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得挺好,怎么到大学就不行了呢?

跟几位孩子挂科的家长朋友交流,他们都有同样的困惑:感觉孩子上了大学,学习明显不如高中那么好了。高中和大学,到底差在哪?
我在昨天那篇《英文授课听不懂才是正常情况》的末尾说,大学学习真的不会有人帮你。
这个描述其实还不够深入,'没有人帮'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其一,高中老师,通常会帮学生做学习规划,并严格监督,而大学老师不会。高中每门课的老师,会围绕预习、授课、复习给学生做精确到知识点的规划,并进行监督,而大学老师不会;其二,高中老师会扮演学生的激励者,而大学老师不会。高中老师通过单独约谈,班会课口头表扬,张贴表彰榜单,让每个学生都有受激励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有学习动力,而大学老师没有这个职责,大学生也不吃这一套。
高中老师的绩效就是学生的成绩,而大学老师的绩效,和学生成绩几乎没什么关系,只要不出教学事故,那就没问题——年轻老师五年非升即走,科研考核任务那么重,哪有那么多时间投入到学生身上。
大学的'没人帮',是学习规划要学生自己做,激励者通常要学生自己扮演。很多同学,刚来大学根本没有学习规划意识,被各种杂事带着跑,拿到大一上学期的成绩单,才知道GPA是什么;读大学前,被老师激励了12年,一下子没人激励,一下子没了学习的动力,不知道为什么学习,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
每年的大一基础课都有不少同学挂科(图中F表示为挂科),以下是某两个课程班的成绩人数分布。
成绩的差距,是智力因素吗?不可能。是努力因素吗?只是表象。
据我观察,大约有一半的新生,是没有学习规划意识和自我激励意识的。不能像高中那样学得挺好,是普遍现象。
做个粗糙的类比,高中的时候,学生是烧烤摊的学徒工,只要负责把串烤好吃就行了;到了大学,学生则成了烧烤摊的老板,不仅要研究在哪里摆摊,什么时候摆摊,不同的顾客口味是什么,怎么改进口味,进多少货,怎么分配员工,怎么处理顾客投诉,怎么开发票,怎么交税,怎么做宣传,怎么避免倒闭的风险,相当于真正成为了自己的管理者
小学到高中,被管理了12年,没学过任何管理知识,想管理好自己,哪有那么轻松。
每次学弟学妹高考完,问我要课本,我都会跟他们说,趁这两个月,学学自我管理,比什么都重要。
高中和大学的区别,就是从被管理,到自我管理。在大学,和别人成绩的差距,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差距。
指出问题,也要给方法论。可以先从给自己制定短期学习规划,设计自我激励模式开始。今天就先介绍比较适合新手起步的方法。

制作学习任务表(配合课程表)

以时间为横轴,事件为纵轴,老师布置任务后,及时按照任务开始时间到结束的时间,用红色色块进行填涂,红色表示事件未完成。比如这样:
然后估计每项任务需要的时间,比如高数作业需要4小时,物理作业需要6小时,化学作业需要6小时,生物作业需要5小时,根据课表,将计划用作写作业的时间,以文字与红色色块替换
这样就能得到了与课程表互补的'学习任务表'。做完之后,把整条红色色块改成绿色,表示任务已完成。
随着任务的不断更新,学习任务表也需要不断更新。当每天学习任务不足3件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放入一些选做任务,如章节复习。
本方法适用于刚进入大学还不太找得到学习节奏的同学。

用及时反馈进行自我激励

为什么网络游戏特别容易让人上瘾?因为游戏设置了比较低的奖励门槛,让人觉得这是一件很容易获得回报的事情。从而给人不断愿意尝试,从中获取快感的动机。
学习也可以参考这个机制促进执行,比如,按照'学习任务表'完成1天的任务,就可以奖励自己去看一场电影,连续完成'学习任务表'7天,就奖励自己吃一顿大餐,1个月没有出现学习任务逾期,就奖励自己出去旅游...
当然,这个奖励只是自己给自己,可能没那么好玩。可以跟家长商量一下,让家长掏钱给奖励。如果家长不愿意给,可以和朋友之间互相设计不那么贵的奖励。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学会学习规划和自我激励。不只是读大学,就算是工作了,退休了,也得懂得做规划和自我激励,生活才能可持续地转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