王畿分為衛 、鄘 、邶 3 個封區 ,分別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統治,以監視武庚,稱為三監),命微子替武庚奉守商祀,奉其先祀,爵位公,並作《微子之命》來訓誡他,分封於宋(今河南商丘),為宋國第一代國君,後世因之稱為宋微子。微子仁賢德政,殷商遺民都很戴愛他。微子壽終後,葬於微山島微子墓,建有微子祠。宋微子去世後,其弟中衍成為國君,是為宋微仲。

「史墻盤」的銘文是迄今所發現的金文中,價值最高的銅器銘文之一,其字數雖次於毛公鼎、小盂鼎、散氏盤等,但內容則應遠在上述諸器之上。唯「史墻盤」年代久遠,其中許多文字已無法辨認,留待金文研究學者探考。

西周「墻盤」拓片:叢文俊題跋

「叢文俊題跋」

考『器主人雖為史官,但題銘是否自書,尚不能求證。與同時的其他王室作器相比,圖案化程度略高,在考察大篆書體演進的作品序列當中,頗有占風氣之先的感覺。所以,也不排除自書的可能。厲王時器鼎銘文有「史留受王命書」語,「史留」即宣王時作大篆十五篇字書的「史籀」,其時史官掌書文字。《周禮·外史》述其職「掌達書名於四方」鄭注:「古曰名,今曰字。」二者或可為史牆自書作器的佐證,此姑存疑。』

*叢文俊,齋號豐草堂。吉林市人。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篆書委員會副主任、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

西周晚期【兮甲盤】

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

王初各伐玁狁於。□□兮/

甲從王折首執訊。休亡敃。/

王賜兮甲馬四匹、駒車。王/

令甲政司成周四方積,至/

於南淮夷。淮夷舊我帛畮(賄)人。毋/

敢不出其帛其積其進人/

其貯。毋敢不即(次)即市。敢/

不用令。則即井(刑)撲伐。其唯/

我者(諸)侯百姓。氒貯毋不即/

市。毋敢或入□□貯。則亦/

井(刑)。兮白(伯)吉父作般(盤)。其眉壽/

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南宋末年戰亂,「兮甲盤」去向不明。元代書法家鮮于樞定居杭州,在僚屬李順父家中發現此盤,當時已遭折斷盤足,被當作炊餅用具(平底鍋)使用。

*「兮甲」即為尊稱「中華詩祖」《詩經》主要採集者的西周重臣 尹吉甫;《詩·大雅》中的《崧高》《烝民》《韓奕》《江漢》諸篇都是他的作品。

『兮甲:名甲(是天干的開始),字吉父(吉也有始義),亦稱:兮伯吉父、兮吉父、伯吉父。「兮」是其氏稱,「伯」是其在兄弟間的排行。《詩·小雅·六月》「文武吉甫,萬邦為憲」中的「吉甫」,即兮甲。《竹書紀年》和《書序》稱為「尹吉甫」;「尹」是其官職。』

「兮甲盤」共133字的銘文,記載填補了許多典籍中久已缺載的史實:

1)兮甲跟隨周王北伐匈奴獲勝(與「虢季子白盤」同樣記錄北伐之事)。
2)兮甲治理南淮夷,維護了王朝東南邊疆的穩定。
3)兮甲監督貢賦,規範商貿,嚴明法律,開啟了西周中興。
4)南淮夷向周的進貢線路自黃淮到陝西,是早期的「絲綢之路」。

*「兮甲盤」銘文大意:「在周宣王五年三月,王親自率兵討伐玁狁,兮甲的重臣,隨王出征,殺敵執俘,榮立戰功,王賞賜給兮甲馬四匹,車一輛。又命兮甲掌管成周及四方交納糧賦。南淮夷本就順從周王朝的貢納之臣,不敢不繳納貢賦,不敢不運送通商貨物,否則將興兵討伐。凡屬南淮夷來的人,必須到指定的地方留住;做買賣的商人,必須到政府管理的市場營業,膽敢不服從王的命令,則受刑罰處置。王朝屬下的諸侯、百姓做買賣,膽敢不到市場上去,膽敢擅自接納蠻夷的奸商,也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

西周中期【中伯壺(蓋)】

中(仲)白(伯)乍(作)親/

姬孌人媵/

壺。其邁(萬)年/

子子孫孫永寶/

用。

*媵(yìng,ㄧㄥˋ):古代指隨嫁,亦指隨嫁的人。

*邁:金文從辵、萬聲,篆文同;《說文》或體從辵、蠆聲,隸書、楷書同金文。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萬」或「蠆」為聲符,「萬」兼義、「蠆」不兼義,依《說文》,「萬」字本義為「蟲也」,似與「邁」義無關,但文獻「萬」字多用為「十千」,表數之多,與「邁」之「遠行」表路之遠意義相近,故可以有兼義功能。「蠆」字本義為「毒蟲」,與「邁」義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蠆chài,ㄔㄞˋ:古書上說的蠍子一類的毒蟲。)

