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季,家长可大胆地陪着孩子去报到,这和独立能力强弱无关

【家教智慧 第902期】

又到大学开学季,对于是否陪孩子去报到,不少家长焦虑不已。陪,怕人说孩子自立能力差,不陪,自己心里过意不去。

而在我看来,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只要孩子同意,一家人欢喜,陪与不陪,与孩子独立能力强否无关,更与他人的看法无关。

每到大学开学季,之所以有人对家长陪孩子报到说三道四,那是认为,孩子已经长大,要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不能再事事包办,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我以为,孩子的自立能力强否,大学报到,家长陪同与否并非是试金石。

我是农村人,高中时,儿子就要到离家较远的城市去上学。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到准备入学的物品,全都是儿子自己操办。我和爱人只做“幕后参谋”和“全能志愿者”,要物出物,要钱出钱,要力出力。那时出行要坐公共汽车,我和爱人一块送儿子去上学,行李三分,每人一份,儿子那份理所当然是最大、最重的。到了学校,报到、注册、交费、查看分班、宿舍安置,全是儿子自己办理,我和爱人只负责暂时看管行李。儿子上大学时,正好我们忙于工作,于是,儿子一个人去上学。大学第二学期开学,我和爱人陪着儿子去上学——实际上是跟着儿子去观光。无论是旅途中,还是到校后,儿子对我们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不仅加深了我们一家人情感,更锻炼了儿子出行照顾他人的能力。

因此,我以为,作为家长,只要经济、时间等条件许可,陪着孩子去报到,是人之常情、是家长完全应该做的事,这并不影响孩子的独立。相反,反而更会强化孩子“集体出行”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同时,家长陪同,理所当然会为孩子上学报到提供点滴便利,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的关爱,增强孩子的感恩之心。另外,家长也可顺便参观一下孩子未来将要生活4年的校园,对孩子的学习环境有所了解,心里会感到宽慰,更可当作一次观光旅游,增加一些自己的阅历。

当然对于确实缺乏自立能力的孩子来说,家长只好包办代替:票有家长买或是专车送,行李由家长打包,旅途由家长扛包,到了学校,由家长报到,孩子倒好像是局外人……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孩子上大学第一次离家远行才如此,而是孩子从小事事就如此。这样的孩子,当然也就养成了事事依赖的坏习惯,虽已是成人,却没有独立意识,更缺乏独立能力。这样的孩子,家长如果不陪,可能真就无法“走到”大学,完不成报到。即便家长下狠心,让孩子独立去报到,家长也会”人在家里心在心陪“,一路上照样还得操心,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的指挥、调度,找快递,找接站老师,甚至远程为孩子导航、指路;孩子只是身体独自“在路上”,照样心安理得地等着照顾,独立能力照样得不到锻炼……如此情况下,家长与其提心吊胆,怕孩子走丢,倒还不如陪着去更省心……

独立自强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这种能力不是孩子一考上大学,就能突然具备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家长如果从小事事包办,孩子自立能力缺乏,现在用一次“大学报到”也是不可能锻炼出来的。

对孩子和家长来说,上大学是一件大事。对许多孩子来说,这或许真的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远方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学习和生活。作为父母,陪孩子一起去报到,其情可悯,其心可解,和孩子有没有独立能力、能不能自己完成报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种对家长陪孩子上大学持反对意见的人,是将家长的陪同狭隘成了“包办代替”;从此偏见出发,得出“不陪孩子去大学报到”就是“教子有方”、“陪孩子去大报到”就是“溺爱过度”的结论,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想当然,是一种以偏概全、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这种想法,是试图把教育从生活、社会、伦理中抽象出来,成为一种教条,这是完全不切合生活实际的,不合乎人伦常理的,是荒谬的,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大学开学季,如果孩子愿意,家长愿意,你就大胆地陪着孩子去,陪自己的孩子去大学报到,完全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无关,让他人说去吧!

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