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验方19方

头痛验方 
      笔者1994年师从于当地名老中医罗汉卿老师门下,老师临证处方用药,效果很好,每日里病人70号左右,很多病人慕名百里而来就诊,皆满意而归。老师临床用此方,愈人无数,特写于此,贡献给同仁,以供临证参考。(若有机会,其余好的方子再与大家一起分享)
      组方为:生地15 白芍15 当归15 川芎15 羌活12 独活12 防风15 白芷15 蒺藜子12 藁本12 僵蚕15 菊花15石膏20 蔓荆子12 蜈蚣2条 珍珠母20甘草6  老师认为,头痛多为风邪所致,故用四物汤加味治疗,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石膏入阳明胃经,笔者理解,若无阳明经头痛,可去。还有老师此处之头痛,不适宜外感头痛。我邻居,女性,41岁,左侧头痛一年,多在月经后发作,服用“去痛片、西比灵”等药物治疗,症状可以缓解。下次月经后再发,后给予服用上方一副(吃两天),未服用西药,症状明显好转,且较服用西药后头脑更清爽,嘱续服上方5副,后头痛未再发作。

2、腰腿痛:
独活20。杜仲15。年健20。乳没20。毛犬20。制川乌12。萆解20。毛姜15。五加皮15。寄生15。秦艽20。土别12。田七20。桃仁12。红花10。蜈公4条。全虫10。伸今草20。姜黄15

3、治脚气方:地榆10克;防风10克;苦参10克;红花15克;皂角30克。
      偏方用法:将上述中药材碾末或砸碎后,放入3斤陈醋中浸泡.

4、增生百消散治疗骨质增生

作者:刘德雷

增生百消散

组成:三棱12g,桃仁、炒枣仁、柏子仁、乳香、郁金、补骨脂、益母草各10g,炒内金9g,红花6g,酒制大黄3g。功效:破气通痹,活血通塞,滋阴补肾。

加减法:如元气不足,加百合、知母、枸杞、杜仲;四肢乏力,加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脾胃不和减三棱、桃仁,加肉桂、山楂、神曲、陈皮;四肢麻木明显,加皂角、细辛、川芎、丹参,减枣仁、柏子仁;二便不利加枳实、甘草、槟榔、石韦、白茅根;如疼痛难忍,加元胡、木香、薄荷;湿重加苍术、麻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先武火烧开后文火煎40分钟,每剂煎2汁,温服为佳,每2小时服半杯,每剂分5~8次服完。

临床应用

数年来笔者以增生百消散为基本方治愈骨质增生1300多例。随访208例。其中男性127例,女性81例,最高年龄80岁,最低年龄16年,平均年龄40岁以上。增生部位有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椎、胸椎及诸关节综合骨质增生。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为95%,总有效率为98%。

典型病例

吴×,男,36岁。1997年10月27日诊。腰腿痛3年,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1999年7月浙江某医院CT扫描报告显示,腰椎4~5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硬膜囊及左侧神经根受压,腰3~4椎间盘组织向四周膨出。3年来很少参加体力劳动,数月来起卧需人扶持,医院建议手术治疗。现左腰腿足麻木胀痛难忍,腿足肌肉明显萎缩,行走艰难,脉弱,舌肥而裂。脉症合参,乃气血不足,心肾俱虚,腰肌长期劳损,瘀血内停,伴风湿寒邪所致。处方:三棱15g,酸枣仁、桃仁、柏子仁各12g,乳香、郁金、益母草各15g,补骨脂20g,炒内金10g,红花6g,制大黄4g,党参、白术、当归、黄芪各15g,百合、知母各12g,枸杞30g,杜仲15g,牛膝、川断各10g,甘草6g。10剂。二诊:腰腿麻木胀痛大减,唯胃肠道欠适,上方减三棱、桃仁,加肉桂、山楂、神曲、陈皮、木香、厚朴各10g,10剂。三诊:患者已能参加轻度体力劳动,但痛感有时尚明显,原方加元胡、薄荷、羌活,10剂。患者共服药30剂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再予基本方加减30余剂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见复发。