***********************************************************************************

【取膚匜】早期春秋

取膚上子商鑄般(盤)。/

用媵之麗〈女只〉/

子子孫孫永寶用。

*大意:「取膚上子商」(鑄器者)鑄造盤,作為「麗〈女只〉」陪嫁的媵器,保佑子孫永遠享用。

*另有「取膚匜」,僅「麗」字寫法及器名不同。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

*匜: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其延伸部分稱為「流」,後有鋬。為了防止置放時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鑄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緩一些的無足。(鋬pàn,ㄆㄢˋ器物側邊供手提拿的部分)

****************************************************************************************

【齊大宰歸父盤】春秋

唯王八月/

丁亥。齊大/

宰歸父□/

為己鑄盤/

以祈眉壽/

霝命難老。

*國歸父(生卒年不詳):齊國第二代國子,齊桓公時代重臣「國懿仲」之子,姜姓,國氏,名歸父,諡「莊」,故史稱「國莊子」。

*大宰:官名。《左傳·隱公十一年》:「羽父 請殺 桓公,將以求大宰。」孔穎達 疏:「《周禮》:天子六卿,天官為大宰。諸侯則並六為三而兼職焉。」詳「太宰」。(太宰,是中國古代官職,不同的朝代職責和地位不同。「宰」作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責任是總管王家事務。西周時開始設置「太宰」,也叫大塚宰,或大宰,即塚宰的首領。太宰的職責是,掌管國家的「六種典籍」,用來輔佐國王治理國家。)

*「國姓」最早出處:

有的地方說,「國氏」最在出自春秋鄭國政治家「子產」的父親(鄭穆公之子公「子發(字子國)」),其實不然,齊國「國氏」至少在齊襄公時代就有國子「懿仲」,這比「子國」至少要早半個世紀。齊國國子總共七代,後世子孫多以「國」為姓,因此齊國「國氏」是「國」姓最早的源頭。

*********************************************************************************
【銅洗】

「吉羊纹」銅洗是漢代(前206-220)盥洗用的青銅器皿。形制很多,基本圓形、敞口、圓唇、折沿、平底,洗壁兩側有一對對稱的獸面輔首,內底飾吉羊紋。

「雙魚紋」銅洗的形制在漢朝(前206-220)比較流行,內底飾雙魚紋。這與當時的古人以魚比喻多子有關,後又因魚和「餘」同音,所以魚就成為古代工藝品象徵「富貴有餘」的吉祥圖案。

********************************************************************************

【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

商周時期盛水器,盤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為圓角長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兩只銜環獸首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鎮館之寶;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虢(guó,ㄍㄨㄛˊ):本義虎所抓畫之跡;中國周代諸侯國名,有東虢、西虢之分。

*「虢」是受封的姓氏;「季」兄弟中排行第三;「子」古代尊稱。「白」虢季子的名。據有關專家考證,「虢季子白」在西周的歷史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貴族,他曾多次帶兵出征,以驍勇善戰著稱。「盤」是古代盥器。「小盤」做洗手、臉之用;「大盤」為洗浴之用。「盤」與「匜」配合使用;用「匜」(形狀似瓢)盛水澆在手上,「盤」在下承之。

「虢季子白盤」據傳是清道光年間發現,出土於山西寶雞。它與「毛公鼎」「散氏盤」被列為西周三大青銅器之首,距今已有2800多年。

「虢季子白盤」盤底銘文111字,以「四字」語句為主,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修飾用韻,文辭優美,是一篇鑄在青銅器上的詩。其書法頗具新意,用筆謹飭,圓轉周到,一筆不苟,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同時,此篇銘文中「搏玁狁」「折首」「執訊」及「是以先行」等句,與《詩經》之《采薇》《出車》《六月》《采芑》等篇所記史實相互徵引,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而「虢季子白盤」銘文的寫作手法與《詩經》極為相似;而且此盤鑄造於西周宣王時期,銘文的寫作時間其實比《詩經》還早約二、三百年的時間。

*《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詩經·小雅·出車》「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詩經·小雅·六月》「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骙骙,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

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

白乍寳盤 。不顯子白,庸(壯)武於戎工(功),/

經維四方。博(搏)伐玁狁,於洛之陽。折/

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獻/

聝(馘)於王,王孔加(嘉)子白義。王各周廟,宣/

榭爰卿(饗)。王曰:白父,孔顯又光。王賜/

乘馬,是用左王;賜用弓,彤矢其央。/

賜用戉(鉞),用政蠻方。子子孫孫,萬年無疆。

*周宣王十二年(前816)

