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中景生,文从感中出,有生活实践的孩子才会写作好作文
【家教智慧 第937期】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国庆70周年华诞,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走红,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情不自禁、随时随地哼唱,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真情挚爱。
这首歌的作词者是著名词作家张藜,曲作家是秦咏诚。二人很早就想写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1985年,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学习班上,张藜将这个想法告诉秦咏城,秦当即表示赞成,即兴写下了这首歌曲的曲谱。张藜对曲谱非常满意。可是,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想提笔写词,却无从下手。
一次张藜出差到广西桂林。一天早晨推开窗户,眼前青山绿水、莺歌燕舞、姹紫嫣红,好一幅祖国的盛世画卷。如画美景即刻触发了作家的创作思维,多年激荡在心中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赤爱,此时此刻全都涌上心头:“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我和我的祖国》就这样一气呵成……
情在中景生,文从感中出。没有生活实践,一个人的笔再神也难以流文,没有真情实感,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再高,所谓文章也不过是一串串抽象文字符号的罗列堆积。
《钱江晚报》曾报道过,南京某小学一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秋天的树叶”的作文,规定要含有“十个成语,十个动词,一句名言,一句歇后语,一处歌词”,结果孩子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孩子们说,他们平日在学校上课,放学回家要做作业,双休假日要上补习班、兴趣班,哪里有时间去观察什么秋叶,哪里有时间去积累这些成语、歌词。为完成(作文)作业,不得不借助网络和作文选,然后七拼八剪凑出一篇作文来,不一样才怪呢?
当下,我们的孩子都不愿意写作文,都不会写作文,都把作文叫做“作难”。而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孩子写好作文,就一味地对他们进行写作训练,一是迷信写作技巧,教他们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等,二是迷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为让他们多读书,记下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孩子就可以妙笔生花了。岂不知,文章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感觉出来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如果不到庐山,如果不遥看瀑布,他哪里能有如此丰富的想明,写出如此壮阔的诗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诗,其实不过是对自己行动的自然描摹,对自己感情的自然抒发。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哪里是诗,明明是大白话吗?但这却是千古流传、妇孺皆熟吟的千古绝唱。这里面,行、动、景、情,是那样的自然,那需要什么成语典故,名人警言、写作技巧……
作词家张藜迟迟不落笔,是美景未至,情未酝满,一旦情景所至,触情生情,歌词便会一气呵出……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是因为他游历了祖国的大山名川,结识了无数的情趣相投的朋友,满眼美景,满腔真情,不抒岂能安眠……由此看来,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其实就是生活的刻录机,情感的记录仪。要学生写出好作文,就要让学生离开书本,跃出题海,走出书屋,融入自然,拥抱社会,躬身实践,让他们亲临、亲看、亲做、亲感,有物可写,有景可描,有感可抒,他们的笔端,自然会流淌带有温度和激情的华美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