讨:笔者运用中草药治疗骨质增生已8年余,主要辨治经验归纳如下。    1、骨质增生一般属于人体正气不足,诸功能有所减退,特别是多年旧伤或内伤又兼受风湿寒邪所致,辨证多为湿阻、气滞血瘀、营卫不固、气血两虚。现代研究认为钙离子释放和吸收失调,久而久之,形成或发生各椎体、椎间盘及诸关节骨质增生病变。    
  骨质增生初期常见头晕、乏力、视力减退、易疲劳,存在气候性反应,四肢不同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如此症状可连续数月或数年。中期为疼痛明显,屈伸困难,夜剧日轻,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胃纳欠佳。严重期麻木明显,疼痛难忍,卧床不起。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甚至终身残疾。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既要分类分析又要综合考虑,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为宗旨,以基本方为基础随症加减,可收到满意效果。

5、拔脓膏

方组:  花粉5分    姜黄3分    大黄2份    冰片少许   
  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拔脓   用于脓疡,热疡,疔疽。
6、治疗面瘫的秘方 
  治疗吊斜风、塞鼻眼,喎右塞左,喎左塞右。我研究了一下,知道里面的配伍了,就是两种东西,硫磺和胡椒,一半一半,研细,用纱布包成一小卷,一天换一卷。可加麝香或白芷等。
7、肩周炎特效药酒方 
   全党参100克 全当归100克 甘草50克 桃仁20克鹿茸10克 海马10克 蜈蚣5条 白花蛇1条 枸杞500克 制二乌各10克 田三七50克 红参20克 天麻20克上药泡酒8斤,两周后服用,喝完一斤后加酒一斤,如此反复。每次饮酒8钱。每天两次。

8、痔疮
  外用法:苦参20g  黄柏10g  地榆20g  五倍子10g  石榴皮10g  大黄20g  明矾10g  芒硝10g  加入1000ml趁热加入明矾芒硝,《1》开塞露吸取适量挤入肛门,<2.剩下的每天热敷      
    口服法  生黄芪12g  地龙6g  用黄芪水水服地龙粉一天一次.
9、牙痛:细辛3g  威灵仙9g  水煎一日二次.
10、狗骨生肌散治溃疡:狗骨灰。
11、烫伤油秘方,在此公开供大家使用,欢迎共同学习提高。地榆20g  白芷50g  黄连20g  黄柏20g  黄芩20g  紫草60g红花10 虎杖30 米壳15蜂蜡5冰片5狗油50 ­
  制法:先将麻油烧至八成熟,将前8入油炸至黄柏呈深褐色时,再放入紫草,约10分钟后即灭火滤渣放入蜂蜡、冰片,贮油备用。 
12、尖锐湿疣在中医上讲属“臊疣”因内蕴湿热、外感邪毒所致。发生于会阴等处皮肤粘膜交界处的疣状实起,呈菜花状、表面湿润,具有传染性。十多年前离开师傅时,师傅给了我一手抄本,要我好生保管,其中就有治“臊疣”一方,后按书索方试用,愈人无数。现公开给大家,造福社会,望广而告之
    天葵子50克、蛇舌草60克、藜芦20克、五倍子40克,穿山甲15克、桃枝20克、萱草10克、茄根30克、枸骨叶20克、西瓜霜15克、两面针30、贯众50、熊胆木10  单位:克  打粉布包,煮水外用,特效方,轻的一、二周可断根,重者三、四个月可痊愈.
13、鸡眼方 :红花100克,地骨皮100克,共研为散。外覆患处,用胶布固定,一般7天到半月,无有不效的。
14、西医治疗脚气的验方
  药物组成:维生素B1片10mg(5片)  扑尔敏片4mg(5片)  强的松片5mg(5片)  灰黄霉素片0.1g(5片)  土霉素片0.25g(5片),  皮康王软膏7g(1瓶)配置方法:将上述5种片剂研末,然后与皮康王软膏混合即可。
  用法:外涂,最好晚上先洗洗脚,然后把药物适量涂在烂痒的皮肤上面,之后穿上袜子(因怕弄脏被子及床单)。第二天晚上还是如此。一般涂抹3天左右即可见效。
  中医方:治脚气方:地榆10克;防风10克;苦参10克;红花15克;皂角30克。­
   15、 通脉活血汤
    
