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的“闹心”事,今后将会被这部法典一一“校正”
大早上,朋友就给我发了个笑话,也不知道是不是她自家的:
刚刚刷到“《民法典》正式实施”的新闻,我老公就在旁边叽歪:你知道吗,根据《民法典》规定,女婿不赡养岳父岳母,不违法。也就是说,我可以不养你的父母,哈哈哈——气得我拿起枕头就砸,没几下他就老实了,连声说:别打别打别打,养呢养呢,我养还不行嘛……
我也是笑了半天。真是够速度的,这么快就拿《民法典》说事儿了。
昨天是元旦,我们挥手告别了“魔幻”的2020年,崭新的2021年重装上阵。
于此同时,《民法典》也开始正式施行,现行婚姻法等九部法律同时废止。
首部民法典的正式出炉,标志着中国的民法体系完成了从“法律”到“法典”的历史性转换。
这部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它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的一次全面的编订纂修,对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在了解与《民法典》有关的信息时,我还看到这么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深: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这种对人的尊重,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真正原因。
有人说,《民法典》是一种有温度的法律,它的温度就是法治的温度。
这种温度,来自于它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个人权利的关照。它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树立了法治中国的新标杆,将守护着老百姓踏实过日子、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法典?
“法典,经过整理的比较完备、系统的某一类法律的总称。”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法典”的定义。这一表述,揭示出了从法律到法典“一字之差”背后的巨大不同。
《民法典》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而且凡是能跟“法典”两个字扯上关系的,都是非常经典,注定会被广为流传的。
那么,为何要制定“法典”呢?
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的现实需求,包括社会制度的需要、国家治理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民众利益的更好保障。
回顾整个人类的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重要标志。
从“法典”的历史来看,古代最著名的四大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十二表法》《法经》以及《摩奴法典》,都被认为是促进当时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时代“治世”的象征。
其中的《法经》,正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法典。这也表明,新中国今天之“筑典”,有其天然的文化渊源和深厚的法律背景。
再从世界角度来看,法典在“安邦定国”中发挥的作用,向来是居功至伟的。
大家所熟知的《拿破仑法典》,也就是《法国民法典》,历经多次修改,至今仍是法国现行的法律,在维护国家稳定、助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正如拿破仑自己所说,他真正的光荣并不是打了40多次胜仗,而是颁布了该国的民法典。
《民法典》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对于正在积极寻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而言,民法典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体现。
《民法典》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民族性”。中国民法典的民族性体现在,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民族智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的民族精神特征。
法学家们普遍认为,它完成了一次中国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被人造谣诽谤了了、在高铁上遭遇“霸座”客了、被“垃圾信息轰炸”了……
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事,都将被民法典以明文规定的形式一一“校正”。
从小处说,可以让大家的心情更舒畅。从大处讲,可以把很多潜在矛盾扼制在萌芽状态。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好的法律,能够成为人们行为方式的引领者,符合现行社会的道德观和公序良俗,体现正向社会的价值观。
珍惜民法典,多了解民法典及其配套制度,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包括:个人更加有为、家庭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治理更加有效。
2020.1.2于山西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