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碑文详注(6)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6)
(完成于2020年12月26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的背景:2019年5月22日,到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习隶书、习练“曹全碑”。在接触“曹全碑”之初,连碑文都读不通顺,更不用说知其意了。后来,才逐渐读通了碑文、明了其意。再后来,随着对碑文兴趣的增加,就想对其做一番注译。为此,特地到网上查看了一些关于“曹全碑”的译文。在查看了一番后,感觉不甚“解渴”;后来就决定:以自己“解渴”为标准,查找资料,对碑文作比较详细的注译。
可当真的“工作”起来后,才发觉这项工作着实有难度;这个,主因是自己在中国历史与古汉语方面,知识的浅薄。
故虽然费力不小,但受知识水平所限,注译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诚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特别声明:文中所涉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使用这些资料的唯一目的,就是“注译”。而注译之目的,一是通过注译,深化自己对碑文的学习和理解;二是在阅读理解碑文方面,为有像我当初那样不熟悉碑文的人提供一点助益。除此目的外,别无其他,更无营利之所图。
文中主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汉语、百度文库、360个人图书馆、词典网、国学大师网、在线新华字典、在线汉语字典、汉典网。
由于注译的篇幅较长,致阅读起来尤其是在手机上阅读不是很方便,为减小篇幅便于阅读,便根据碑文之上下文意思,将碑文划分为10个段落,把对每一段落的注译,单独列作一篇文档。
碑文之具体段落划分如下:
段1:君讳全 ~所在为雄。
段2:君高祖父敏 ~ 是以位不副德。
段3:君童龀好学 ~ 不陨其名。
段4:及其从政 ~ 远近惮威。
段5:建宁二年 ~ 悉以簿官。
段6:迁右扶风槐里令 ~ 拜酒泉禄福长。
段7:訞贼张角 ~ 绝其本根。
段8:遂访故老商量 ~ 百工戴恩。
段9:县前以河平元年 ~ 役不干时。
段10:门下掾王敞 ~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本篇,是对第6段碑文的注译。
二、注译
〔1〕迁右扶风槐里令
a、迁:调动官职。
b、右扶风:政区名(也是官名),为汉代 “三辅” 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píng)翊(yì)、右扶风称为 “三辅”,即把京师长安附近地区(即现今陕西省关中一带)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类似于清朝的直隶总督。因其地属畿(jī)辅,故不称郡。
汉代 “三辅” 地图:
c、槐里:地名。即槐里县。西汉高帝三年 (前204) 改废丘县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南佐村附近。东汉为右扶风治。
d、令:古代官名。县令,为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
e、迁右扶风槐里令:被调到右扶风槐里县任县令。
〔2〕遭同产弟忧
a、遭:遇到,遭遇(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
b、同产弟:同母之弟,即胞弟(一母所生的弟弟)。胞弟可以是同父同母,也可以是异父同母;即“胞弟”是从母亲这方面来认定的。而“亲兄弟”则是从父亲这方面来认定的,即“亲兄弟”可以是同父同母,也可以是同父异母。
c、忧:丁忧。丁忧: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已经为官的要主动辞去官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源于汉代。在汉末,丁忧去官很通行,非但是父母三年之丧要丁忧,就是兄弟姊妹之丧也要丁忧。
d、遭同产弟忧:遭遇胞弟亡故。
〔3〕弃官
a、弃官:主动解去官职。
b、弃官:辞去官职(回原籍守胞弟之丧)。
〔4〕续遇禁冈(罔)
a、续:在原有的上面再加上,紧接着。
b、遇:相逢;遭遇。
c、禁冈:冈:gāng 山脊;山梁。根据上下文意思,“冈”字在此句中无解。括号中的“罔”(wǎng)字,系后人根据上下文意思而推定的,即“冈”字实则应为“罔”。
网:繁体字为“網”。網,通“罔”( wǎng)。