    【组成】当归9克,黄芪、丹参各18克,泽兰叶、赤芍、杜仲各9克,金毛狗脊12克,杜仲、鹿角片18克(另包),地龙、苏木各9克、川芎10克、甘草5克。
    【用法】方中鹿角片另包,先煎30分钟,再与诸药同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每日1剂药,饭后两小时温服。
    【功用】通脉活血,补益肝肾。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黄芪补气生血,为“饥因劳疫”所设;丹参去瘀生新、行而不破;赤芍祛瘀止痛,常与当归、川芌、黄芪相伍行瘀血滞,发散内外之风气;地龙走血分,能通血脉、利关节、消瘀滞、疗痹痛。以上诸药均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鹿角益肾,行血消肿;杜仲温肾助阳,益精补髓,强筋壮骨;狗脊补肾壮腰,祛风定痛,此三味皆有填补奇经,壮腰益肾之力。综观全方,可收补益肝肾、通督活血之效。
    【主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及急慢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迁延不愈,腰脊椎过伸试验阳性、相应神经节段的肌力及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改变,二便障碍,马鞍区麻木。中医辨证属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
    【加减】本方适用于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若下肢痹顽痿废,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木瓜、五加皮各9克;兼有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渴不欲饮,怠倦困乏,湿重者,酌加萆薢、苍术、防己各9克;兼有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面色红赤,阴虚火旺者,酌加炙黄柏、生地各9克,泻火坚阴、滋养肝肾;疼痛甚者,加乌梅、元胡各9克,广三七5克,活血祛瘀镇痛;兼有风湿、游走窜痛、痛无定处、顽麻不仁者,酌加威灵仙9克,防风6克,秦艽、羌活各9克。
    
    【附记】本方系李氏骨伤科祖传验方。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基本方,多种腰腿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横突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等都可使用。将上述中药材碾末或砸碎后,放入3斤陈醋中浸泡,浸泡两天后开始用醋液泡脚(药渣不用滤去),患者每天泡脚1-2次,每次半小时,反复使用醋液,用后密封防止挥发,已备后用。新患者3天即好,重患者补足天即愈,水泡着挑破。

16治顽固性头痛方 
处方:晚蚕沙60克 川芎20克 白芷20克
用法:上药放砂锅内加水5碗,煎成3碗,然后以厚纸糊满(封住)砂锅口,纸中央开五分硬币大小一个孔,令药气透也而出,熏蒸痛处,每日一到二次,每次20分钟,以晚上熏蒸完立即上床盖被休息出汗为佳.治疗期间禁吹风,包括电热吹风,空调吹风等.、
17、治疗盆腔炎效方:黄柏30g苍术15g怀牛膝10g生薏米50g忍冬藤30g车前草30g败酱草30g红藤15g生甘草10g
  主冶:湿热带下,腥臭异味。西医所谓的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等。
18、治小儿腹泻 :肉桂30克 丁香30克 吴茱萸30克 白胡椒30克 五倍子30克 车前子30克 白术30克研粉用醋调敷脐,外用活血膏贴,而后用热水袋外敷。

19、中医62方
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
〔组成〕 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 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 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 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 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 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
〔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 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 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 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
〔组成〕 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 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 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六、治泄泻方
〔组成〕 新鲜番石榴叶30片(干品15~30克)
〔功效〕 消炎止泻。
〔主治〕 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七、治肠套叠方
〔组成〕 旋覆花5克,代赭石15克(先煎),党参9克,炙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3枚,法夏9克。
〔用法〕上药慢煎,服后半小时,继用下法。另外,用蜂蜜100毫升,加开水200毫升,待温度为37℃时,灌肠,与此同时,用梅花针扣击腹部肿块。
〔功效〕 降逆理肠,调畅气机。
〔主治〕 小儿肠套叠。

八、治急性阑尾炎方
〔组成〕 生大黄15克(后下),蒲公英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2克,丹皮9克,皂角刺12克,芒硝6克(冲服)。
〔功效〕 清热泻下。
〔主治〕 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药物组成中去芒硝)。
针灸疗法: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1小时。每天1次,连刺3天。
外敷法:三黄散外敷。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九、治慢性阑尾炎方
〔组成〕 生大黄9克,丹皮9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芒硝6克。
〔功效〕 清热泻下。
〔主治〕 慢性阑尾炎。
〔加减法〕 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地丁、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注:此方即大黄牡丹皮汤,可每月服三四剂,持续3个月。

