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三)
感谢点赞捧场的读者,谢谢。
(紧接上期)
投靠何进的秘密
一个豪门公子,当红政治明星进入大将军幕府做僚属,表面看上去很正常。正如上期中所说,何进是大将军,同母异父的弟弟何苗(其生父姓朱,故亦名朱苗)是车骑将军(上期误写为骠骑将军,特此更正并致歉),同父异母的妹妹是太后,当朝第一家族,袁绍投靠也理所当然。但仔细想想,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其中必有隐情。
之所以这么说,得从何进及其家族说起,弄清楚了这些,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宛城区)人。屠户出身,众所周知的屠家子。因为同父异母的妹妹做了贵人、皇后才摇身一变进入官场,从郎中做起。
在何氏为贵人期间,升任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等中级地方官员。180年,何氏被立为皇后,何进升任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等高级中央官员。
在做河南尹时,因太平道叛徒唐周告密,获悉太平道将要起事谋反的消息,立即抓捕太平道在洛阳的头目马元义,并镇压其同党,因此功升任大将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顶级官员。
虽然成为当朝大将军,也师从过曾经教过灵帝的司空杨赐,具有儒学文化的底子,但在士大夫们眼里,何进仍然是个未入流的屠家子。
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士大夫们对何进的不屑一顾。
何进曾胁迫著名学者郑玄、申屠蟠为自己的幕僚。郑玄还给了个面子,来住了一晚就走了。申屠蟠根本就不搭理他,连信都懒得回。
何进曾为女儿向自己的属下长史王谦求婚,按照常理能与自己的顶头上司,特别是这位顶头上司又是大将军,那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何进大概也是这么想的,没想到被王谦一口拒绝。
王谦是名门之后,司空王畅的儿子(王畅,著名党人、名列八俊,与李膺齐名。王谦的儿子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粲的孙子王弼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玄学家,开创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王谦只不过是有过一代做过三公的人,就如此地瞧不起何进,有着四世三公巨大荣耀的袁绍会看得起何进吗?
当然看不起。那为什么还要去投靠呢?
袁绍确实是冲着何氏家族去的,但并不是要去辅佐,而是去利用。何氏家族表面上看起来是第一家族,实际上何进是个“三无人员”:
一无根基。因为妹妹成为贵人才摆脱了屠家的命运,祖宗三代没一个做官的。其拉拢袁绍、袁术兄弟,就是看中了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优势,想据为己用。
二无声望。前面说过的郑玄、申屠蟠拒绝征辟,王谦拒绝联姻是最好的证明。
三无威名。何进任大将军后没有带兵出征打过一次鼓舞人心令人瞩目的大胜仗。这点还不如弟弟何苗。何苗在任河南尹时,带兵讨平荥阳叛乱,因战功封车骑将军、济阳侯。
袁绍看准了这是个软柿子,才决定要去捏一捏。要利用何氏家族手里的(皇)后权、军权来为自己服务,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何氏家族手里要没有这些权力,袁绍何必要去?
如果何氏家族是个德高望重、功名显赫的世族,袁绍也不会去。那样的家族自有政治资源,不需要外来者。想去对方也不一定敢要,当时除了皇族,最大的豪族就是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其他家族谁敢要这两个自己驾驭不了的豪族的子弟,给自己找麻烦。
袁绍进了大将军府,一大批被袁绍营救出的党人和袁氏故吏,当然还有他的那些奔走之友也随之而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政治集团。光看名单就令人目眩,随便举几个吧:荀爽、荀攸、何颙、王允、郑泰、伍孚、华歆、孔融、王谦、刘表、王匡、鲍信、蒯越、陈琳、逢纪、边让、张纮……
还得加上何氏家族的名单,因为这个集团名义上是以何进为首,但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凭何进的声望征召不来这么多党人名士,这些人几乎全是袁绍带进来的。
与这个集团相对立的就是宦官集团,即臭名昭著的“十常侍”,其实不止十人,共有十二人,为了方便好记,称为“十常侍”。这也是古代史书不严谨的一个具体表现,称“十二常侍”不是更准确吗?为图方便省略两人,容易误导读者。
