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最简单的唐诗,仅20字,诉尽乡思!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人在什么时候最想家?张籍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杜甫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在外漂泊的游子,宛若那无根的浮萍。尤其到了秋日,看见大雁南归,想家;看见落叶归根,想家;看见硕果累累,还想家。 所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风起时,最易触景生情,仲秋时节,最易乡愁堆积。

那一年,故乡中原的刘禹锡,像只孤舟般,漂泊到了南方。自19岁离乡,从北到南,在外羁旅,已有几十年了。 他虽然天性乐观,常常说着“我言秋日胜春朝”,然而独自在他乡的日子,难言的苦也实在数不胜数。

当年,不到三十岁,

就加入了朝中最有声望的集团。然而,亲眼目睹着得势宦官抢夺财物;京城高官残害百姓,刘禹锡心中实在哀痛。

因此一得到皇帝支持,他就与兄弟柳宗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改革中。有时因为一个想法,秉烛夜谈;更常常为百姓昭雪,遭人构陷。

如今站在萧瑟的秋风里,再去回想那段拼尽全力的岁月,刘禹锡只觉如大梦一场。年少时,为了理想匆匆离乡,待到暮年,理想碎了满地,这才意识到故乡的温暖。

刘禹锡也想如往常般鼓励自己,然而目之所及,是北来的雁群,脱口而出的,也就只剩下哀叹。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秋风引》天渐凉,添衣否,无人问;身流离,心忧伤,无处诉。“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当秋风,吹向了失意的心,此时刘禹锡想的,就只有回家。

秋天,真是个写满乡愁的季节!不仅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就连秋天的节日,都在催促着游子归家。

七夕,盼相守;中元,思故人;中秋,望团圆;重阳,念至亲。

犹记得那年重阳,孤身一人在长安打拼的王维,手拿茱萸,立于山顶,面朝着故乡的方向,想念兄弟,感慨过往。

以前,每年到了这时,王维总会与族中兄弟相聚。登高望远,互相佩戴茱萸,商量着一同求取功名,去繁华的京都安身立命…… 那时,虽是无名小卒,但因为兄弟相伴,也是踏实的。而如今,王维虽已在京城扬名,平日里宴游结交,热闹非凡, 但到了佳节时刻,却总感到形单影只的凄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平时也未见如此想家,然而,一想到家人早已团聚,唯有自己在外流离,这心里,便不由生出感伤。 若是此时能回到家中,想来,饭菜定然早已备好,母亲定然会愿意听听长安,兄弟间也一定如往日般开怀……

都说,故乡承载不了理想,他乡安放不下灵魂。羁旅之路,千苦万苦,回家,或许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总能让疲惫的心稍作休息。

记忆中的故乡,是那样值得留恋。儿时上学必经的小河,吵吵闹闹,却分外要好的发小,邻居家从小看到大的花猫,那一桌父母的拿手好菜,都是故乡留下的幸福。

还记得小学时学过的《桂花雨》,“桂花,真叫我魂牵梦绕”,“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味儿的故乡,便是琦君心上永远的芬芳。

琦君的故乡,在温州的瞿溪老街,一座宅院,便承载了她的童年。而对于那时小小的她来说,最盼望的,就是每年的秋天。 只因一到秋天,便有整排整排的金桂盛开。闻花香,与母亲抱着树干摇桂花,然后将桂花收几大箩,送给四邻,做成糕饼,或是晒干泡茶,再听父亲吟诗一首,是那时最快乐的事情。

然而,求学、战乱,搬迁,再搬迁。长大后的她,却再也没能回到儿时的家园。因此,她便将老宅中的记忆,写进散文里,融进他乡的生活里,每每在台湾看到桂花,她就又仿佛回归了童年。 直到临终前,久卧于病榻,琦君的口中还常常念着:“我要回故乡温州”。虽有遗憾,但却并不凄凉,若你读她的文字,便会发觉,在故乡的那几年,足以成为她一生的滋养。

秋风起,秋月明,

秋意浓时,乡愁生。

看月儿圆了又圆,看远处层林渐染,大雁已南迁,佳节在眼前,远在他乡的你,有多久没回家了?

家中父母,是否又有白发新添?

家乡的月,是否还那样皎洁?

纪伯伦曾在他的诗中写道,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对许多人来说,

故乡或许是离梦想最遥远的地方,其实,故乡也总是迈向远方的第一步。

不忘初心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守得住此心安处,才不会孤独。这个秋天,若霜露太重、他乡太苦,就找个时间,回趟老家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