十、治慢性肝炎方
〔组成〕 党参或太子参15~3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珍珠草30克。
〔功效〕 健脾化湿浊,扶土抑肝木。
〔主治〕 慢性肝炎。
〔加减法〕湿重者加法夏10克、砂仁3克、苡仁15克。肝郁者加素馨花10克、郁金10克。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梦多者加桑寄生30克、桑椹子15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肾阴虚而见腰膝酸痛、舌嫩红苔少、脉细数者加首乌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淮山药易白术、太子参易党参。黄疸者加田基黄30克、溪黄草30 克,或金钱草25克、土茵陈25克。血瘀者加丹参15克、茜草根12克、桃仁10克、蟅虫6克。

十一、治早期肝硬化方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丝子12克,土鳖虫10克,甘草6克,丹参18克,鳖甲(醋炙)30克。
〔功效〕 健脾护肝,化软坚。
〔主治〕 早期肝硬化。
〔加减法〕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加葛花12克;肝炎后肝硬化,加珍珠草30克;门脉性肝硬化,若硬化较甚,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者,加紫珠草30克;阴虚者去川萆薢,加淮山药15克,石斛12克。黄疸者加田基黄30克。

十二、治腹水方
〔组成〕 甘草、甘遂等量。
〔用法〕用等量之甘草煎浓汁浸泡已打碎之甘遂,共泡3天3夜,去甘草汁,将甘遂晒干为细末,每服1~2克,用肠溶胶囊装吞,于清晨用米粥送服。
〔功效〕 攻逐泻水。
〔主治〕 肝硬化腹水。注:此方为民间验方,攻逐力强,不宜重用多用,仍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十三、治低白蛋白症方
〔组成〕 淮山30克,苡米15克,鳖或龟约斤许。
〔用法〕 煲汤或炖服。每周1~2次。
〔功效〕 健脾填精。
〔主治〕 低白蛋白症或A/G比值倒置者。

十四、治肝吸虫方
〔组成〕①党参(或太子参)12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扁豆12克,山药15克,郁金10克,枣子槟榔25克(切),使君子10克,甘草5克。②郁金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榧子肉25克,枣子槟榔25克(切)。
〔用法〕先服①方,每日1剂,复煎当日服,连服3~4天;后服②方,服法同上,连服5~7天为1疗程。若体质壮实者,则先服②方,后服①方,剂次不变。感染轻者,一般服1~2疗程可愈;感染重者,一般服3疗程可愈,最多可服至4疗程。
〔功效〕 健脾驱虫疏肝。
〔主治〕 肝吸虫病。

十五、治胆道蛔虫症方(胆蛔汤)
〔组成〕 炒榧子肉15克,使君子(打)12克,枣子槟榔(切)12克,乌梅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
〔功效〕 驱虫,安蛔,止痛。
〔主治〕 胆道蛔虫,肠道蛔虫,亦可治蛔虫性肠梗阻。
〔加减法〕腹痛甚者加木香、枳壳、砂仁;热象明显者加黄连、黄柏;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玄明粉、大黄;脾虚者加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蛔虫性肠梗阻亦可配合针刺四逢穴,或加服生油50毫升,口服或胃管给药。

十六、治胆囊炎与胆石症方
〔组成〕 柴胡10克,太子参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功效〕 舒肝利胆排石,健脾活血。
〔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
〔加减法〕热盛者去太子参加黄芩、栀子;湿盛者去太子参加茵陈、木通;大便秘结者去太子参加元明粉、枳壳或大黄;脾虚较甚者加云苓、白术。

十七、治阿米巴痢疾方
〔组成〕 鸦胆子肉20粒。
〔用法〕 以滑石粉为衣,空腹吞服。
〔功效〕 清热解毒,杀虫止痢。
〔主治〕 阿米巴痢疾。
注:此方出于张锡纯。