这十二人都是中常侍,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中常侍,是西汉晚期出现的一个官职,为皇帝近臣,随侍皇帝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以前并不是由宦官担任,到东汉后期才逐渐演变为由宦官担任。
“十二常侍”并不是灵帝最信任的人,其最信任的是小黄门蹇硕。蹇硕之后才是那十二个人。
蹇硕身材高大,相貌威严,不光强壮还很有武略,和传统的太监形象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太监阉割方式的问题。简单介绍一下吧。
秦汉和明清的太监阉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汉代宦官净身只是将睾丸去掉,保留了阴茎。被去掉睾丸的人同样具有性欲,有些人还可以再生,恢复成正常人。还有的人患有隐睾症或者严重的阳痿症,当时并不知道这些病症,这些人也糊里糊涂地入宫作了宦官,他们同样具有性欲甚至生育能力。
这也是东汉宦官专权时,经常有强抢民女的事情发生,成为文官集团声讨宦官的一大罪状的原因。灵帝时朝中的议郎栾巴就是这样一个奇人。先为宦官,后来发现自己恢复男性功能了,就申请外放,不光结了婚,还生了个儿子叫栾贺,官至云中太守(今内蒙古托克托县)。
明清时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就将阴茎和睾丸一锅端了,彻底剜掉。明清太监就不能和宫女对睡,只能对食了。虽然也大张旗鼓地娶老婆,也只是意淫罢了。
太子之争,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的交锋
灵帝时主要是宦官干政,随着何氏被立为皇后,何氏一门崛起。东汉那个怪异的现象再次出现,宦官与外戚开始争权夺利,其中最重要、最激烈的是围绕立太子一事展开的一系列争斗。
按说皇权专制时期,谁来继承皇位,还不是皇帝老子一句话,其实不然。历朝历代有许多皇帝和大臣们为立太子一事发生激烈争执,最夸张的明万历皇帝,因为立太子一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竟然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和立储制度有关。自古有太子为立国之本的说法,至迟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由儒家根据商周历史教训总结提炼出来的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一经产生,就为后世的君王和大臣所接受。对君王而言,从制度上防止其因爱立嗣为国家带来的混乱;对大臣而言,有了维护这一制度的理论,可以监督甚至反对君王不合理的立嗣行为。
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的皇位继承理论成为唯一的标准,皇帝和文武百官都以此为标准来决定皇位的继承。
这一制度的最大功效是赋予嫡长子合法继承权,消除其他儿子的非分之想,使政权能够稳定交接和延续。致命的弱点则是嫡长子本人是否拥有接管政权治理国家的能力。
如果僵硬地执行这个制度,也会给政权带来危害甚至引发动乱丧失国祚。如晋武帝司马炎嫡长子司马轨早死,次子司马衷遂成为嫡长子顺位继承,就是有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由于其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皇后贾南风揽权干政胡作非为,造成八王之乱,西晋很快就灭亡了。
汉灵帝有两个儿子,刘辩与刘协,当年分别是十七岁和九岁(一说十四岁和九岁)。灵帝的第一位皇后宋皇后无子,长子刘辩由何贵人所生。宋皇后被废后何贵人母以子贵被立为皇后。从这个意义上讲,刘辩是嫡长子。
如果宋皇后没被废,刘辩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嫡子,只是个长子。宋皇后任何时候生下皇子都是嫡子。这就是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道理。
宋皇后是被中常侍王甫与太中大夫程阿合谋诬陷被废的,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其他嫔妃的争风吃醋,并“以忧死”。而何氏能成为皇后并得以稳固,和宦官集团也有很大的关系。请记住这个关系,以后还会提到。
曹操就是因为宋皇后被废受到牵连,被免去顿丘县令,回老家谯县闲居。曹操的从妹夫濦强侯宋奇是宋皇后的亲属,很有可能是宋皇后的兄弟。
刘辩既然是嫡长子,就理所应当地继承皇位,还有什么疑问呢?