*玁狁(xiǎn-yǔn,ㄒㄧㄢˇㄩㄣˇ):即北狄,秦漢時匈奴的先祖。

*馘(guó,ㄍㄨㄛˊ):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以計數獻功。

*宣榭:古代建築於土臺上的廳堂。

*彤矢(tóng-shǐ,ㄊㄨㄙˊㄕㄧˇ):朱漆箭。

「譯」:在十二年正月初吉丁亥日,虢季子白製作寶盤。顯赫的虢季子白,軍事行動勇武有為,經營天下四方。進擊征伐玁狁,到達洛水之北。斬敵人五百個首級,抓獲俘虜五十人,成為全軍的先驅。威武的子白,獻上割下敵人左耳給王,王讚賞虢季子白的威儀。王來到成周太廟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說:「白父,你的功勞顯赫、榮耀。」王賜給四馬戰車,輔佐君王。賜給朱紅色弓箭,顏色鮮明。賜給大鉞,征伐蠻夷。子子孫孫萬年永遠地使用。

1864年4月,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率領清軍與太平天國作戰,攻佔常州後,住進太平天國護王陳坤書的府邸。無意間,聽見戰馬食草時,籠頭下鐵環與「馬槽」相撞,發出悅耳的聲音,命人將馬槽洗刷乾淨,這才發現「虢季子白盤」及銘文。讓親信護送回老家(安徽肥西大潛山下的劉老圩村),並附信家人,仔細珍藏,並建「盤亭」藏之。

民國後,爭奪寶盤的風波迭起;劉家的後人,將此寶盤深挖三尺,埋在自家的大門前,並在其上栽了一棵槐樹,以掩人耳目。1950年,劉銘傳第四代孫劉肅曾,將此盤重新掘出,並且獻給了國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郭沫若先生,為此事拍發賀電,「國寶歸國,誠甚榮幸!」

(0)

相关推荐

  • 兴亡启示录春秋首霸郑国为何率先称霸率先灭亡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一战灭郑,这是韩国在整个战国时期表现最耀眼的一幕,也使韩国得以跻身七雄,意义深远. 此后即便处于四战之地,因为有韩郑两地天险关隘,加之韩弓劲弩和部分外交手段,得以坚持到战国末期. ...

  • 创读 | 《诗经》小国史料辑录

    [国风] 什么叫风?<毛诗序>说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郑樵<六经奥论>从音乐上来解释风:"风土之音曰风."朱熹&l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食器·鼎】:厚趠方鼎

    陳介祺藏三代彝器銘文拓片:厚趠方鼎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fǔ,ㄈㄨˇ)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人.清代金石學家.收藏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 *彝(yí,ㄧ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食器·鼎】:揚方鼎

    陳介祺藏三代彝器銘文拓片:揚方鼎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fǔ,ㄈㄨˇ)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人.清代金石學家.收藏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 *彝(yí,ㄧˊ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樂器·鐘·鎛】

    鐘:傳統的打擊樂器,形狀扁圓而中空,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多為青銅制,又叫「編鐘」.鐘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鐘樂. 鎛 ...

  • 【名家】: 中国实力派書法家,著名双勾書法藝術大師岑文鑫作品在京受特别青睞

    岑文鑫 :字意逸,号漠江墨斋,法号常顺,广东阳江人,曾进修广州美术学院,中国双勾书法大师.现为红旗飘飘(北京)丰碑颂书画院深圳分院常务理事长,国际名人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学会会员,中国榜书研究会广 ...

  • 石門銘書法線條的篆籀氣息

    <石門銘>作為北魏成熟的摩崖刻石楷書,由於時代風尚和承傳漢隸<石門頌>筆意,以及作者個人書寫風格的追求,其篆籀氣息濃厚,分隸餘韻猶存,加上開張的體勢與率意的書寫狀態,行草意味瀰 ...

  • 《陳大絡 國立華僑大學頌》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作品006-1(附譯文)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作品(金石文006-1):附譯文對照(是三行先生行書譯文) <陳大絡 / 國立華僑大學頌> 雲霞璀璨,弦歌飛揚, 面向海外,歡聚一堂, 敦爾品裁成棟樑, 勵爾學蔚為國光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上)

    聽聞闊別滬上十七年的大盂鼎回娘家探親(上次回滬為2004年),趕緊去上博瞧瞧. ▲雙鼎合璧 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被譽為宇內三寶.今三寶分居北京.上海與台北,在此之前分別在三城見過三寶真容.特別是大克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中)

    與大盂鼎.大克鼎相比,后廳裡的十九個小鼎簡直就是浴缸與電飯煲的區別.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鼎的銘文和紋樣,一樣不缺,而且形式更加豐富. 圓形.長方形.三角腿.四條腿.有蓋的.無蓋的......看到後來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下)

    上博一樓的青銅館,數不清來過多少次.儘管如此,每次參觀都會有新的感受與發現.除卻耳熟能詳的大克鼎與大盂鼎,剩下的大量青銅器中不乏一些精美異常的國之重器. ▲"透光"鏡 西漢(公元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