十八、治高血压方
一方 石决牡蛎汤
〔组成〕 石决明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2克(后下),莲子心3克,莲须10克。
〔功效〕 平肝潜阳。
〔主治〕 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加减法〕苔黄、脉数有力者加黄芩;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加大黄;苔厚腻者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甚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者加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二方 莲椹汤
〔组成〕 莲须10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淮山30克,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
〔功效〕 滋肾养肝。
〔主治〕 肝肾阴虚之高血压病。
〔加减法〕 气虚者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血虚者加首乌、黄精。
三方 肝肾双补汤
〔组成〕桑寄生30克,首乌30克,川芎10克,淫羊藿10克,玉米须30克,杜仲10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
〔功效〕 双补肝肾,兼予潜阳。
〔主治〕 阴阳两虚之高血压病。
〔加减法〕 气虚者加黄芪 30克;肾阳虚为主者,可用附桂十味汤(肉桂、熟附子、黄精、桑椹子、丹皮、云苓、泽泻、莲须、玉米须、牛膝);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杜仲、黄芪。
四方 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3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30克,白术15克,甘草3克。
〔功效〕 益气祛痰。
〔主治〕 气虚痰浊之高血压病。
〔加减法〕 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子、女贞子;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田七末等。

十九、治冠心病方
〔组成〕 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丹参18克。
〔功效〕 益气祛痰以通心阳。
〔主治〕 冠心病。
〔加减法〕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首乌。

二十、治风湿性心脏病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桑寄生30克。
〔功效〕 益气活血。
〔主治〕 风湿性心脏病。

二十一、治慢性心衰方
〔组成〕 花旗参10克(另炖),麦冬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太子参30克。
〔功效〕 益气生脉。
〔主治〕 慢性心功能衰竭。
〔加减法〕心阳虚者用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心阴虚者用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夏、云苓、田三七等),除二方外,阳虚亦可用四君子汤合桂枝甘草汤或参附汤,加五爪龙、北芪、酸枣仁、柏子仁等;阴虚用生脉散加沙参、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血瘀加用桃红饮(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或失笑散;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莶草、北杏、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苏子、白芥子、胆星、浮海石;湿重苔厚者加苡米、扁豆衣;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配合静脉注射丽参针、参附针,或参麦针以补气固脱。
注:此方出于黄省三加以化裁。

二十二、治偏瘫截瘫方
〔组成〕黄芪120~240克,赤芍15克,归尾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丹参24克,水蛭10克。
〔功效〕 益气活血。
〔主治〕 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
注:此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味。

二十三、治咳嗽方
〔组成〕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络10克,浮海石10克,冬瓜仁10克,北杏10克,五爪龙2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甘草5克。
〔功效〕 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 咳嗽。
〔加减法〕外感咳嗽加豨签草15克、桑叶10克、薄荷6克(后下)。食滞咳嗽加布渣叶15克、芒果核10克。脾虚咳嗽合四君子汤培土生金。暑热咳嗽加莲叶10克、扁豆花10克、西瓜皮15克。秋燥咳嗽加雪梨皮15克、沙参15克。过食生冷之咳嗽加藿香10克、生姜3片、苏叶6克。痰热咳嗽加黄芩12克、瓜蒌15克、竺黄10克。

二十四、治肺气肿方
〔组成〕五爪龙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鹅管石30克。
〔功效〕 培土生金,降气除痰。
〔主治〕 肺气肿,哮喘之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
〔加减法〕咳嗽甚者加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络10克。喘甚者加麻黄6克、地龙10克。兼食滞者加木亡果核10克,布渣叶15克。

二十五、治支气管扩张症方
〔组成〕 百合30克,百部15克,海蛤壳30克,白芨30克。
〔功效〕 固肺敛肺,止咳止血。
〔主治〕 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百日咳,久咳,咳唾痰血。
注:上海验方。

二十六、治肺结核方
〔组成〕 党参15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知母15克,玄参15克,生龙骨 15克,生牡蛎15克,丹参9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
〔功效〕 补气养阴,活血化瘀。
〔主治〕 肺结核。

二十七、治神经官能症方
〔组成〕 甘草10克,大枣5枚,面粉一汤匙(冲熟服)。
〔功效〕 养心安神,甘缓和中。
〔主治〕 神经官能症,失眠。
注:此方即甘麦大枣汤,小麦改为麦面粉效果更好。