禁网:党禁、党锢(gù),指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党为官参政的现象。
d、续遇禁网:紧接着,遭遇禁网(又遭遇党锢)。
〔5〕潜隐家巷七年
a、潜隐:隐居。
b、家巷:亦作“家衖(xiàng)”。指家乡,闾里(闾里:lǘ lǐ乡里)。
c、潜隐家巷七年:隐居原籍七年(在老家隐居了七年)。
〔6〕光和六年
a、光和:东汉灵帝刘宏在位时的第三个年号。灵帝共在位22年,先后共立有四个年号,依次分别为:建宁、熹(xī)平、光和、中平。
b、六年:年号为“光和”的第六个年头(光和年号,共历经七个年头,即从光和元年到光和七年)。
c、光和六年:年号为光和的第六个年头(光和第六年)。
注:
光和六年为:公元183年,癸亥年。
〔7〕复举孝廉
a、复:再;又。
b、举:推选;选举。
c、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非官职,孝廉是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孝廉是两汉时期选官制度察举制度之一,是“孝子廉吏”的合称。最初实际上是两科,分别是举孝子、举廉吏。但在两汉,孝廉往往连称而混为一科。
孝廉属常科。所谓常科,是指周期性、经常性进行的科目,要求郡国每岁必举,否则以不奉诏论,可见当时朝廷的重视。
东汉光武帝在诏书中明确规定了察举孝廉的四项标准:"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悌:tì 敬爱兄长。)廉公之行。”
孝廉重品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人即可被称为“孝廉”,其中孝悌和廉公是察举孝廉的最主要的标准。所举孝廉,大多为从未担任过官职的,但也有少数郡县之属吏。
举孝廉后,到中央则多在郎署任职,再由郎逐步升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或者外迁到地方为令、长、丞,再逐步升任太守、刺史等。有不少辅弼重臣,皆出身于孝廉。这充分说明孝廉是两汉时期官吏进身的正途,其不亚于后世的进士出身。
孝廉之设,始于汉武帝,最初的时候是每郡岁举二人,但因各郡大小不等,人口相差悬殊,多的上百万,小的仅几万。故后来规定按人口比例举人,大致是每二十万人岁举一人,不足二十万每两年举一人,不足十万每三年举一人。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针对一些边郡地区,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还另有优待政策。
d、复举孝廉:再次被推举为孝廉(再次成为察举的孝廉)。
〔8〕七年三月
a、七年:指年号为光和的第七个年头。
b、七年三月:年号为光和的第七个年头的三月份(光和七年三月)。
注:
光和七年为:公元184年,甲子年。
〔9〕除郎中
a、除:授;拜(官职)。
b、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职级在尚书、侍郎、丞以下。
注:
①秦汉:指秦朝与汉朝之间的西楚王朝时期,即公元前206年4月~公元前202年12月。
②尚书台:官署名,别称“台阁”。东汉始置,掌群臣章奏,传达诏命等。尚书之名始于战国,或称掌书、主书、御书,齐、秦、魏等国皆设此官,为君主的秘书。尚,即执掌之意。
c、除郎中:被授予郎中之职(出任郎中一职/任郎中)。
〔10〕拜酒泉禄福长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如:拜将(jiàng)、拜相(xiàng )、拜师、拜把子。
b、酒泉:地名。即酒泉郡。西汉武帝刘彻于元狩二年(前121年)在河西设置酒泉郡;辖黄河以西的匈奴休屠王、浑邪王(亦有称“昆邪王”的。)的故地;是河西四郡中最早设立的一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西部置敦煌郡。其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c、禄福:地名。指禄福县。西汉置。治今甘肃酒泉市。为酒泉郡治所。东汉《郃阳令曹全碑》 :“拜酒泉禄福长”,即此。 《续汉书·郡国志》及《晋书·地理志》作福禄县;隋改名为酒泉县。
d、长:zhǎng 秦、汉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秩(秩:俸禄。)六百石(石:dàn。容量单位,10斗(dǒu)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 shí。)至千石;人口万户以下的称“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
e、拜酒泉禄福长:被任命为酒泉郡禄福县长(出任酒泉郡禄福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