问题出在灵帝身上。灵帝不喜欢刘辩。有三个原因:一是他从小寄养在宫廷外的一个道人家里,没有经过严格的宫廷礼仪的教育和熏陶,所以灵帝觉得他举止轻佻,缺乏威仪,估计还有些来自道士家庭的古怪行为;
二是他是何贵人所生。灵帝后宫中有一位妃嫔王美人,深得灵帝宠爱,何贵人心生妒忌,将王美人毒杀,灵帝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灵帝还因思念王美人创作了《追德赋》和《令仪颂》,在爱情和婚姻中,活人永远比不过死人)
三是刘协是王美人所生,又是灵帝的母亲董贵人在宫廷里养大,从小看着长大的,自然又多了份亲近。董贵人更是竭力要求立刘协为帝,个中原因,不言自明。(从后来董卓来洛阳在北邙接驾时两个孩子的表现来看,刘协真比刘辩强,家教最重要啊)
但要立刘协也没那么容易,最大的障碍是刘协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不能名正言顺正大光明地成为继承人继位,就只有另辟蹊径,以实力夺嫡继位。这也是历朝有实力一派继承帝位的常见方式。
188年,受望气师蛊惑,灵帝在洛阳平乐观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行动,自称“无上将军”(喜剧的是“无上将军”这个称呼是40多年前一个叫徐凤阴陵(今安徽定远)人起兵造反时发明应用的,连穿作打扮都一样),下设“西园八校尉”:
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一说佐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灵帝明确规定,蹇硕为八校尉之首,直接对皇帝负责,大将军何进也必须受其管制。灵帝不愿意看到何进独大,以此分何进之权。
先来比较一下双方的实力,再来聊过程。
刘辩一方。以蹇硕最具实力,西园八校尉之首,帝国最高军事长官。
其次是董贵人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位同三公,仅次于大将军)。
最后是董贵人,其时已被尊为孝仁皇后。虽无军权,但却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又有野心。(本来还有个董贵人的哥哥董宠,为执金吾,但因在外面打着孝仁皇后的旗号招摇撞骗,被下狱死。那时的权贵乱来会被处死,哪怕是皇家外戚,皇后兄长)
刘协一方。以舅舅何进最具实力,大将军。本来他应该是帝国最高军事长官,但被灵帝通过设置西园八校尉分了权,对何进实力有一些影响。
其次是何太后,她这个后可是正位,比董贵人孝仁皇后的尊号要有实力有权力得多。
再其次是何氏家族。何皇后的母亲是舞阳君,虽无权力,却有封邑,有财力支持家族势力。另一位兄长何苗任车骑将军,济阳侯。
最后还有一大批已经官复原职手握军权、行政权的党人,就是上面提到的跟随袁绍倒向何进的人。
不用再比较就能看出双方实力的悬殊了吧。
偏偏蹇硕和董贵人这两个不自量力的傻瓜不讲究策略,不知道收敛。
蹇硕四处宣扬自己对董贵人的忠心,并得意洋洋地说,大将军兄弟和天下党人不敢明目张胆地和我作对,就是因为我有兵权,管得了大将军。
董贵人也是如出一辙的张狂。何太后要她不要干预朝政,她不但不听,还口出狂言说,你不过是依仗你哥哥大将军的势力,我那天叫骠骑将军把你哥哥的头砍下来。这话听上去哪里像一个搞政治的皇后说的,分明还是那个清河寡妇的口吻(灵帝未继位前,在清河,今河北深州,其父早死,母董氏寡居)。
除了分何进兵权外,灵帝还与蹇硕等密议,将何进调出京城,让蹇硕独掌京城兵权,方便行事。于是让何进出征西北,讨伐边章、韩遂。
何进也不傻,识破了其中的阴谋,先一步让袁绍出兵东进,剿灭徐州、兖州的黄巾余孽,然后以袁绍兵马未回为理由拖延。袁绍心知肚明,带兵出去后就在洛阳周围转而不进。
189年5月13日,灵帝驾崩,死前将刘协托付给蹇硕。蹇硕和董太后失去灵帝的支持,没有约束何进的渠道和手段了,就计划先杀何进,后立刘协。
蹇硕在宫里设下埋伏,然后让人以商谈治丧大事的名义通知何进进宫。何进此时没有防备之心,接到通知后就进宫。
也是何进命不该绝,走到宫门时,碰见了旧时的一位老朋友,现在是蹇硕司马的潘隐。潘隐看见何进走过来,赶忙起身迎着何进而去,不敢开口说话,就边走边给何进使眼色。
何进迅速醒悟过来,慌忙掉头抄近路跑回自己的军营,并调来大批部队保卫自己。
从此以后,只要蹇硕在,何进就誓不进宮,对外则宣称自己病了,与自己的团队一起商量如何对付蹇硕。
历史的偶然性,一个诡异的目光眨眼间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何进与蹇硕,或者外戚与宦官之争究竟鹿死谁手?最终刘辩与刘协谁当上了皇帝?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