二十八、治头痛方(加味选奇汤)
〔组成〕 防风9克,羌活9克,黄芩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
〔功效〕 祛风,清热,止痛。
〔主治〕 头痛,偏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
〔加减法〕阴虚明显者生地易黄芩,或以磁石朱丸与六味地黄丸以治之。日服磁朱丸以镇摄其亢阳,晚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其肾阴。血瘀者加茺蔚子10克,牛膝15克,豨签草15克,或用血府逐瘀汤。
注:磁朱丸本眼科用药,又名神曲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用120克神曲以配60克之磁石及30克之朱砂,磁石滋肾潜阳,重镇安神,朱砂清心安神,妙在用120克神曲以健运脾气,使石药不致有碍胃气,又能升清降浊。

二十九、治癫痫方
〔组成〕荆芥8克,全蝎10克,僵蚕10克,浙贝10克,橘络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蜈蚣2条。
〔用法〕 共研极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量。
〔功效〕 益气祛痰,镇痫安神。
〔主治〕 癫痫。
附:治癫痫民间验方
〔组成〕 未开眼黑狗仔全只。
〔用法〕 放瓦筒包黄泥糊,炭火烤至小黑狗干炭,研细末,放瓶中打地气,分几次用黄精酒送服,一般壮者不服此方。
另方:黄豆2500克,地龙干30克,白胡椒30克,水5000克,慢火煲至干水,每天3次,食黄豆一握。
〔功效〕 镇痫安神。
〔主治〕 癫痫。

三十、治甲亢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浙贝10克,玄参15克,生牡蛎30克,山慈姑10克,甘草5克。
〔功效〕 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主治〕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加减法〕肝郁者加柴胡、枳壳、白芍;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熟枣仁、柏子仁;烦躁惊惕者加麦芽、大枣;汗多加浮小麦、糯稻根;手颤者加钩藤、首乌、白芍、鸡血藤;突眼加木贼、白蒺藜;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肾虚加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楮实子;血瘀者加丹参、丹皮。

三十一、治皮肌炎方
〔组成〕 青蒿10克,鳖甲30克(先煎),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红条紫草10克。
〔功效〕 滋阴清热。
〔主治〕 皮肌炎,红斑性狼疮。

三十二、治硬皮病方
〔组成〕熟地24克,淮山药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烊化),百合30克,太子参30克。
〔功效〕 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
〔主治〕 硬皮病。
〔加减法〕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者加石斛、金钗;痰湿壅肺者加橘络、百部、紫菀、五爪龙;兼血瘀者加丹参、牛膝;肾虚甚者加鹿角胶、鳖甲等;气虚者加黄芪;舌淡者加少许桂枝。

三十三、治糖尿病方
〔组成〕 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
〔功效〕 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主治〕 糖尿病。

三十四、治地中海贫血方
〔组成〕一方:吉林参6克,鹿茸片3克,炖服。
二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炙甘草6克,归头12克,熟地24克,川芎10克,花生衣10克,白芍12克,淫羊藿6克,补骨脂10克,杞子10克。
〔功效〕 大补气血。
〔主治〕 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亦可用)。

三十五、治血小板减少症方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柴胡9克,升麻5克,陈皮3克,炙甘草5克,黄精12克,仙鹤草30克,首乌15克。
〔功效〕 益气养血。
〔主治〕 血小板减少症。

三十六、治重症肌无力方
〔组成〕黄芪6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甘草3克,归头10克,陈皮3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30克,首乌20克,杞子10克。
〔功效〕 补脾益损。
〔主治〕 重症肌无力。
〔加减法〕肾阳虚加巴戟、肉苁蓉、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旱莲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夜交藤;胃阴虚者党参易太子参,加石斛、金钗;兼湿者加苡仁、云苓;兼痰者加浙贝、橘络;有外感者用轻剂之补中益气汤原方,酌加豨签草、千层纸、桑叶等。

三十七、治血尿方
〔组成〕 三叶人字草30克。
〔功效〕 止血尿。
〔主治〕 血尿
〔加减法〕泌尿系结石者加海金砂5克,金钱草30克,砂牛末3克(冲);慢性肾盂肾炎者合自拟珍凤汤(珍珠草、小叶凤尾草、太子参各15克,云苓12克,白术、百部各9克,桑寄生30克,小甘草5克);慢性肾炎者加淡豆豉30克,田七末3克(冲)。

三十八、治血崩方
〔组成〕 血余炭末3~9克(冲服)。
〔功效〕 收敛止血。
〔主治〕 妇女崩漏。
〔加减法〕 月经过多或月经时间过长可合用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当归头、熟地、川芎、白芍)。
另一法:直接灸隐白,大敦穴,1~3壮。

三十九、治上消化道出血方
〔组成〕 阿胶10克(烊化),田七末(炒黄)3~5克(冲服)。
〔用法〕 三七末炒至深黄色,放置冰箱24小时即可用。
〔功效〕 养血止血。
〔主治〕 消化道出血。

四十、治吐血咯血方
〔组成〕 用5岁以下之健康男孩之中段尿,送服止血散(血余炭,煅花蕊石,白及末,炒三七末,等份共为极细末)1~3克。
〔功效〕 引火归原,血归其位。
〔主治〕 肺病大咯血或胃病大吐血。
〔加减法〕 血得止辨证用药以治其本。
另一法:用梅花针叩击人迎穴,以人迎穴为中心,叩击圆周直径1寸至寸半(同身寸许),从中心开始圆周扩大。左右各叩击1~3分钟,每天1~3次。

四十一、治腰腿痛方
〔组成〕 当归15克,丹参15克,乳香5克,没药5克,生地2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功效〕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四十二、治风湿性关节炎方
〔组成〕豨签草15克,老桑枝30克,宣木瓜12克,晚蚕砂10克,威灵仙15克,赤芍15克,甘草5克,宽筋藤24克,络石藤24克,银花藤24克。
〔功效〕 祛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 热痹,风湿性关节炎。

四十三、肢节疼痛外洗方
〔组成〕海桐皮12克,细辛3克,祈艾12克,荆芥9克,吴茱萸15克,红花9克,桂枝9克,川断9克,归尾6克,羌活9克,防风9克,生川乌12克,生姜12克,生葱连须5条。
〔用法〕 煎水加米酒30克,米醋30克,热洗患处,每日2次。
〔功效〕 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 肢节疼痛,风寒湿痹,瘀痹。
注:此方为家传方。

四十四、治脱发方
〔组成〕 首乌30克,黑豆30克,大枣4枚,甘草5克,黄精15克,熟地24克,桑椹子12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
〔功效〕 养血生发。
〔主治〕 斑秃,脱发,白发。
外治法:①每天晨起用白兰地酒擦全头发脚,脱发处多擦;②脱发处配合运用毫针平压挑刺患部。其针法是:先用一寸毫针向后斜刺百会穴,并留针至结束;继而选用一寸毫针3~5枚,并排摄在拇、食指间,然后平压在患部皮肤上,再一齐平提起,此时患部的皮肤则被轻轻挑起,如此往返操作,把整个患部的皮肤平压挑刺一遍,每天或隔天1次。

四十五、治漫性咽喉炎方
〔组成〕 五爪龙30克,玄参15克,千层纸6克,桔梗10克,乌梅6克,甘草6克。
〔功效〕 益气养阴,利咽止痛。
〔主治〕 慢性咽喉炎。
注:如无五爪龙,可用太子参15克代。

四十六、治过敏性鼻炎方
〔组成〕五爪龙30克,木贼12克,菊花10克,玄参15克,白芍15克,白蒺藜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辛夷花10克,太子参15克,大枣4枚。
〔功效〕 益气固表,疏风通窍。
〔主治〕 过敏性鼻炎。
注:如无五爪龙,可用黄芪15克代。

四十七、治牙痛方
〔组成〕 旱莲草15克,侧柏叶15克,细辛6克,海桐皮30克。
〔功效〕 滋阴降火,消肿止痛。
〔主治〕 牙龈肿痛,牙痛,牙周炎。

四十八、治泌尿系感染方
〔组成〕 珍珠草(鲜用)30克,小叶凤尾草(鲜)30克。
〔功效〕 清热利尿。
〔主治〕 急性泌尿系感染。

四十九、治慢性肾盂肾炎方(珍凤汤)
〔组成〕 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15克,小叶凤尾草15克。
〔功效〕 健脾利湿,扶正祛邪。
〔主治〕 慢性肾盂肾炎。

五十、治泌尿系结石方
〔组成〕金钱草30克,生地15克,广木香5克,鸡内金10克,海金砂3克(冲服),(或琥珀末或砂牛末与海金砂交替使用),小甘草3克,木通9克。
〔功效〕 利水通淋,化石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加减法〕小便涩痛者加小叶凤尾草24克,珍珠草24克。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淡豆豉10克,三叶人字草30克。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克。肾阳虚者加附桂或附桂八味丸加金钱草、琥珀末之类治之。肾绞痛或腹痛甚者可当即用拨火罐疗法。此法不仅能止痛,而且能使结石下移,以利排出。
拔火罐疗法:痛在上腹或腰背者罐口放在腰背部痛点处(罐口余部偏于下方),痛在下腹部者,罐放腹部痛点处。

五十一、治尿毒症方
〔组成〕熟附子10克,肉桂心2克(焗服)(或桂枝10克),白芍15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猪苓30克,云苓皮30克,益母草30克。
〔功效〕 温阳利水。
〔主治〕 尿毒症。
注:宜与灌肠方同用。

五十二、灌肠方
〔组成〕 大黄30克,槐花30克,崩大碗30克,苏叶1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 煎至200毫升,紫金锭3片,熔化,保留灌肠。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尿毒症,昏迷,脓毒血症。

五十三、消尿蛋白方
〔组成〕 黄芪30克,龟板30克,淮山药15克,苡仁15克,玉米须30克。
〔功效〕 健脾固肾,利湿化浊。
〔主治〕 蛋白尿。

五十四、治乳糜尿方
〔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6克,川萆薢30克,百部12克,台乌15克,广木香3克(后下),丹参15克,珍珠草15克,桑寄生30克,石菖蒲10克。
〔功效〕 健脾祛湿。
〔主治〕 乳糜尿。

五十五、治前列腺肥大方
〔组成〕黄芪30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王不留行12克,滑石20克,木通10克,云苓15克,炒山甲15克,甘草5克,两头尖10克,玉米须30克。
〔功效〕 益气行气,通利水道。
〔主治〕 前列腺肥大。
〔加减法〕 尿频、尿急、尿涩痛者加珍珠草15克,小叶凤尾草15克;血淋加白茅根30克,三叶人字草30克,淡豆豉10克。

五十六、治睾丸炎方
〔组成〕 生大黄10克,熟附子10克,黄皮核10克,荔枝核10克,柑核10克,芒果核10克,橘核10克,王不留行15克。
〔功效〕 寒温并用,行气止痛。
〔主治〕 慢性睾丸炎,附睾炎,睾丸痛。
〔加减法〕腰膝酸痛者加狗脊30克。气虚者加五爪龙30克,黄芪30克。血瘀者加炒山甲15克,丹皮15克。热象明显者加生地24克,玄参15克,龙胆草10克,车前子20克。

五十七、治闭经方
〔组成〕 晚蚕砂10克,王不留行15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海螵蛸18克,茜草根15克。
〔功效〕 行血通经。
〔主治〕 闭经,月经愆期未至,月经不调。
〔加减法〕 气虚脾虚者加四君子汤;血虚血瘀者合用桃红四物汤;肝气郁结者合用四逆散;气滞血瘀者合用血府逐瘀汤。

五十八、治子宫脱垂方
〔组成〕 黄芪3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枳实5克,首乌30克,甘草5克。
〔功效〕 补气固脱。
〔主治〕 子宫脱垂。

五十九、治子宫肌瘤方
〔组成〕 桂枝12克,云苓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丹皮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山甲12克。
〔功效〕 活血化瘀,削坚散结。
〔主治〕 子宫肌瘤。
〔加减法〕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可先服胶艾四物汤以止血。腹痛甚可加服失笑散或五灵止痛散。附:宫肌瘤丸: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皮、蒲黄、五灵脂,各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晚服3丸。

六十、治皲裂方
〔组成〕 猪肤(鲜)60克,百合30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
〔功效〕 益气润肺,生肌养皮。
〔主治〕 手足皲裂。

六十一、治肛裂方
〔组成〕 煅炉甘石研末3份,珍珠层粉1份,和匀,凡士林适量,搽。
〔功效〕 收敛生肌。
〔主治〕 肛裂。

六十二、治外痔方
〔组成〕 榕树须60~100克,苏木20~30克。
〔功效〕 活血,软坚,消肿。
〔主治〕 外痔。
〔用法〕 煎水熏洗患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